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之時,誰能合,誰能贏

陳照奎曾講:“推手的訣竅,全在一個合字,誰能合,誰能贏。”

推手之時,誰能合,誰能贏

合者,合陰陽也。合陰陽的涵義有三層:

1、以我之陰合彼之陽(化其實),以我之陽合彼之陰(擊其虛);

2、合我自身之陰陽,即將我自身各個對稱部位的勁力合而為一(如左手與右手合,上肢與下肢合,丹田與四梢合,乃至一手之拇指與另一手小指合,一隻手的掌根與另一手的五指合等等),相吸相系,互相呼應,使陰陽對稱的勁力合於一條打擊線上,或一個打擊點上;

3、將我力與彼力粘結一起,合為一體,我力隨彼力而動,我僅僅是在彼力上稍加上一點力,使他陰之更陰,陽之更陽,或使他的勁力改變走向(移動其著力點),從而使他失去平衡。所謂“四兩撥幹斤”者,乃屬此類上乘功夫。故有云:“撥者,合也。”

搭手發人手法多種多樣,此謂“兵不厭詐”也。軍事上的三十六計,計計可行。或順水推舟(順勢借力),或聲東擊西(造勢借力),或上屋抽梯(斷勁落空),或欲擒先縱(化而後拿,化而後發,容而後發),或混水摸魚(亂環之術)等等,皆為隨彼勁力之變化而變換我的手法,“因敵變化示神奇”者也。

推手之時,誰能合,誰能贏

只要聽準來力勁路,把握機勢,就可快速而穩準地借其力,打其空,打其回,打其背,打其散,打其僵,打其驚。使對方踉蹌躍出時尚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不論運用何種手法,不論以什麼部位發勁,皆走螺旋纏繞柔韌之勁。切忌以直力、拙力取勝。而是千方百計在非順即逆的螺旋之中,移動對方的著力點,破壞對方的重心線。我雙手如同可以順逆變換的鑽頭,隨對方勁力之動向螺旋進退。左順右逆,右順左逆,雙順雙逆,逆來順應,逆按順搓,逆塌順腿,順託逆採,順引逆發,順逆抖送,順逆連環,順逆交替,順逆合一等等手法,皆可隨機勢而下變萬化。

總之,要以松活的腰胯為樞紐,以蹬地之足為力源,將周身之施力點、支撐點、著力點等諸力匯合於一個對稱又統一的節節貫串、通暢無阻的螺旋力律之中,形成從腳到手的一個螺旋式的整體力。

此力運到雙手時,雙手之力合在對方身上,形成一條螺旋對角線,合力外搓,雙手合力,象旋轉的卡盤,不過它又不同於機械力,而是忽順忽逆,忽快忽慢,忽進忽退。以此種神奇的螺旋力,專注一方,奮力發之,無往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