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感覺有點爛尾,你怎麼看?

白白說時尚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由羅晉、孫儷領銜主演的一部都市題材的電視連續劇。於日前已經大結局了。看很多網友反饋對這部劇的大結局不是很滿意,我可以簡單談談自己的觀點!

在大結局的時候由孫儷主演的房似錦約見了羅晉主演的徐文昌、徐姑姑的父親,想要為他們父子二人和解,因為房似錦明白想要徐姑姑主動來見父親是不可能的就在“城家公寓”開業這天讓父親為姑姑做了他十歲的時候吃過的一次佛跳牆!姑姑和其父親之間的恩怨在劇中有所解釋,大家不明白的可以去看看這部劇。

在劇中,咱們的律師好兄弟還幫咱們普及了這穿插全劇的佛跳牆的由來。相傳,清光緒二十五年,有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吃飯,在席間就給周蓮上了這麼一道菜,名字叫福壽全。周蓮吃完了這道菜以後,那是非常的滿意,回到了他自己的府裡面就讓他府上的廚師,一個叫鄭春發的人依法仿製這道菜,這個鄭春發在仿製這道菜的時候自己還做了一些改良減少了一些肉類的用量,取而代之的呢是豐富的海鮮,一下就使得這道菜口味更加鮮美、可口。後來這個鄭春發就不在布政司衙門幹了,就跑到福州的東街上開了這麼一家飯莊叫“三友齋”也就是今天的“聚春園”主打的招牌菜還是這個福壽全。很多人那是慕名而來。據說大家都吃完了這道菜了紛紛拍手叫好,有人席間賦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這道佛跳牆就變得美名於天下了。而且聽說這佛跳牆的做法都是師徒相授,絕不外傳的。

對於房似錦,本以為脫離了原生家庭的束縛,再也不用做扶弟魔了,最後卻發現徐姑姑在勸她: 潘貴雨再怎麼樣也是你媽,你們房家沒有她不一定是啥樣呢?現在她生病了,更需要你的幫助?What?是在開玩笑嗎?對於一個從小不把你生死放在心上,一心要壓榨你的人你就這樣以德報怨?請問天理何在?連孔子都不提倡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然後最後大結局,房似錦學著他的樣子,把他一直憎恨的爸爸找過來做佛跳牆。一個擁抱就能把恨化解掉?還說以前他的書都是他爸爸幫忙買的,我想說你們搞來搞去,原來不是靠自己能力呀?這是什麼勵志劇呢?

不過結局沒有交代潘貴雨後面怎樣了,九八五和瓜哥的感情線也很突兀,朱閃閃和王子健,姑姑和房似錦後來都結婚了嗎,老油條迴歸家庭了嗎,闞先生和闞太太馮玉華復婚了嗎等等。很多都沒有交代清楚,不知道是被砍了還是有第二步的續集出現?

以上就是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看法!


鯨魚愛影視


好的電視劇才存在爛尾一說!!!


山間土包子


各有各的看法吧,我覺得結尾確實不太盡人意,但是也不至於說是爛尾吧,它結尾的失敗,也可能是由於前邊太過成功。

近年來,在50集以上的國產熱播劇裡,《安家》是少有的幾乎找不到注水痕跡的優秀作品。雖然它的很多劇情細節確實還可以做得更好。

它與眾不同之處,主要存於兩點:

1、劇情由無數小故事組成,且用碎片化手法穿插時空,顯得敘事結構立體而充實;配角人物大量登場且演技精湛,新鮮感十足,毫不乏味。

其餘影視劇,大都是主演不超過10個人甚至5個人,一件破事翻來覆去說,幾張臭臉貫穿大幾十集,再好的故事、再優秀的演員也會被講砸和看膩。

電視劇的敘事表達,應顯著區別於電影和話劇。用後者的演員和劇情配置強行抻成冗長的電視劇,是近年國產劇最核心的弊病。

2、人物塑造真實可信,主角光環平易近人。

片中雖然弘揚了很多正能量,但大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兒(爺叔賣自家房子救人少數案例除外)。親如一家、奮鬥和諧的職場氛圍雖稍顯脫離實際,但接地氣的表述手法也難生反感。

在人情冷漠的互聯網時代,這個夢造得讓人溫暖且嚮往。

即使負面人物的劣行,也都太過真實。沒有高高在上的各種二代,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職場精英,更沒有裝X無極限的林立奇葩,他們每一個人努力生活的樣子,彷彿就在你我身邊。

很多影視劇,在傳遞正能量的時候,主角總要做出一些常人做不到的偉大事情,或者條件極其苛刻卻逆天而為的事情,“奇蹟式”造夢手法太過低劣,“聖母般”主角光環倍感噁心。

房屋中介這個職業在當代確實存在爭議,但筆者相信很多人看了《安家》之後,以後會不同程度對中介多一分理解和寬容,接納與尊重。而片中主演們傳遞的“快樂善良重於誘惑名利”的“夢幻”價值觀,也必定會潛移默化得到一部分人的踐行,因為很多事做起來美好又簡單。

換一種心態和方式生活,風景一樣動人。

當一個作品不但實現了娛樂功能,還有改善社會風貌的教化意義時,它無疑就是非常成功的。

但絕大多數影視劇無疑做不到這一點。

正因為《安家》過於龐大的敘事體系,才導致了結尾的蒼白無力。就像很多評論說人物ABCDEF沒有交代清楚就突然結束了。

但好說歹說,主線人物的結局多少都照顧了一點,雖然也不太到位。

可如果這就叫爛尾,那很多劇壓根就沒尾。

大多數電視劇,一共就那麼三五七八個人,都不給你交代清楚他們最後怎麼樣了。要求《安家》裡三五十個人的事兒都交代清楚了,多少有點苛責。

只能說愛有多深,責有多切。

甚至很多好萊塢大片,愛情故事,團圓故事,支線故事,統統給你一筆帶過,草草完事,讓人非常不爽。

結尾,是任何一部影視作品的核心靈魂,也是最容易讓人回味和感動的地方。一個作品是否可以深入人心,結尾至關重要。

但虎頭蛇尾,幾乎是所有影視劇的通病。

絕大多數導演和編劇在處理結尾的表現上都非常差,其中不乏才華橫溢之士,其原因是一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之謎。

有人用成本問題來解釋爛尾,那為什麼很多電視劇中期大量注水,同樣用人花錢,一到好好拍個結尾上,就沒錢了?

也許很多導演和編劇在開拍那一刻起,就默認了這個片大家都堅持不到結尾吧。

錢掙到手就完事兒,觀眾的藝術體驗和作品的內涵價值算個什麼東西?

在影視產業娛樂至死、譁眾取寵的今天,《安家》就像一股清流,50多集的劇情,也能讓我們夢迴《蝸居》《奮鬥》的“20+流金歲月”。

但它的種種不足,依然暴露出商業影視時代工期太緊、浮華於表、粗製濫造等永恆的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