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父母做“打手”,二流的父母做“老師”,一流的父母……

一個善於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能夠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去做好每一件事;而一個不善於自我反省的人,則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樣的錯誤,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三流的父母做“打手”,二流的父母做“老師”,一流的父母……

一個善於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一)反省的意義

善於自我反省成就事業的人屢見不鮮,因不能自省屢屢失敗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培養孩子,就需要培養他們做事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做事的時候減少失誤,走向成功。

姑姑送給童童兩條美麗的小金魚。童童十分喜歡,把魚兒放在玻璃缸裡,看它們在水中自由地暢遊。有一天,童童突發奇想,把金魚從水中撈出來,丟在地板上。看到金魚不停甩動尾巴,童童覺得很好玩。“童童,你怎麼這麼殘忍!魚會幹死的,趕快把它們放回水裡去。媽媽看到這一情景,大聲呵斥童童。童童無動於衷,對媽媽的呵斥置若罔聞。這時,外婆走過來說:“童童,如果你口渴時不給你水喝,你會怎樣呢?”“我會很難受。”童童有過口渴難耐的經歷,便不假思索地說。“是啊,沒水喝很難受,可你把魚從水裡抓出來丟到地上,讓它們沒水喝,你說它們難不難受啊?而且,魚是水生動物,比人類更需要水,一旦離開水,很快就會死的。它們拼命甩動尾巴,是因為它們太難受了。”外婆繼續開導童童。童童不作聲了,沉思了片刻,他對外婆說:“我錯了,我以後再不把金魚丟到地上玩了。”

三流的父母做“打手”,二流的父母做“老師”,一流的父母……

讓孩子自己反省的效果比說教或者武力效果更好

當孩子做錯事時,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反省,去總結經驗教訓,他們便不會再犯同類的錯誤,效果會比家長一味地斥責要好得多。

(二)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要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就應該讓孩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因為總結經驗教訓事實上就是對自我行為的一種反省。例如,一個孩子用打架來解決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如果他在打架上吃了虧,他會想:“上次我感到生氣的時候是用打架來表達我的憤怒的,結果我被別人打了。那麼下次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我該怎麼辦呢?我可以不用打架的方式嗎?我應該想一想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三流的父母做“打手”,二流的父母做“老師”,一流的父母……

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所以,培養孩子善於做自我反省,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在提倡賞識教育的同時,也不應放棄對孩子的批評教育。當然,批評孩子的語氣要溫和,批評孩子的缺點應該中肯。父母還需要告訴孩子,在接受他人批評的時侯要認真傾聽,保持平和的心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三流的父母做“打手”,二流的父母做“老師”,一流的父母……

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2.允許孩子做出解釋

當孩子有了過失,父母如果允許孩子對事情做出解釋,不僅可以更全面地瞭解事情的真相,還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反省。比如,為什麼自己的行為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等等。當然,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確的是,允許他做出解釋,並不是讓他推卸責任。

三流的父母做“打手”,二流的父母做“老師”,一流的父母……

允許孩子做出解釋

3.批評孩子時要誘導孩子反省

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侯不僅要講究批評的方式和方法,而且對其他孩子的評價也要適當,不能過分誇張。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對待批評,頭腦應該冷靜,不要過於衝動,但這並不表示默不作聲,而是應該仔細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有不恰當的地方。

三流的父母做“打手”,二流的父母做“老師”,一流的父母……

批評孩子時要誘導孩子反省

自我反省是孩子成長的一個秘訣。一個不會自我反省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懂得自我反省的孩子,就等於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長的秘方。所以說三流的父母做“打手”,他們用武力讓孩子成長;二流的父母做“老師”,他們多用說教教育孩子;一流的父母,他們是指針,給孩子方向。您覺得這樣說對嗎?

今天就先給大家分享這些,我會在下一篇文章繼續為大家分享母嬰育兒、孩子教育相關問題,如果您有任何的建議和想法也歡迎您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