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姜维的打仗能力比较关羽如何?

我们都爱想念熊


首先,我说的是历史上的关羽,不谈演义。

首先,关羽肯定是良将。先从关羽的带兵说一说。

《三国志·关羽传》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

刘备在涿郡募集兵马时,关羽替刘备御侮、刘备当平原令的时候,关羽分统刘备部曲,刘备杀车胄,夺徐州之后,刘备让关羽守下邳,行使下邳太守的职权,可以说这是刘备培养关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的开端。足见刘备信任关羽,关羽也有一定的带兵能力。

然后我们看看关羽实际的战绩,刘备占据徐州之后,公元200年,曹操亲征刘备,把刘备打败,他就暂降曹操,当然了,他这个投降主要是为了保护刘备妻子。在曹营期间,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万军丛中取上将颜良首级,已经能证明武艺高强了,关羽品行更是人中之杰,杀了颜良,报了曹操恩惠,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刘备)。曹操知道他忠义,必然会走,也不让将领拦他。

后来刘备投奔刘表,被曹操追得到处跑,刘备又让关羽带了一支部队,到江陵去接应他。

赤壁之战后,刘备收服荆州诸郡,关羽任襄阳太守,驻扎在长江以北,防备曹军,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江陵之战和关羽绝北道之战。《三国志·李通传》载:“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关羽绝北道主要是为了配合周瑜和刘备攻击江陵的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为了切段曹仁驻守的江陵和乐进驻守的襄阳之间的联系,破坏曹军江陵—襄阳南北一线的交通线,牵制曹操在汉水一线部署的军队。

战略上讲,关羽绝北道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关羽所部遭到李通、徐晃、乐进等人的攻击,连吃败仗。徐晃、李通等人的部队开进了江陵,与曹仁会师。但是关羽绝北道的作战行动,成功地消耗了曹操援军的力量,牵制了曹操在汉水沿线部署的军队,为周瑜拿下江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之后刘备入主益州,又让他都督荆州事务,稳住大后方,让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关羽曾为流矢所中,医生给他刮骨疗伤,他也是割肉饮酒,言笑自若,可见他忍耐力之强。

219年,他主动出击,围攻樊城,时值大雨,汉水溢出,前来援助的于禁七军被大水淹没,关羽抓住这一大好机会,趁机出击,擒获于禁,斩杀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曹操也惊惧不已,准备迁都,以避关羽锋芒。这里要注意,三国演义中说是关羽放水淹了于禁的七军,其实是不对的,当时是老天爷帮了关羽,大雨连绵,汉水发了大水,把于禁的七军淹没了,关羽抓住这一大好机会,主动出击,战胜了七军,但即使水不是关羽放的,那也说明,关羽善于把握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战机,有良将必备之要素。

这之后,局势发生变化,曹操见关羽势头大涨,就联合了孙权,让孙权从后方袭击关羽,占据了关羽的大后方江陵,糜方,傅士仁投降。曹操又派遣徐晃带兵救援,打败了关羽,这让关羽腹背受敌,他进是不行了,退的话,江陵也被吕蒙占领了。于是他只好退保麦城,最后在撤退的途中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杀。

关羽这一生,除了200年败于下邳,樊城败退,几乎没什么败绩,有大将之材,刘备出兵的时候,大多分兵给他,让他独当一面,足见他还是有较好的领兵作战能力的。陈寿和郭嘉也说他号称万人之敌,武力值是相当高的,也通晓兵略,可以说是蜀汉第一强将。

然后说说关羽的缺点,他的缺点主要是性格上太傲了,导致他和同事或者下级处理不好关系,当然了,他是刘备刚起兵就跟着刘备打天下的,和刘备睡一张床的铁杆兄弟,靠自己的能力打拼了好几十年的元勋老臣,论功劳,还真没人能比得上他,有些时候,难免得意忘形,对下级和同僚有所轻视,糜芳,傅士仁被关羽轻视,所以在关羽围攻樊城的时候,他俩也不来救援。孙权也曾经想把让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他不但不让,还把使者骂了一顿,这就彻底的和孙权翻脸了,一点余地和后路也没给自己留,有一点缺乏大略,这也是他的一个缺点。他的性格缺陷也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过不是主因,主要原因还是关羽处于一个被曹操和孙权夹击的不利境地,曹操和孙权都想要控制荆州,自然要除掉关羽这个大敌。所以,他在荆州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关羽进攻樊城的时机不太对,我们知道,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之战,是在219年5月结束的,而关羽进攻樊城,是在219年7月,破七军是在8月,关羽死在当年12月,也就是说,刘备攻取汉中和关羽攻樊城是一前一后,这两次大规模战事缺乏相互之间的配合。

诸葛亮为刘备所订的大战略(隆中对)就是先占据荆州和益州,等到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洛阳,同时,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直取长安,这种同步出击的两路钳形攻势,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从而一举而定天下,可是现在刘备和关羽的这两次大规模战事,并不是两路同步出击,而是一前一后,那就意味着,曹操虽然先丢掉了汉中,但是在关羽后来发动对樊城攻势的时候,他并没有两线作战的困难,可以把主力投入樊城之战,他先是派了于禁带领的七军,后来又派了徐晃的援军去救援樊城,终于将关羽击败了。这是两路钳形攻势之间没有配合所造成的结果,算是刘备和关羽的战略失误。



颠勺的厨师


我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羽和姜维不是一代人,表面上看没有可比性。实际上是能比出来的;

1:姜维思维敏锐,做事果敢深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是有意培养姜维的,给了他多次出征的机会,而姜维也不负众望,多次和魏军交战用结果障显了自己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

正因为姜维的才能卓越,诸葛亮是有意把他往“帅”才方面培养的。那元帅的才干就不能单用武力值去考核了,那还得从多方面去综合考量;临场应变的能力、执行能力、遇事后的理性分辩能力、运筹帷幄的气势等等。

2:关羽则不一样;他亳无疑问是个“将”才,元帅所应具有的综合能力他恰恰不具备。而其自身更是具有一些拔不高的短板~比如说“自负”,而自负的人是不适合委以重任的。任何时候的战争也不能仅用“武力值”做为考核标准,那还得综合考量。

所以说姜维要高于关羽许多许多,姜维如果是决策者,那关羽充其量是个执行者而已。

翻阅历史-《三国志》。

刘备拿下荆州之后,一路西进攻打益州。留下关羽驻守荆州,那守荆州关羽是最好的人选吗?不是,因为当时确实是无人可用。那关羽有才吗?才是有的,文武全才、身经百战。

但是关羽不是帅才,而且没有政治头脑,有的时候真的没有能运筹帷幄的综合能力。

比如说他驻守荆州时,曹操已经做大做强了。那这时候孙权派人上门提亲,想求关羽之女给自己儿子当老婆。那关羽是怎么做的呢?他巨然大骂东吴使者,“什么虎女怎能嫁犬子之类”的话都说出口了。这足以说明关羽他是没有政治眼光的。关女嫁于孙权之子两家政治联姻,军事上強强联手,那企有干不倒曹操的道理?可是他做不到。

那接下来上司派你驻守荆州,自己守好荆州就不错了呗!而他却偏偏好大喜功把荆州交于手下自己带人去攻打樊城。

自己平日里心高气傲,对手下非打即骂、属下自恨他入骨。他攻打樊城时遇到了劲敌曹仁而久攻不下,而荆州的后给补养又跟不上。这时他还派人去传递军令,做不好后给补养回头秋后算帐。下属本来既烦他又怕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东吴吕蒙趁火打劫攻打荆州时打开城门举手投降。这样荆州失守!

此时,在吕蒙与曹仁的合围之下寡不敌众败走麦城。

关羽没有政治眼光,没有能统领全局的综合能力;是将才而不是帅才才。

再说姜维,诸葛亮看重的人那是绝对没有看走眼。每一次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圆满地完成。

诸葛亮对姜维寄于很高的期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取代自己,尽心尽力辅佐刘禅。

可是事与愿违,刘禅昏庸无能、太监当道,最终也将姜维推上了失败之列,而自己的政治生涯也走到了尽头。最终举手投降。

蜀国的失败罪在刘禅,而不能将这顶大帽子扣到姜维的头上。

综上所述:拿关羽和姜维比的话,姜维的综合能力要高出关羽许许多多。


山底红花


就演义而言,关羽武力远超姜维,谋略方面两人大致相当,综合来说,关羽强过姜维

正史上关羽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将,远超其他武将,姜维只是一个一流的将领而已,虽然也很不错,但跟他不相上下的至少还有十多人,关羽远胜姜维

综上所述,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关羽都要超过姜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