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節約,品生活

說到節約,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都不陌生,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身邊的​每個地方的食堂都要貼著杜絕浪費的標語,就是為了讓大家節約糧食,杜絕浪費。而在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節約金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看過一篇推文,評論區不知是存著調侃的意味還是真的存在這種現象。推文的大體內容就是100元錢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可以用10天或者更久的時間之類的,但是評論區裡面的熱評卻更多的是:現在這個社會還有這種現象嗎?100元錢對“我”來說不就是一頓飯錢。這樣的評論很多,但是也有看了文章有感而發的評論。我們今天不說觀點的對錯,只說這種現象真的存在嗎?

我可以很看到的說,真的存在!這種現象不止存在於貧困的地區,也存在於我們所說的發達地區。就拿自己身處的城市來說,剛畢業的大學生參加工作可能3000-5000的工資,這裡我們討論普通本科畢業生的工資。他們每個月需要交房租,需要一日三餐,偶爾也想改善自己的伙食,吃一點相對較貴的東西,女生可能還想買一點化妝品或者衣服。每個月還得存錢,來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因此,不節約能行嗎?


說節約,品生活


就拿自己來說,每個月拿著微薄的工資,交房租;一日三餐;交通話費;經常買一些水果放在家中。每月月初還會向一些朋友借錢來度過難熬的月初。自己也出現過推文中所說的那種狀態,身上一分錢都沒有,硬生生熬過了5天。身上沒錢,自己不敢出門,不敢應約朋友的邀請,只能靠電子產品來麻醉自己。

那段時間以後,自己再不想去體會那種沒錢的感覺。少吃零食,少吃外賣,買更便宜的菜。用盡一切手段節約用錢,希望自己能每個月存一點點錢,不至於以後的某一天自己身上會一分錢也沒有,要靠一天吃一段來度日。

當然,現在在一般的二線丶三線城市,一般不會出現自己的那種情況,但是不排除存在個別的案例。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不是摳門,必要的開銷也是需要的。但是一些無意義的開銷能免則免,許多人都會在這些開銷後後悔莫及。

我們的生活需要花費,需要理智,更需要節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