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微刻大師張翼:專注毫釐 成就刀尖藝術

一根頭髮絲截面上刻兩行字,一平方釐米內刻908字,他醉心藝術,用生命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不借助任何放大工具,在368塊壽山石上,以草書的形式完成了微刻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這一巨大工程,成為“古典四大名著微刻版本”之父。他,就是微刻大師張翼。

一方壽山石,一把微刻刀,張翼在毫釐之間以刀代筆,刀鋒遊刃有餘,作品氣韻或跌宕起伏,或情意連綿,表達著變化萬端的用筆趣味,更是藉以揮灑情懷,讓中國傳統書法的魅力在刀尖上“舞蹈”。

給予毫釐生命 讓生命在毫釐間綻放

張翼,1963年出生於莒南縣一個農民家庭。1999年,張翼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手術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生的希望。8個月後,癌症復發,他再次被送到醫院。命運似乎擊垮了這位沂蒙漢子,他甚至想到了自殺。

臨沂微刻大師張翼:專注毫釐 成就刀尖藝術

微刻大師張翼

幸運的是,張翼靠著微刻挺了過來,微刻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這也成為他減輕癌痛的一種好辦法。“我還有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要幹,我要活一天拼一天,哪怕真的還有60天的活頭,我也要把生命奉獻給微刻藝術。”

《滕王閣序》《桃花源記》《出師表》……在微刻的過程中,儘管全身疼痛、雙手顫抖,但身體好像不再是生命的束縛,張翼內心獲得了一次次說不出來的快感。“當時我臉色蒼白,很少理髮,一臉大鬍子,外表很邋遢,但內心開始慢慢平靜了。”張翼對那段時間仍然記憶猶新。

“《紅樓夢》是‘石頭記’,我為什麼不把它用微刻的手法刻在石頭上?”突發奇想讓張翼一下子打開了另一方天地,身心也在瞬間被點亮。

他忍著劇痛,白天查資料、臨習、磨石頭,晚上全神貫注地在壽山石上刻寫《紅樓夢》。因為身上的傷口未癒合,他只能歪著身子刻。有時一不小心刻錯了一個字,整塊石頭上已刻好的字都要全部磨掉重刻。病痛發作時,他經常用手撞擊牆上的木板以減輕疼痛。“實在不甘心就這樣停下。”張翼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微刻必須一氣呵成,否則很容易失敗。”張翼告訴記者。對此,他按照《紅樓夢》章回,一邊讀一邊用筆在白紙上抄寫,熟背後,再用刻刀在石頭上試刻。全書100多萬字的《紅樓夢》,張翼抄寫了幾百萬字,僅白紙就用了厚厚一摞。

就這樣,對文章爛熟於心的張翼,不借助放大鏡等任何工具,一氣呵成地完成了每次創作。張翼已經和石頭、刻刀、文字融為了一體。2003年6月,經歷了近四年癌患的煉獄生涯,張翼精心創作的草書微刻《紅樓夢全集》終於完成。120塊9釐米長、3釐米寬的壽山石上,張翼完美地把《紅樓夢》變成了“石頭記”。

“張翼的微刻很有章法,刀法流暢生動,特別是能在一平方釐米上刻 900 多個字,實屬難得,能在 120 塊石頭上,完成《紅樓夢》鉅著,更是一項創舉”。中華微雕研究會常務理事長王天明給予高度評價。

張翼予方寸以生命,微刻又讓他的生命得到綻放。刻完《紅樓夢》後,癌細胞奇蹟般地從張翼身上消失了,實現了微刻與自我的雙重超越。隨後,他又相繼完成《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的微刻創作,成為了“古典四大名著微刻版本之父”。


臨沂微刻大師張翼:專注毫釐 成就刀尖藝術

沉入忘我之境 塵埃之微彰顯萬千氣象

“你為什麼酷愛微刻?”

“登山家為什麼登山?因為山就在那裡!”張翼引用西方登山家的名言,絕妙地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微刻是以刀代筆,以石為紙,以精微為特徵,不借助任何放大工具,只憑長時間苦練形成的感覺,來展示微觀世界的一門邊緣藝術。

“創作狀態對微刻來說至關重要。”張翼認為,“只有以神揮刀,方能氣韻生動,出神入化,成為藝術品。”在張翼微刻工作室,張翼手握針刀,凝神定氣,在壽山石上,刻下一段段微如塵埃的文字。

忘我創作時的張翼,幾乎紋絲不動。細細觀察,手部微微移動,整個身體彷彿是一尊雕像。這個空間裡,只有一個焦點,就是張翼手中那個小小的尖刀。此時的張翼,專注而又靜美,空靈而又詩意。】

臨沂微刻大師張翼:專注毫釐 成就刀尖藝術

如何做到一平方釐米內刻下908字?

張翼介紹,創作前要熟記內容,參悟其意境;用毛筆或鉛筆書寫,反覆練習,體悟書法表達;再認真觀察揣摩石頭,想象這塊石頭怎麼刻,刻成什麼樣,常常有巧思所得,有妙想之喜。然後,調整狀態,心平氣靜,注意力全部指向微刻創作。

創作時,張翼在瞬間集中所有精力,調勻呼吸,屏息凝神,進入藝術創作之中。“靈感從慧頂湧入,流向全身脈絡,調動起每一根神經,傾力匯入指尖和刀尖。”多年來,張翼磨礪出忘我之境,讓微刻創作達到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

“創作時手感十分重要。”張翼說,全部注意力要集中於刀尖,把握好手腕的力量,恰到好處,充分體現書法的字法、章法和審美節奏。手感是作品創作的關鍵,良好的手感,能出精品,甚至妙品。忘我狀態下的刀尖,劃躍跳動,彷彿是舞者在舞蹈,是動人的,是美好的。它是書法記憶的再現和再度創作,是情緒情感的流露,是書法修養的呈現,是審美的體驗。

“當刻完最後一字,整個作品呈現在眼前時,經常會給自己帶來驚喜,這種體驗是很美的。”張翼始終堅守微刻初心,純粹於忘我之境。讓自己在創作入刀的瞬間,迅速神聚氣貫;讓自己創作時,刀刻爽健輕鬆自如;讓氣韻在收刀的霎那,釋放心靈的快樂和滿足。這種創作狀態,不僅讓人神往,更令人敬佩。


臨沂微刻大師張翼:專注毫釐 成就刀尖藝術

傳承中國書法 立起中國微刻史上一座豐碑

芳菲四月,草長鶯飛。走進河東區觀塘度假村,一座白牆黛瓦、雕樑畫棟的徽派建築,映入眼簾。這就是張翼微刻藝術館。

向展廳走去,由書法家李鐸題寫的“中華一絕”牌匾高懸於主展廳上,充分肯定了張翼在微刻藝術領域的巨大成就。匾額下一副對聯“憑微窺瀚宇,借細刻真言”,彰顯了張翼對微刻藝術精深的理解和執著的追求。“藝術館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主要展出微刻作品。”張翼介紹。

欣賞張翼的微刻作品,一個個塵埃般的微點,或舒緩、或激昂,點畫結構法度嚴謹,跌宕起伏,虛實相生,展現出了濃厚的文人化情趣。這得益於他深厚的文化底蘊,以紮實的中國傳統書法為根基,充分展現作品的文化品味。

“文學和書法是微刻的根基。”張翼說,“書中的文字是一個個珍寶,文之美,美人心目。”文學的美,深深吸引著張翼。他自幼酷愛文學,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小說,凡能找到借到,便如飢似渴。借讀看書,常常徹夜不眠。慢慢地,閱讀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文學的熱愛,滋養了張翼深厚的文化底蘊。

張翼微刻,以行草書見長,它的審美趣味,通過行草書的字法、刀法、章法,達成微刻的書法藝術,這同在宣紙上的書法創作的字法、筆法、章法,似乎並無二致。張翼酷愛書法,單就在宣紙上的書法創作,已達到較高的書家格調,時有妙品之作。他苦練行草,尤擅草書,在碑貼中反覆臨摹,於書學中反覆研讀。紮實的書法功底,為他的微刻奠定了良好的書法根基。如果沒有這種書法積累的高度,很難實現微刻藝術化的蝶變。

張翼微刻,以中國傳統行草書法作為微刻表現的審美取向;以輕爽雅健,作為刀法的審美取向;以整體美和統一性,作為章法的審美取向;以古今經詩子集、經典文章,作為內容的審美取向,“將在中國微刻史上立起一座豐碑”。



臨報融媒記者 張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