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姜昆已經整整70歲了。在很多相聲老觀眾看來,姜昆年輕時候曾經表演過很多經典相聲作品,而近20年來幾乎再無佳作奉獻出來,更不要說趕上當年一些經典作品的水平。而對於當今的很多年輕觀眾來說,姜昆的相聲簡直不值一提,簡直就不會說相聲,只會打官腔。


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姜昆,絕對是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國內最耀眼的相聲明星。而後,他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了指導曲藝工作領域,而在創作和表演方面遇到了瓶頸。

那麼在整個娛樂圈,姜昆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呢?

從相聲演員到行業領導

先說在相聲界。

在七十年代末姜昆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他絕對是相聲圈的後起之秀。當年他和師勝傑從東北進京參加全國曲藝調研,在展演過程中,在京相聲圈就傳出一個說法,黑龍江團來了兩個人才,就是指他們兩個人。

被馬季看中之後,姜昆返京進入廣播說唱團,成為一名正式的相聲演員。

那時候的姜昆非常努力,也非常幸運,與李文華搭檔之後一段《如此照相》在全國爆紅。而後兩人頑童戲老叟的風格延續多年,創作和表演出《我與乘客》、《祖爺爺的煩惱》等諸多知名作品。


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那時候舞臺上的姜昆,身上總表現出一種青春的氣息,同時又有一種邪趣,讓觀眾感到耳目一新,與李文華沉穩老練的狀態相映成趣。而後,姜昆又和唐傑忠合作,趕上相聲作家梁左相助,姜昆事業的第二個高峰來到,《虎口遐想》、《特大新聞》等作品家喻戶曉。這時候的姜昆從青年走入中年階段,他說到的老婆孩子等瑣事,還有社會現象的評論,都讓觀眾折服。


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然而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姜昆的創作和表演陷入瓶頸,尤其梁左走入其他行業,新搭檔戴志誠又過於年輕,兩人沒有再奉獻出令人特別滿意的作品。


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在相聲同行看來,十多年裡姜昆一直作為標杆人物,但這之後在相聲作品方面不再具有這樣的號召力。姜昆自己也曾坦言,他的作品總是與時代同步,這麼多年過去,他把自己掏空了。


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對於同行們來說,姜昆這些年的最大貢獻就是對於曲藝行業進行管理和指導,促進中國曲藝發展,而具體他的創作,確實是令人遺憾的事情。對於比姜昆年長一輩的老先生們來說,到年老時候無法跟上時代腳步,還可以老生常談說說傳統相聲,姜昆在這方面是缺課的,因此也沒有辦法充分展示。

不輕易說出不字

而在整個娛樂圈,姜昆的人緣其實是非常好的,他還因為說相聲名氣多年主持春晚,參加過幾部電影的拍攝。


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尤其是姜昆這個人特別喜歡張羅事情,文化圈的朋友也多,經常利用自己的關係為朋友說句話,辦些事情,是個不輕易說出不字的人。

姜昆的遺憾和功勞

說起來,姜昆在相聲表演方面的天資肯定是有的,也是祖師爺賞飯吃的人,否則他就不可能在十多年裡都佳作不斷。至於梁左,他對相聲語言的感覺也基本具備,但真正最後把作品改好演好的還是姜昆。


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對於姜昆來說,最大的遺憾是趕上那樣一個對傳統相聲基本摒棄的時代,沒有在基本功上花更多時間磨礪,又趕上相聲的廣播和電視時代,很快就因為表現出色而走紅,也就更沒精力向傳統相聲學習了。

這造成姜昆的創作和表演還是存在短板,尤其到老年幾乎沒有作品可以展演,再加上他與德雲社等團隊的民間傳聞,因此影響到到民眾中的形象。


年到古稀的姜昆,曾經是那樣幸運,後來又是那樣讓人遺憾


對於瞭解姜昆的圈內人來說,姜昆還是姜昆,他的相聲業務曾經是標杆,他做到了他應該做的事情,對中國曲藝的發展貢獻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