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朝三暮四”典故的由來是什麼嗎?

吉夢維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闡述一個哲學道理,是《莊子·齊物論》中一則重要的寓言故事,無論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其實眾猴子所得到的並沒有增加或減少,猴子們喜怒為用就顯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載眾生的“大塊”而猴子就像是紛亂紅塵中的眾生。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們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告誡人們要放開計較得失的凡心,因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時的,到最後我們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失去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像在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覆無常了。


莊戶人家引風入林


想當老闆,特別是大老闆的人,一定要認真讀完這個故事。賺大錢了記得給我發紅包!

相傳有個藝人與一隻猴子相依為命,猴子天天在街頭表演,博人一笑,觀者隨意賞些散碎銀兩,憑此度日。某日收工後,藝人見猴子甚是疲備,心生憐憫,次日早晨便買了些桃子犒勞猴子,為了使猴子吃飽了有力氣表演,早上給猴子四隻,晚上給三隻。剛開始猴子十分歡喜,表演也甚是賣力!可時候一久,猴子不高興了!它暗自琢磨:“老子早上啥都沒做,居然有四隻桃子,辛辛苦苦蹦噠了一天,到晚上都越來越來少了,反倒只有三隻。”如是乎開始偷奸耍滑起來。這樣又過了一陣子,耍猴人明白了猴子的心思,如是改變了給桃子的方式,改成---早上三隻,晚上四隻,所謂“朝三暮四”。猴子一看合了心意,又開始了賣力的表演。

這個故事本意借猴子的愚蠢,諷刺一些所謂的精明人,在通過一番斤斤計較後,雖然得到了一些利益數字的變化,但總體的既得利益是不變的。自己還沾沾自喜。後經過歷史的變遷,朝三暮四漸漸變成了,形容一個人感情不專一的詞語。

很多人會說:“猴子畢竟是畜牲,智力低,不會算賬,哪個人會像它那麼蠢?”其實不然!如果誰真的讀懂其中道理,用在招工用人上,則無往不利,事半功倍!比如你現在要招一個工程師,市場價是八仟每月,為了招到人你出價壹萬,因為招人時出價較高,每年漲500。這樣3年後此人一定不高興了,一定會消極怠工!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那這個人三年的總成本是多少呢?10000×12+10500×12+11000×12=378000。

我們不妨參考朝三暮時的故事,換一種方式。招人時就按市場價給八仠,然後每半年漲壹仠,這樣三年下來總支出是多少呢?8000×6+9000×6+10000×6+11000×6+12000×6+13000×6=378000。結果和上面一樣多。但是,你是認為每半年漲壹仟的人工作熱情高呢,還是每一年漲500的人熱情高?更有甚者,現在很多老闆,挖人時往往高出市場價一倍,進來後卻三年不漲工資!總支出卻高達16000×12×3=576000。這樣不要說第三年了,第二年人家就滿腹牢騷,早就消極殆工了。這不就是朝三暮四沒看懂嗎!

人,有些時候不要自負太高,多數時候,你就是那隻猴子!








太白湖伢兒


朝三暮四,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意是指用詐術欺騙人,後來被大家引申用來比喻反覆無常經常變卦。

典故的由來:

戰國時期宋國有一位養猴子的老人,大家叫他狙公,他在家中的院子裡養了許多猴子,久而久之,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狙公很會揣摩猴子的心理,猴子也聽得懂狙公的話,他們生活的很快樂。平日狙公都是早晚各喂猴子四個栗子吃的,漸漸狙公家境開始變得不好,狙公也在為此發愁,思來想去覺得還是隻能減少猴子們的食物,然後他就對猴子們:“以後每天早上只給你們三顆栗子吃,晚上吃四顆,你們覺得可以嗎?”猴子們一聽早上少了一顆,就很不樂意,於是狙公就轉而又說,:“那早上給你們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栗子吧。”猴子一聽,以為早上增加了一顆又變成了四顆,因此就十分高興的答應了。

寓意:

從典故來源可以看出原來是指利用手段欺騙別人,但是後來慢慢經過引申變成了反覆無常經常變卦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