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相聲一不留神飯碗就沒了,“不務正業”的曲藝同行都來搶生意!


說相聲一不留神飯碗就沒了,“不務正業”的曲藝同行都來搶生意!

  很多熟悉相聲發展史的觀眾都知道,單口相聲中有“八大棍兒”。這八段沒頭沒尾的相聲最初就是從評書門裡“搶”來的。相聲演員涉足其他曲藝門類的屢見不鮮,“兩門抱”甚至“三門抱”的也大有人在。疃春老合們也算用行動證明了藝多不壓身。誰又能想到相聲演員也有被同行“搶生意”的時候,比如今天和眾位聊的這三位唱單絃的“入侵者”。

說相聲一不留神飯碗就沒了,“不務正業”的曲藝同行都來搶生意!

  頭一位當屬謝天順的祖父謝芮芝,單絃三大流派之一的謝派創始人。謝芮芝的單絃表演與榮劍塵、常澍田兩派截然不同,謝派單絃唱詞詼諧幽默,俗不傷雅,表演風格“寓諧於莊”。因此,很多曲藝老觀眾也將謝派單絃戲稱為“帶相聲味的單絃”。為什麼其他兩派都是直工直令地唱,唯獨謝派的表演帶著包袱呢?因為謝芮芝除了唱單絃外,後來還在相聲門裡拜了師父。當年他由“萬人迷”帶拉,拜在了馬三立的外祖父恩緒門下。這也就解釋了謝天順為什麼生下來就是大輩兒。

說相聲一不留神飯碗就沒了,“不務正業”的曲藝同行都來搶生意!

  唱單絃無疑是謝芮芝的本業,要論相聲表演也不是票活的水平。解放前他曾給同門師兄弟高玉峰捧哏,兩人合作灌製了一批傳統相聲唱片,像《洋藥方》《八扇屏》《菜單子》《文明詞》等等。這些珍貴的錄音資料雖然音質較差,但演員的口風、尺寸、勁頭仍清晰可辨。有人可能認為謝芮芝在相聲門裡的造詣遠不如單絃,雖說是兩門抱,但相聲這門卻是後繼無人。這種說法也並不完全錯誤,但能在兩個曲藝門類都登峰造極的,從古至今又能有幾人呢?

說相聲一不留神飯碗就沒了,“不務正業”的曲藝同行都來搶生意!

  要說單絃演員來搶飯碗的還真不止謝芮芝一位,謝先生起碼是有根有蔓的相聲藝人。還有純粹票活的單絃藝人,比如已故單絃名家闞澤良先生。他的單絃師從榮派創始人榮劍塵老先生,但相聲門裡闞先生沒有師承,可這位“海青”的水平也不低。提到闞澤良說相聲,很多人都會想到那段群口的《八貓圖》。沒錯,他當年和王寶童、馬敬伯二位合作的《八貓圖》確實堪稱經典。其清新脫俗的演繹還原了清門相聲的遺風。此後也有很多演員使過這段,但效果皆不盡如人意。

說相聲一不留神飯碗就沒了,“不務正業”的曲藝同行都來搶生意!

  其實闞澤良還留下過幾段逗哏的相聲錄音,當初王文玉先生給他捧哏,兩位合作過《賣布頭》《學大鼓》。平心而論,要說闞澤良使的《賣布頭》能超過閻笑儒,也是不太客觀。但無論從鋪綱,還是學吆喝都極具特色,在表演上絲毫不遜於其他專業相聲演員。甚至將這版與李潤傑先生的《賣布頭》對比來聽,也是難分高下。

說相聲一不留神飯碗就沒了,“不務正業”的曲藝同行都來搶生意!

  青年演員裡也有“不務正業”的,比如徐德亮。他自幼跟隨趙俊良先生學過單絃,2005年又正式拜在了章學楷先生門下。他可以說是先成為了正式的單絃藝人,後來才“算”相聲演員。只皆因他與張文順師徒只有口盟之約。當年因退社風波,又被張先生逐出師門。故而,嚴格來說徐德亮只是單絃演員。但事實上,這些年他站在舞臺上說相聲的時間要遠遠超過了唱單絃八角鼓。不少新觀眾甚至都不知道他還會唱單絃,殊不知這位也是來相聲界“搶生意”的同行。

說相聲一不留神飯碗就沒了,“不務正業”的曲藝同行都來搶生意!

  說到底曲藝同行是一家,相聲門拜師也會邀請其他曲藝界同行到場觀禮,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單絃演員。不管在相聲界有沒有門戶,其他曲藝演員“客串”說相聲,對相聲這個行業都將起到積極作用。如果硬要說被同行搶了飯碗,也只能歸咎於自己經師不到學藝不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