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桥村,因寺得名,其由来跟李世民有关

铜桥村,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石牌镇西南。村里向来就没有铜桥,为何会叫做铜桥村呢?这还得从一个传说说起。

据传,隋朝末年,在隋炀帝杨广残暴的统治之下,全国各地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农民起义,李渊、李世民父子趁机起兵,进军中原。一天,李世民率部在胡家集放马山一带与官兵激战,拼了三天三夜,最终,李世民部败下阵来,向南撤退。官兵穷追不舍,决定要生擒李世民。


铜桥村,因寺得名,其由来跟李世民有关

铜桥村

李世民马不停蹄,跑到长寿县(今钟祥市)南部边境,却被竹陂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虽然河床不太宽,但水流湍急,周边又没有渡船。后面官兵的脚步声和呐喊声逐渐迫近,眼看就要被束手就擒,他心急火燎,不知所措。

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正好有两个农夫驾着木筏经过这里。李世民赶紧向他们呼救。两人见此,毫不犹豫,将木筏靠近岸边,迅速将李世民送到了河的对岸。这时,官兵赶到了竹陂河边,眼睁睁地看着李世民过河逃走了。

铜桥村,因寺得名,其由来跟李世民有关

李世民画像

后来,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以后,仍然没有忘记那个让他绝处逢生的地方,他知道,是竹陂河岸边那两个好心的农夫救了他,要不怎么还能有后来的辉煌呢?知恩图报,他特意下旨,派人寻找那两位恩人。

接到圣旨的府官丝毫不敢怠慢,一边四处张贴告示寻人,一边派人沿着竹陂河边逐门逐户寻访。可是,茫茫人海,不知其名,不知其所,这样找寻无异于大海捞针。可眼看寻人的限期要到了,找不到人,府官面临的就是杀头。府官忧心忡忡,束手无策。这时,他身边的亲信献计,竹陂河边姓童和姓乔的人居多,随便报上两人,就说此人早已过世,皇帝哪里会知道?迫于无奈,府官只好这样禀报上去。

想不到,李世民并没有细查,接着又下了圣旨:下拨银两安抚童、乔两家人,并在竹陂河边建一座寺庙,以童、乔二姓命名,以示纪念和感恩。银两下拨后,府官遵照旨意,安抚了童、乔两家人,并很快在当地建起了一座寺庙。可工匠一时疏忽,竟然将“童乔寺”雕成了“铜桥寺”。村子也以此命名为“铜桥村”,村名沿用至今。

铜桥村,因寺得名,其由来跟李世民有关

如今的铜桥村

随着历史的变迁,铜桥寺已不复存在,但铜桥寺的传说却广为流传。如今的铜桥村,交通便利,物产丰富,铜桥村人秉承了先人那种勇于进取、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