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導論(耶魯公開課)第20講 最好的生活:幸福

公開課第18、19講,因為主要話題是講精神病的治療,發了幾次都被退回了,頭條說只有有資質的才能發相關內容,支持頭條這種嚴謹審慎的態度,畢竟我不是專業的心理疾病從業人員,雖然是公開課筆記,也不希望對讀者發生誤導。

這裡是第20講,也是本門課程的最後一課,老師專門講了幸福。比較簡單,之前有看過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公開課,以後有時間把筆記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那是特別好的一門課,對大家應對現代社會的壓力特別有幫助。


心理學導論(耶魯公開課)第20講 最好的生活:幸福


第20講 最好的生活: 幸福

之前的課程一直在強調問題,很多心理學家是在關注那些有問題的人,那麼心理學能否給予人們幸福 的提示?這就是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研究的問題,怎樣的心理能讓我們做最好的自己?

Marty Seligma是積極心理學的先鋒,著有《真實的幸福》 Authentic Happiness

Jonathan Haidt《奈特爾的幸福》 Happiness by Nettle

Dan Gilbert《撞上快樂》Stumling on Happiness

一. 你有多幸福?

1. 如果以1-10分來打分,你現在有多幸福?

A. 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很幸福,烏比岡湖效應也存在與幸福的感覺中。(指人們一般覺得自己的體驗高於均值)

年齡不同答案不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答案有差異,性別不同也有差異(雖然女性抑鬱症比率比男性高,但是女性總體幸福感高於男性)。對42個國家的調查,瑞士人幸福感最高,保加利亞人最低,美國得分是7.71

B. 我們需非常謹慎的對待這個調查得到的數值,在晴天,雨天問這個問題答案都會不同

2. 什麼是幸福?當被問到這個1-10分問題時,人們衡量的是什麼?這好像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那讓我們換個角度來問:“幸福是為了什麼?”

A. 幸福是我們追求的一種目標狀態,是需求被滿足的信號,是推動我們行為的動力。

以食物為例,我們餓的時候就不快樂幸福,這時你希望吃飽,然後去找東西吃,吃飽就快樂幸福了。

Steven Pinker:“當我們健康,吃得好,感覺舒適,安全,日子富裕,有知識,受人尊敬,有愛人疼愛時感覺更幸福”。但也沒那麼簡單,和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比,現在的人比過去更健康,食物更充足,但並沒有更幸福。同時,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也不和國民的幸福程度成正比。同樣基本需求滿足的人,個體間幸福感差別也很大。

2. 關於幸福的三個事實:

A. 幸福並非變幻無常,幸福與發生的事情並無太大關係, 部分原因是幸福有堅實的傳承性基礎,既遺傳決定因素。每個人都有一個基本幸福水平,有人天生悶悶不樂,有人天性開朗。當然環境影響很大,人生大事會對人的幸福產生很大影響嗎?

高位截癱的人,在事發時會沮喪,但過了一年以後,幸福感會回升到之前水平。中了樂透大獎的人,剛中獎時異常快樂,過了一年也回到之前水平

我們認為重大永久意義深遠的東西實際並非如此,為什麼我們高估了這些東西帶來的幸福?Dan Gilbert幸福感預測affective forecasting觀點,我們不善於做幸福感預測,我們不善於根據所發生的事情,預測自己未來幸福與否。為什麼?

a. 人們無法意識到特定時間的日常無關性。那些讓你幸福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持續效應,比如得了樂透大獎高興一時,但生活中的問題還會存在,甚至還會出現新問題

b. 適應adapt。 人們會適應不好的和好的,得了獎過些日子你會適應得獎的日常。適應有時也被稱作快樂水車the medonic treadmill。 不論你跑多快跑多久,你都呆在原地。你會習慣它,不論逆境順境你都會適應

如何應對快樂水車?擁有不是幸福的關鍵,人很快對擁有的習以為常

aa. 不停獵奇,嘗試新鮮事物

bb. 走下水車,不再追求一時的快樂,而是尋找更實質的東西,如朋友,家庭,長期計劃

B. 幸福是相對的。之前說過,富裕國家的富裕程度並不和幸福成正比。金錢多少也不和幸福成正比,但這有個範圍程度,如果特別窮,則無論在哪裡你都不會幸福。而超過溫飽基本線,你的幸福受控於環境

設問: 你是願意掙7000美金工資而周圍人都掙6000美金,還是你願意掙7500美金而周圍人都掙8000美金?是你掙多少重要還是你和周圍人相比更重要?

人是很重視地位的靈長類動物,在等級中的位置對幸福感影響很大。

C 評價過去發生的事是快樂還是痛苦?

Daniel Kahneman:當人們回憶的時候,他們不會把經歷過得快樂或痛苦累加起來,相反,人們傾向於記住高潮和結果。結果很重要,如果你想給人留下好印象,你就在讓他們體驗痛苦的最後讓他們好過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