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怎麼就成了求職的門檻?

加菲貓的幾米陽光


每個職場人都在對35歲無力的吐槽,35歲的中年人面臨著時所未有的壓力。

  1. 35歲的職場人,當你準備跳槽時,發現招聘單位招聘職位要求上寫著:要求35歲以下,你的求職簡歷有可能會以“年齡不合要求”而被用人單位無情拒絕。
  2. 35歲職場人,變得更加謹慎。如果你在一家單位待著,即使不給漲薪,也不敢找領導理論,還得如老黃牛一樣吭哧吭哧地幹活兒,因為重複N年如一日的工作,讓你都覺得無法找領導邀功。
  3. 35歲職場人,上有老,下有小,在別人眼裡你是老大哥,老大姐,因為相對年輕的他們來說,你已經不再年輕。
  4. 更有甚者,職場人到了35歲後,除了做騎手、賣保險外,還能做什麼呢?

“35歲危機”不僅影響求職者,也是在職者的心結。一個人職業寬度大概是如果是23-60歲,35歲正好是公司的中流砥柱,35歲以上的員工佔據了勞動力市場的三分之二,如果按照職場中35歲以上成為中高層的比例在百分之十,那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會面臨35歲危機。更有甚至,30歲就開始焦慮職場危機。

跟你分享2個案例:

  1. 他,本科學歷,35歲,離異,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工作了5年,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外派到戶籍地從事辦事處運營。後來自己創立了公司,有近8年創業合夥人的經歷。前兩天興奮告訴我,“老師,我收到了阿里2份offer,一個是商務運營,一個是產品經理,我該怎麼辦?”
  2. 他,本科學歷,35歲,畢業後一直從事運維工程師的工作,工作年薪基本是2年一個公司,2年一個公司,在我幫他梳理簡歷的過程中,他說:“老師,我的工作就是運維,這些年一直都是這樣,沒有什麼變化,沒有晉升,沒有垂直領域的積累,跳槽的原因都非常類似,就為了漲薪,沒有別的了。”

“誰說35歲很難再入職企業,只有你有金剛鑽,只要你是千里馬,一定會有伯樂慧眼識珠,給你想要的。”但是在你抱怨你被職場拋棄的時候,職場也在一步步拋棄你。

35歲職場人,正是中流砥柱,不要再在網上盲投簡歷,效果並不大,因為和你競爭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相反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從行業,企業,職業三方面清楚定位自己,雖然屬於我們的職業通道越變越窄, 但是這是我們職業精進的關鍵點,也是你成為未來專家的更好的機會。

我是簡平,10年人工智能行業人力資源經理,專注簡歷優化,面試輔導,職業規劃,關注我,我們一起玩轉職場。

簡平職業諮詢


35歲成了求職門檻,主要是因為35歲這個時間點真的很可怕:

到了35歲,基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間的自己身體也已在走下坡路。論時間、精力、體力,都比不上剛畢業的年輕人。有小孩需要照顧,有老人需要贍養,有老公/老婆需要伺候,自己偶爾也會哪裡不舒服。這些都或多或少的佔用了35歲及以上年紀人的時間、精力。而企業作為資本家,看重的都是利潤,權衡之下,不會放著大把的低成本的小鮮肉不用,要用高成本的老臘肉。

發揮優勢,不斷提升自己,克服35歲求職危機,走好職場下半程:

瞭解了原因就能對症下藥,既然時間精力體力跟不上,但35歲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憑藉這一優勢,揚長避短,不斷學習,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身處互聯網時代,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想要不被淘汰,就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保持積極心態,不斷為自己樹立新的目標。這樣,等到機會降臨的時候,才能牢牢抓住,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35歲之前要儘可能最大的發揮自身價值,找到立身之本,同時開始不斷深化自己在這專業領域的知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做職場老油條,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踏實工作,愛崗敬業,默默奉獻,方得始終。

我是BU長,多年500強,專注職場;關注我,排憂解難,陪你成長!

BU長


所謂的求職門檻,更多的是自己的能力瓶頸。

一位女性朋友:35歲,年前離職。離開熟悉的教育行業,投身短視頻帶貨,從剛開始直播4小時沒有一個人留下來,到現在直播間粉絲過萬,歷時四個月,收入比之前輕鬆翻番。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只不過是你比別人多努力、多堅持了一點點。35歲,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年紀,這個年齡,不僅僅承載了工作的壓力,還有一份家庭的責任。同樣,此時35歲的你也是企業的中流砥柱。

企業需要的是能持續為它創造價值的人。價值越大越值錢。因此,這個年紀,更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能力不足就去學,職場中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且,最好的開始時間就是現在。

所謂的“門檻”,在你心裡,多“邁”幾次,就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