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被别的小朋友打了,只知道站在那里哭不还手怎么办?

幸福果果


女儿被别的小朋友打,只知道哭不知道还手,怎么办?

当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干站着干哭,得还手。

然而,孩子却让家长不满意。

家长的担心,是害怕孩子被欺负,以后家人不在身边更是如此。

对于每个善良的孩子,我们都会担心孩子太善良,没有立场时,到时候会受到欺负。

为了有体面,我们不能当着孩子及别人的面说:“别人打你,你得还手。”

其实,过后,回到家,我可以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生气。你生气了,便哭。但是当时我在你身边,你可以引起我注意。如果我不在身边,你哭,谁会注意呢?

然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不能只哭,也应该该手。否则,别人会变本加厉。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饶人。”

同时,我们需要一如既往地教孩子,我们依然应该善良,善良的人儿最美。只不过,任何时候,我们得有机场。

而且,很多时候,哭不管用。我们应该善于保护自己,正当防卫。

我们可以模拟“打孩子”的场合,看孩子是否还手,并逐步教孩子保护自己。

同时,提醒孩子不要害怕,在外面就要像家里一样。

以前对您问题的看法,喜欢点个赞,关注 ,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水凝


您好,我是Lulu老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自家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哭了,还不懂得还手,家长们的心情可想而知,肯定生气!必须生气!

我们首先聊聊,您为什么生气?

  • 你看,这谁家熊孩子,也不管管?怎么可以随便打人呢?
  • 再看看自家宝贝:你咋这么不争气?别人打你,你不敢还手,咋还不知道躲?怒其不争啊!

但是,无论家长怎么生气,孩子的表现就摆在那里,我们必须要尽快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独自正确应对这种情况。

一、我们首先了解,在幼儿社交中,孩子会表现出以下几种不同的社交类型:

1、有攻击性的孩子:打人、骂人、脾气急躁、“动手”快过“动嘴”,但是往往是群体里的孩子王;

2、没存在感的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喜欢独来独往,属于群体里的小透明;

3、没主见的孩子:特别容易被群体价值观左右、喜欢追随应和他人。

4、受欺负的孩子:自卑、习惯性妥协,忍让、宁可自己委屈也不敢反抗

二、然后再看看:受欺负的孩子该如何逆袭

1、首先父母不能当着孩子面替他强出头,这样做,会有几种后果:

  • 孩子永远依赖父母替他解决困难,那么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孩子的表现还是这样的;
  • 父母替孩子出头,潜意识里就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个受气包,自己就是不行,这样会让孩子更加自卑;
  • 孩子不仅“受欺负”,最后慢慢的还会变的“没主见”!

2、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做孩子的后盾(注意这个操作的流程

第一句话要问孩子:刚刚小朋友打你,你害怕吗?(记住:此刻不是问他是不是生气,因为他不敢还手首先是因为害怕!)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我们要抱抱她,告诉她,有妈妈(爸爸)在,不害怕!这是确认孩子的问题。

第二句话才问孩子:那现在,你生气吗?

孩子说生气的时候,我们要眼神坚定的回应他:是的,妈妈(爸爸)也很生气。所以,我们会帮助你的。这是同理孩子的情绪。

第三句话再问孩子:那你觉得他打你对吗?

鼓励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然后植入正确的价值观:是的,打人是不对的,打人的小朋友应该学会道歉,如果不道歉,是要被批评的。

这是给孩子正向的支持。

最后问孩子:你希望他向他道歉吗?

如果孩子明确表示希望得到道歉。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牵着孩子的手,走到打人的小朋友以及对方家长面前,蹲下来,把自己娃拉靠在自己的怀里,然后鼓励孩子对打人的小朋友提出要求:

你刚刚打我是不对的,你应该和我道歉!

用行动给孩子撑腰!

这就是帮助“受欺负”孩子逆袭的完整过程。

第一次,孩子可能还做不到,但是每一次我们都这样鼓励他,引导他,慢慢孩子就知道,获得别人道歉,是一种正当的要求,有爸爸妈妈支持我!


除了在现场及时引导之外,平时在家,我们也需要重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以及自信心。

一、平时在家,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个自我照顾能力强的孩子,在外面会更自信!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没有什么是难得到他们的。

二、平时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自己做主的机会

  • 逛街买东西,让孩子去买单;
  • 吃饭,让孩子自己做主点一份他们喜欢吃的菜;
  • 孩子在玩、做游戏的时候,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父母不要在旁边指手画脚的;
  • .......

三、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或者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人

  1. 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
  2.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人,是为了不给孩子留下一个“那个人好厉害,我惹不起他”的错觉。

很多家长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不教孩子直接打回去?!

我很诚恳的告诉您:

  1. 您的孩子肯定打不过他,如果打得过,他早打回去了!(不敢还手的孩子,绝大部分原因是打不过)
  2. 就算您的孩子打得过他,而且很听话的打回去了!但是如果因此让孩子认为:“打”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那就麻烦了,您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就变成那个“打人的孩子”
  3. 习惯打人、欺负人的孩子,总会遇到一个比自己更厉害的,您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陷入这种恶循环吧?
  4. 孩子被欺负了,不敢还手,这个不是孩子动手能力的问题,而是孩子的性格问题。所以,先帮孩子建立“自信”“独立”“勇敢”的个性,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自然解决了!

幼儿教育lulu老师


如果是我的女儿被别的小朋友打了,只知道站在那里哭不还手,我会怎么做呢?

首先,我会很愤怒;其次,我会去了解孩子被打的原因。总之,我不会教导孩子还手打回去,我会教导孩子先学会保护自己。

01孩子被打后哭泣,父母愤怒都是正常的情绪表达

两个孩子的矛盾上升到人身攻击的时候,我相信,被打的一方之所以哭泣,很大程度上不是来源于身体的疼痛,而是来源于情感上的伤害,比如委屈、伤心等负面情绪。

孩子被打后哭泣,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他们通过哭泣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那么,正常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哭泣,第一反应肯定是愤怒,毕竟自己捧在手心怕摔含在嘴里怕化养大的孩子,都舍不得让他受一丁点委屈,却被别人打了,能不愤怒吗?

这种愤怒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但是,愤怒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失去理智。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表达会让自己觉得更加轻松和自由。

但是人们往往会抑制自己的情绪、掩饰自己的负面情绪。同时也会阻止自己以艺术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此,情绪表达对于心身健康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临床心理学家发现,适当的情绪表达会让人摆脱束缚重获自由。

此外,情绪表达也会让人们获得更完整的幸福感,即使是一种主观的幸福。

因此,我会冷静、客观地观察,不会急于出面,会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02孩子被打,父母要先了解孩子被打的原因

别拿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大道理放在孩子身上,因为“熊孩子”对于某些大道理来说真的就是“绝缘体”的。

我们要明白,很多时候,孩子会有打人、推人、踢人的行为,这不仅仅是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条件反射,也是他们游戏的一部分。

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对事不对人的,并且他们也不会因此记仇。

我们不是经常看到两个小伙伴前一秒还打得哭哭啼啼,后一秒就又玩在一块儿的情形吗?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二宝去游乐场玩沙池,二宝没有玩多久就被一个比他还小的小朋友打哭了(其实就是拍了一下),原因就是那个小朋友想跟他交换他手中的青蛙造型小铲子,二宝不愿意。

我看到后,选择这样引导二宝:“这个青蛙小铲子我们已经玩过了,我们再换别的动物小铲子玩好不好,这样就可以和很多小动物一起玩了,而小青蛙也能和更多的小朋友玩了?”

二宝停止了哭泣,很高兴的和那个小朋友交换了小铲子,最后两人不仅开心的玩到一起去了,还有更多的小朋友也加入了他们,相互交换着动物造型小铲子一起玩着沙子。

因此,代替孩子解决问题,一味地保护、偏袒孩子,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自己。孩子本来可以通过和伙伴之间的冲突来学习如何与人交往。

但是父母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以至于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更不能在与人交往中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03孩子被打,还手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平时,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都有给他灌输过类似“没事不挑事,遇事不怕事”的教育理念,但是,这个很显然不能用在孩子的矛盾冲突上。

作为父母,我不会教导孩子还手打回去的,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拳头有可能没有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反而会把矛盾上升到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了。

我会教育孩子,在被打的时候如何先学会自卫。如果只是因为某个玩具的小争执或推搡,就主动选择避开,吃这样的小亏并不代表着就是“怕事认怂”,因为哪怕你有理,但是面对的是一个“熊孩子”,再大的理都不管用,真的就跟“秀才遇到兵”一个道理。

俗话说,吃亏是福,原因之一就是说吃亏的人都是大度的人,都是容忍的人,都是有心胸的人,一般这样的人都是有福相的人,也会被大部分人喜欢和认可。因为吃亏,所以有了别的好的回报,所以是福气。

有一次,大宝带着她心爱的玩具去游乐场陪二宝一起玩耍,一个跟二宝一样大的小朋友就“盯”上了大宝的玩具,抓住她的衣服缠着她要拿,把大宝急得“哇哇哭”,我听到她的哭声后是真哭笑不得。

我知道大宝是个特别有原则的孩子,她的东西若是她不愿意分享,谁劝说都没有用,所以,我没有劝说她分享而是跟她说:“你可以去找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告状`呀。”

后面大宝不知跟那个小朋友的父母说了啥,小朋友的父母也是哭笑不得的把小朋友强行抱走了。

如果一开始我帮着大宝拉开那个小朋友的手,最后可能就是小朋友伤心的哭泣,进而引来了他的父母,如果他的父母是个不分三七二十一就觉得自家孩子受了委屈的话,我想,哪怕我们是有理的一方,最终都要上升到父母的矛盾了。

如果孩子之间只要一发生矛盾,父母就去干涉,就会剥夺他们自己探索、自我学习的权利,更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什么事情都要父母替他们解决,一有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

因此,我们说,成长是孩子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

后语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没必要急于加入孩子的冲突,即使孩子吃亏了,也很正常。

吃了亏,孩子就会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也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适应周围的环境。

与其教导孩子还手打回去,不如教导孩子被打前先学会自我保护。

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