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藥專家唐啟盛:從精、氣、神論治精神疾病

老中醫藥專家唐啟盛:從精、氣、神論治精神疾病

唐啟盛,男,漢族,生於1956年,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藥防治腦病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40餘年,主要研究抑鬱障礙、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症、腦血管病、認知功能障礙、癲癇等神經精神疾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60餘篇,SCI論文4篇,編寫專著20部,申請發明專利5項,主持編寫行業標準5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九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等省部級課題2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多項。


在幾十年臨床診療與熟讀經典的基礎上,我發現精、氣、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三者的變化在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貫穿始終,故提出從精、氣、神三個層面認識精神疾病病機的理論。


精者,物質也;氣者,能量也;神者,信息也。對於任何一個生命體而言,三者密切聯繫、缺一不可。三者之中,神為核心。神包括所有的精神意識活動,又可分為腦神及五臟神。腦神為先天之元神,五臟神為後天之識神,兩者是體與用的關係,神之體在於腦,神之用在於五臟。腦神的充沛與否取決於腎精與腦髓的虛實,氣機的升降出入影響著神機的發散與斂藏。


精神疾病存在以下共同的病機:腎精虧虛、腦髓不足是基礎體質;肝失疏洩、氣機失調是核心機轉;腦神被擾、五臟神失常是關鍵轉歸。在具體疾病的診療上,需根據精、氣、神的具體變化進行辨證施治,運用益精、調氣、頤神的總體思路進行臨床干預。這一理論基於傳統中醫腦病學和中醫神志病學提出的新理論體系。


抑鬱症:腎虛肝鬱-頤腦解鬱方


抑鬱症是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活動能力下降、思維和認知功能遲緩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精神疾病,屬於中醫學“鬱病”“梅核氣”“不寐”“髒躁”等疾病範疇。


古代醫家對鬱的論述有兩類:情志之鬱與病因之鬱。此二者概念的內涵有所不同,應加以區別。


情志之鬱是因為情志的抑悒憂鬱,而導致一些軀體症狀的出現,所謂因鬱而病。病因之鬱是由於三因致使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運行紊亂,引起憂鬱不舒,即所謂因病而鬱。前者與原發性抑鬱障礙的特點相一致,後者與繼發性抑鬱的特點相一致。


情志之鬱又有怒鬱、思鬱、憂鬱之不同。我認為,自古以來的五鬱(金、木、水、火、土)、六鬱(氣、血、痰、火、溼、食)均為實證,至張景嶽始將鬱分為三,並有虛實之論。張景嶽所描述的“憂鬱”與我們今天所談的原發性抑鬱障礙關係密切,本病由衣食、利害、悲憂等造成的情志不遂而來,多見虛證為主,實證為次。


臨床發現,許多抑鬱障礙患者除情志抑鬱、胸脅悶滿之外,還具有健忘不寐、志意不堅、反應遲鈍、倦怠疲乏、腰膝痠軟、性慾減退的症狀,是腎虛肝鬱的證候。我認為本病多由素體腎精虧虛或肝鬱日久、思慮過度,暗耗腎精,以致水不能涵木,肝失疏洩而產生抑鬱的表現。


抑鬱症在精的層面,表現為腎精虧虛、腦髓失養;在氣的層面,表現為水不涵木、肝失疏洩而致肝氣鬱結;在神的層面,表現為腦神失養,情志憂鬱。


針對抑鬱症的上述證候特點,我總結出了針對腎虛肝鬱證的經驗方:頤腦解鬱方,從精、氣、神三個層面進行治療。在精的層面,針對腎精虧虛、腦髓失養,給予益腎填精補髓;在氣的層面,針對肝氣鬱結,給予疏達肝氣、條暢氣機;在神的層面,給予頤腦安神解鬱。全方共奏益腎調氣、解鬱安神之效。


焦慮症:腎精虧虛-安神解慮方


焦慮障礙是以擔憂、恐懼、易驚、易激惹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屬於中醫學“驚悸”“怔忡”“百合病”“卑惵”的範疇。


通過精讀經典,我發現王清任所提出的燈籠病,其臨床表現與焦慮尤為一致。《醫林改錯》雲:“瞀悶,即小事不能開展,即是血瘀。俗言肝氣病,無故愛生氣,是血府血瘀。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心裡熱,身外涼,故名燈籠病,內有瘀血。夜不安者,將臥則起,坐未急,又欲睡,一夜無寧刻。”描述了焦慮的精神性焦慮和軀體焦慮症狀。


我認為本病是在腎精虧虛的基礎上,由思慮過度導致耗精傷血,又進一步發展為肝血虧虛、肝失疏洩、氣鬱化火,最終上擾神明,使腦神不安。故臨床表現為多思多慮、神魂不寧、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


焦慮症在精的層面,表現為腎精虧虛、腦髓失養;在氣的層面,表現為鬱熱不得疏達,氣鬱化火,進而木旺克土;在神的層面,表現為腎水虧虛,肝火上擾,神明不安。


針對焦慮症的上述證候特點,我在師法丹梔逍遙散的基礎上,靈活加減總結出安神解慮方,從精、氣、神三個層面進行治療。在精的層面,針對腎精虧虛、腦髓失養,給予益腎填精補髓;在氣的層面,針對氣鬱化火、木旺克土,給予疏達鬱熱、條暢氣機、健運脾胃;在神的層面,給予補髓健腦、清熱安神。全方共奏益腎填精、疏肝清熱、頤腦安神之效。


精神分裂症:腦神失養-滌痰清腦湯


精神分裂症是一類以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或伴有妄想與幻覺症狀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類精神疾病,屬於中醫學“癲證”“狂證”“鬼交”“心風”“失志”等疾病範疇。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中醫常稱之為癲證;其陽性症狀,中醫常稱之為狂證。


經多年臨床實踐,我發現精神分裂症的病機多與痰擾神明有關。癲證多為痰氣鬱結、肝鬱脾虛、痰溼上犯,故矇蔽腦神;狂證多為痰火蘊結,肝膽之氣上逆,挾痰熱上擾,致神明不安。


精神分裂症由先天稟賦不足而腦髓虧虛,腦神失養是其發病基礎,後天痰熱擾神或痰溼蒙竅,造成神機逆亂是其發病關鍵,因此臨床表現為思維分裂、認知減退、情感異常等精神症狀。


精神分裂症在精的層面,表現為腎精虧虛、腦髓失養;在氣的層面,腎陽虧虛,氣化失司,脾失溫煦,生溼生痰,上蒙清竅;或腎陰失滋,水不涵木,木旺克土,脾失健運,生溼生痰,痰熱膠結而上擾神明;在神的層面,表現為痰蒙神竅或痰火擾神。


針對精神分裂症的上述證候特點,我總結出驗方滌痰清腦湯,從精、氣、神三個層面進行治療。在精的層面,針對先天稟賦不足,給予益腎填精補髓;在氣的層面,給予疏肝健脾、行氣化溼,暢利中焦氣機;在神的層面,給予豁痰安神或滌痰清熱。全方共奏祛痰開竅、寧神安魂之效。


多年來,我一直主張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挖掘中醫藥的寶貴經驗,並從神經影像學、蛋白組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多個角度開展了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的中醫藥作用機制研究,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抑鬱障礙的中醫證候學規律,進行中醫藥治療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制訂了規範的《抑鬱症的中醫診療方案》《焦慮症的中醫診療方案》,形成抑鬱症、焦慮症和鬱病的行業標準,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勢病種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在全國推廣應用。(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北京中醫藥大學 唐啟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