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园

「民族团结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园
「民族团结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园

普者黑景色秀美。记者 李亚芬 摄

云南网讯(记者 李亚芬)普者黑为彝族语言,意为鱼虾多的池塘。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景区,是云南省旅游业“三线六区”中的昆明―石林―阿庐古洞―普者黑―罗平滇东南片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省级自然保护区、全省唯一的旅游循环经济试点。

「民族团结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园

普者黑景色秀美。记者 李亚芬 摄

景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属于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彝家水乡、岩溶湿地、湖泊峰林、荷花世界、鱼鸟天堂”等景观而著称。景区内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白、瑶七个世居民族,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互相亲近,共同建设和谐温馨的家园,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这里的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据悉,普者黑景区年接待游客585.3万人次,景区范围内涉及5个乡镇16个村民委121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3909户6248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万余人,占景区内总人口数的90%。景区内各民族村寨濒水而居,以水相连,鸡犬相闻,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包容在各民族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民族团结看文山」四月的普者黑 彝家的水上田园

普者黑景色秀美。记者 李亚芬 摄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景区内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了独特的特色民居、传统服饰、民间工艺品、婚丧习俗、民族歌舞和节庆活动,创造了独特的荷花文化、辣椒文化和花脸文化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纯朴的民风民俗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普者黑景区坚实的旅游文化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