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李学华

怒江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李学华


李学华,男,傈僳族,1952年出生。200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傈僳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艺术熏陶

李学华自幼受到其爷爷音乐文化的熏陶,7岁开始就跟随爷爷学习傈僳民歌演唱,从此和傈僳民歌结下不解之缘。酷爱民歌的李学华不甘于只吸纳爷爷的演唱精髓,经常跑到人多热闹的地方,悄悄坐在演唱的老人身边静静聆听演唱内容,学习演唱技巧,他总爱要求老人多唱几首,以解内心的“饥渴”,时常不知疲倦忘记归家。在亲人和村中艺人的艺术熏陶下,年幼的李学华基本掌握了傈僳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演唱形式。14岁起还跟随父辈学习“起奔”(琵琶)正、反弹唱。每当有节庆、婚庆或聚会,他都主动邀请傈僳歌舞爱好者切磋技艺。如今68岁的李学华对“木刮”、“摆时”、“优叶”的演唱和“起奔”弹唱都能随心驾驭,张口就来,歌声依然浑厚优美,极具感染力和渗透力。


不忘初心

本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傈僳族音乐的痴情,1990年参与组建泸水市“泸峰民间艺术团”,1997年至2007年任泸峰民间艺术团副团长,2007年至今一直担任艺术团团长。抓住每一次展示的机会,组织并带领团队参加“傈僳阔时节”、“澡塘歌会”,以及到各地开展文艺展演,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非遗进校园”的号召,带上徒弟定期到当地中学教授“起奔”弹唱技巧,为我州民族文化传承和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徒弟,其中得意徒弟有胡学忠、王德华、李新明、陈小平、肯波益、赵梦霞等等。

泸水市全媒体记者采访李学华时说:“我只要睁着眼睛一天,能动得起一天,就千方百计想办法创造条件,尽量做好传承工作,随时把‘摆时’挂在我的嘴上,‘期奔’挂在我的手上,去到哪里,唱到哪里,走到哪里我就弹到哪里、跳到哪里,要走到家家户户去,村村寨寨去,传递的越多越好。”

创新突破

李学华代表作有《打猎调》、《阿子达》、《阿弟罗》等等。创作了《舂米舞》、《三步舞》、《翻身舞》、《十八大阿克几》和《坚决打赢抗击疫情与脱贫攻坚之战》等优秀曲目。


硕果累累

李学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凭着多年对傈僳传统音乐的一片赤诚,肩负着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和使命,他的音乐成果和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有许多本地民族音乐爱好者、外地传统音乐专家学者、地方和中央电视台以及多国友人慕名前来学习、拜访、采访和观看表演,还经常被邀请到省内外展演,他已成为怒江“傈僳族民歌”的一张“活名片”。

截至目前,李学华已获得“云南省第六届民运会‘上刀山、下火海‘二等奖”、“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奖”金奖、“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奖”铜奖等等,奖项和称号大小三十余个。


怒江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学华


李学华,男,傈僳族,1952年出生。200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傈僳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怒江州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李学华

怒江州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李学华


艺术熏陶

李学华自幼受到其爷爷音乐文化的熏陶,7岁开始就跟随爷爷学习傈僳民歌演唱,从此和傈僳民歌结下不解之缘。酷爱民歌的李学华不甘于只吸纳爷爷的演唱精髓,经常跑到人多热闹的地方,悄悄坐在演唱的老人身边静静聆听演唱内容,学习演唱技巧,他总爱要求老人多唱几首,以解内心的“饥渴”,时常不知疲倦忘记归家。在亲人和村中艺人的艺术熏陶下,年幼的李学华基本掌握了傈僳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演唱形式。14岁起还跟随父辈学习“起奔”(琵琶)正、反弹唱。每当有节庆、婚庆或聚会,他都主动邀请傈僳歌舞爱好者切磋技艺。如今68岁的李学华对“木刮”、“摆时”、“优叶”的演唱和“起奔”弹唱都能随心驾驭,张口就来,歌声依然浑厚优美,极具感染力和渗透力。


不忘初心

本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傈僳族音乐的痴情,1990年参与组建泸水市“泸峰民间艺术团”,1997年至2007年任泸峰民间艺术团副团长,2007年至今一直担任艺术团团长。抓住每一次展示的机会,组织并带领团队参加“傈僳阔时节”、“澡塘歌会”,以及到各地开展文艺展演,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非遗进校园”的号召,带上徒弟定期到当地中学教授“起奔”弹唱技巧,为我州民族文化传承和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徒弟,其中得意徒弟有胡学忠、王德华、李新明、陈小平、肯波益、赵梦霞等等。

怒江州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李学华

泸水市全媒体记者采访李学华时说:“我只要睁着眼睛一天,能动得起一天,就千方百计想办法创造条件,尽量做好传承工作,随时把‘摆时’挂在我的嘴上,‘期奔’挂在我的手上,去到哪里,唱到哪里,走到哪里我就弹到哪里、跳到哪里,要走到家家户户去,村村寨寨去,传递的越多越好。”

创新突破

李学华代表作有《打猎调》、《阿子达》、《阿弟罗》等等。创作了《舂米舞》、《三步舞》、《翻身舞》、《十八大阿克几》和《坚决打赢抗击疫情与脱贫攻坚之战》等优秀曲目。



硕果累累

李学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凭着多年对傈僳传统音乐的一片赤诚,肩负着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和使命,他的音乐成果和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有许多本地民族音乐爱好者、外地传统音乐专家学者、地方和中央电视台以及多国友人慕名前来学习、拜访、采访和观看表演,还经常被邀请到省内外展演,他已成为怒江“傈僳族民歌”的一张“活名片”。

截至目前,李学华已获得“云南省第六届民运会‘上刀山、下火海‘二等奖”、“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奖”金奖、“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奖”铜奖等等,奖项和称号大小三十余个。


图文: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来源:微游怒江

原标题:【非遗微观】怒江州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李学华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吴薇

审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