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清官未必是好官

清官未必是好官。

說到海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算得上是明朝難得一見的清官。“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用來形容他很合適。他當知縣的時候就敢於反抗上級的奢侈之風,比如抓捕作威作福的總督胡宗憲之子,明諷都御史鄢懋卿,後來上疏直言皇帝過錯,瀕臨死亡也不改初心,做官時期兢兢業業,勤儉節約,他的清廉到了一種什麼地步呢?有人說海瑞母親做壽,花了2兩銀子買豬肉招待賓客,竟有人為海瑞花2兩銀子而感到吃驚,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不能確定,但海瑞的清廉是毋庸置疑的。海瑞最大的官職當到了二品官員,最後死的時候,家財竟不夠安葬之用,這樣的官員,在現在看來應該是難得一見的好官,可是海瑞卻只能是一名清官,卻稱不上一名好官。

海瑞:清官未必是好官


首先,時代背景所限。明朝,是一個以道德治國的朝代,即使海瑞重視法律,但他是在以倫理道德為重的環境下成長的,他所作所為就脫離不了這個範圍,所以他在判案的時候,少不了以道德為標準,道德凌駕於法律之上,他所判定的是非就有可能出現錯誤。但這樣的傳統道德環境又使海瑞剛正不阿,是好是壞,很難評說。

其次,海瑞其人,固執而且急於求成。海瑞做地方官時的清廉和不畏權貴,讓他名聲漸顯,之後不顧生死勸誡嘉靖皇帝則讓他的聲望達到頂峰,但隆慶皇帝繼位以後,卻對這個聲望極好的清官感到頭痛,只給了他一個閒職,因為海瑞在嚴於律己的同時,也這樣去要求身邊的人,要求整個官僚體系乃至皇帝,可明朝自洪武皇帝開國就已經形成了自有的一套規矩,即使這套規矩已經不適用,但卻已經根深蒂固,非一人或朝夕能改變,比如官員的生活,京官或地方官的薪資尚能維持溫飽,但不算多,尤其京官,在失誤是動不動就會被罰奉,家中有資財背景還好,但寒門官員被罰奉可能溫飽都會有礙,明朝統治者對於制度的不合理是有所瞭解的,但改變牽涉太大,又沒有足夠的魄力,所以只能默認“孝敬”。海瑞這樣維護制度寧願忍受飢寒的人是極少的,他會被人敬佩,就是他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可現在他要求身邊的人都要立馬做到他這樣,被人所排斥,在所難免,他在瑣碎之處要求甚至是苛求別人,憑藉他的名望,就已經引起不滿,當他所苛求的影響了整個官僚體系的利益時,他被群起而攻之也就不足為奇了。

海瑞:清官未必是好官


1569年,是隆慶皇帝掌位時期,海瑞名聲極好,他自動請纓成為了南直隸巡撫,規定三十六款條約,細到地方官的飲食標準,公文紙張質量甚至百姓吃食,實在瑣碎,被人攻擊“志大才疏”,之後他在根基未穩的時候,就開始朝轄區內的農田所有權下手,而且不肯循序漸進,不用典型作例,敲打眾人,而是大張旗鼓,針對許多家族,觸碰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不到一年的時間,海瑞在朝堂上就從無人敢非議的清官成了眾矢之的,地位轉變之快,令人唏噓,當然,海瑞的做法不僅僅是損害官僚的利益,因為他欲一蹴而就,沒有給帝國以緩衝的時間,也造成了地方的混亂。

海瑞:清官未必是好官


所以說,海瑞是一個清官,但卻未必是一個好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