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遇到“世界上另一個自己”,你會怎麼做?

小時候聽得最多的都市傳說莫過於這條:如果看到一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人,那就證明自己離死不遠了。因為二重身即將跑來殺死你,並取而代之你的生活。想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麼就要搶在前面殺死你的二重身。

儘管都市傳說並不可靠,但二重身並不是一個虛構的構想。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就有過相似的經歷,他曾在自己的小說中寫道:“一種超越了人的意志力的玄妙感覺襲擊了我,那個我和我穿著同樣的外衣、同樣的裙褲,甚至和我的姿勢都全然如一。”而芥川龍之介自殺前,他的責編曾看見他的遺作《是不是殺了人》的原稿。可是芥川龍之介卻說是失敗的作品,甚至氣憤地在他面前直接將書撕得粉碎。第二天芥川龍之介因為服安眠藥過量死去,可是在他身邊卻放了一本沒有被撕毀的原稿《是不是殺了人》。

當你遇到“世界上另一個自己”,你會怎麼做?

芥川龍之介(網絡圖片)

歷史上除了芥川龍之介,還有歌德、林肯、葉卡德琳娜二世都在生前都看到過自己的二重身。且不說是否能憑此證明二重身的存在,但至少為它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有些偏題,回到正文。

在我看來,法條遙創作二重身的概念並不是沒有由來的。我認為法條遙是將人類的內心潛藏最深處的慾望抽離出來,讓它形成另一種獨立的人格。這種人格往往與本體的選擇相反,本體在社會壓力等諸多因素面前會壓抑或忽悠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二重身的人格則會優先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兩者的出發點不同,最終帶來了重生或是毀滅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當你遇到“世界上另一個自己”,你會怎麼做?

法條遙的目的是想通過小說的形式來探討心理學上的自我窺視如何對自我認知造成影響,以推理和恐怖小說作為外衣,利用敘述性的詭計讓讀者陷入謎團,設立了一系列二重身的規則增添懸疑性。最有趣的地方是創造出二重身俱樂部這樣的世界觀,利用真身與二重身的博弈持續對自我認知進行深入探討,外表的自己與內在的真實慾望相互鬥爭,來折射現代人在新舊秩序變更時,自我身份恐懼引發的邊緣人格該如何進行平衡。

當你遇到“世界上另一個自己”,你會怎麼做?

攝圖網版權圖片

在《二重身》對於自我窺視和自我認知的一系列探討中,讓我聯想到它與弗洛伊德的“三我”結構有相似。

  • 1.本我:遵從內心快樂的原則為出發點。

先天的本能,慾望組成的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與情感需求,如同小說中眾人的二重身,可以把它們看作是“慾望的集合體”,只要能夠滿足自己的慾望,即使危害他人的行為也會毫不猶豫去做。

  • 2.自我:遵循現實的原則為出發點。

這一層面可以說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人格,一般處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也就是小說中眾人的本體,選擇遵從現實生活的人格。這種人格一般是為了調和自我和外界矛盾所存在,當個人承受來自本我和外界壓力過大時,則會產生一系列的防禦機制。這種機制有:壓抑、否認、抵消等,但書中法條遙顯然把這種機制放大,通過本體對抗二重身的各種手段可以得知,自我始終是遵從平衡的現實人格。

當你遇到“世界上另一個自己”,你會怎麼做?

  • 3.超我:遵從道德原則為出發點。

可以說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最理想的層面,它也是本我永遠的對立面。超我的機能一般起著監督、批判和約束的作用,可以說超我具備了最崇高的道德責任感。然而最大的弊端則是這類型的人格是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的,如果個人的道德規範的出發點偏離了現實基準,那麼這類型的人格則會遵從錯誤的方式實行下去。如同小說中,御手洗選擇與二重身和解,甚至為了和平共生而去殺人。反過來看,桐村忍最後選擇從六樓縱身一躍也是基於她的超我在抗拒這些不屬於自己的一切。

當你遇到“世界上另一個自己”,你會怎麼做?

電影《二重身》劇照

看完這本書不禁感嘆到,人生在世總在做各種不同抉擇,但是我們的精力有限,不是每一樣想要的東西都能把握住,抉擇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更需要去在意的是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當本我昇華迴歸理性還可以兼容自我,這是一種最佳的平衡,可惜太過於虛幻。而自我一旦喪失了理性,則是毀滅的開始。

梅山君/文

延伸閱讀:

當你遇到“世界上另一個自己”,你會怎麼做?

日本作家法條遙大獎作品《二重身》——我和另一個我的故事

點擊“瞭解更多”,閱讀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