非遺課來了丨這塊“C位出道”的豪橫大肉!在她手裡就是“家的味道”……

圖片

SHOUYI藝學堂

非遺美學 詩意生活

圖片

她,揭開塵封千年的面紗

撥弄心絃,傾訴梨園驚夢的粉墨人生

衣袂翩躚,領舞遠方田野的粗獷柔情

素手纖纖,雕琢大國工匠的拳拳之心

非遺,孕育天地大美而不言

獨處中,臻至生命的圓滿

……

為致敬非遺,傳播非遺正能量

臺海網圖文+短視頻+直播傾力打造

《藝學堂-非遺課來了》

系列非遺線上公益課程

願未來的日子

你我皆是非遺之美的見證者

古老技藝的守護人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 進入藝學堂直播群)

圖片

第五課時

本週六下午15:00

我們將邀請到

“美食教母”吳招治

線上直播具有千年歷史

被稱為“同安三寶”之一的【同安封肉】

圖片

與多數人用高壓鍋

製作的封肉不同

吳招治的傳統制作手法

已瀕臨失傳

一口斑駁大缸甘蔗墊底

長達八個小時的老灶臺柴火熬煮

從天亮到天黑的耐心等待

是這道硬菜肥而不膩

令人一念垂涎的奧義所在

週六跟著小藝的步伐一起探秘

廈門美食老字號

“吳招治同安封肉”

看這道酒席上最豪橫的“經典名菜”

到底是如何成為無數閩南人的心頭愛

圖片

廈門市級非遺項目

同安封肉傳統技藝

炸棗蒸糕年夜飯

煎蠔封肉臘腸香

添燈掛彩廳堂亮

團拜祥康瑞氣煌

圖片

圖片

圖片學藝手冊圖片

圖片

屬於閩菜系的同安封肉

是廈門同安傳統名菜

要說“封肉”美名的來源

北辰山下的這個歷史故事

你可曾聽說過

相傳在五代後梁開平四年

王審知被敕封為“閩王”

授其方形大印

當時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員

為其慶祝並舉辦了一場盛宴

席間的一道佳餚

肉香撲鼻,形似大印

包裹的黃布猶如束印黃綾

布包為"封",封者,"敕封"也

故喚作"封肉"

圖片

同安封肉在閩南人心中

佔據著無可撼動的“C位”

無論是辦喜事還是建新房

它都是必不可少的筵席大菜

亦是僑胞回鄉探親必吃的“家鄉味”

然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這門需要慢工出細活的傳統技藝

由於工藝複雜而走向瀕臨窘境

正宗做法也只有上年紀的老人才懂

圖片

圖片

圖片

在這其中

將封肉做到極致的

當屬年過六旬的吳招治

她是廈門美食小吃的

一塊“金字招牌”

如果說舌尖上的廈門

有一種味道不能忘卻

那一定是吳招治對同安這片土地的深情圖片

坐落在同安鬧市街頭的

“薄餅嫂傳統美食”

古香古色中煙火氣繚繞

封肉香十幾米外都能聞到

本週六,在同安

家喻戶曉的老字號裡

小藝就就帶您一探

同安封肉背後的傳承故事

線上互動

非遺傳承人為您答疑解惑

圖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 進入藝學堂直播群)

直播預告

圖片

4月25日(本週六)

下午15:00-17:00

“同安封肉”製作

如何運用農家正宗的土豬肉

匠造出小時候的肉香味

【直播內容】

同安封肉歷史介紹

“封肉”現場製作

非遺知識與傳統技藝乾貨滿滿

還有機會獲取限定福利

歡迎各位準時圍觀

圖片

圖片圖片非遺故事
圖片

千年同安的飲食文化瑰寶,不能讓它失傳

——同安封肉傳統技藝傳承人吳招治

圖片

作為“閩王”的後人

封肉技藝的守護於吳招治而言

不只是生計,更是一種使命

“傳承這事我不做誰來做?”

為了保留封肉最古早醇厚的香味

她對於食材的選擇近乎苛刻

尤其是對豬肉品質的挑剔

必須是養足12個月以上的土豬

肩膀上的兩塊三層肉

因此,每天的封肉

一定都是“限量出售”

幾十份賣完就沒有了

圖片

舌尖上的老手藝,封不住的家鄉味

圖片

吳招治

吳招治,1958年11月出生於同安,幾十年來匠心傳承同安味道,素有“薄餅嫂”的美譽。其薄餅製作技藝,2009年6月入選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7年5月,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成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她的同安封肉傳統技藝入選廈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我們畢竟會老,總要傳承給下一代人的。”

不少慕名來向吳招治拜師學藝的

不管是誰,她都傾囊相授

然而不少人學後為圖便利

依舊會選擇高壓鍋製作的方式

做出來的味道也就與吳招治的封肉全然不同

不管做什麼,想要成功

都要堅持用心去做不能偷懶

在吳招治看來

傳承傳統美食沒有捷徑可走

或許過程繁瑣但她也會

“固執”地堅持下去

……

圖片

編輯丨劉彥玫

設計丨高雁情

策劃丨陳小清

圖片由非遺傳承人提供

視頻由廈門華藏界文化傳媒提供

臺海網原創,授權轉載請聯繫我們

圖片

掃碼加入我們

感受非遺之美 體驗詩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