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升高,不痛也要治!專家給出用藥方案,急性慢性都有

最近,患糖尿病已有5年,患高血壓病已經有10年的李老伯總是眉頭緊鎖,走起路來還一瘸一拐。

“前兩天,老朋友聚餐,我喝了點酒,吃了點海鮮,吃了兩個大螃蟹,早上起來就發現先是右腳大拇趾關節,後是足跟,痛得不得了,又紅又腫。晚上睡覺被子都蓋不住。我估計是老毛病復發了。”

果然,根據李老伯的血尿酸報告顯示,李老伯血尿酸指數為530微摩/升,確診為“痛風(急性發作期)”

痛風在日常生活中已是越來越多見,這是一組遺傳性或獲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洩減少或嘌呤代謝障礙疾病。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過417微摩/升,女性超過357微摩/升,便稱為高尿酸血癥。而高尿酸血癥中只有10-20%的人會發生痛風。

究竟該如何應對?今天,39健康網將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相關話題。

尿酸升高,不痛也要治!專家給出用藥方案,急性慢性都有

痛風春季多發,可導致終身殘疾

原發性高尿酸血癥基本屬於遺傳性,而隨著人們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癥發生率呈直線上升趨勢。

高尿酸血癥常見於體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原發性痛風與肥胖、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關係密切,臨床目前已經把高尿酸血癥及痛風列入代謝綜合徵中的一個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血尿酸水平增高本身不會引起明顯症狀,許多人雖然再體檢中發現血尿酸增高,但由於沒有不適的感覺,因而,常常被人忽視。

實際上,從醫學角度來講,高尿酸血癥會對人體造成很多危害,如果血尿酸水平過高,尿酸鹽結晶就會沉積在組織中,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例如,如果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發生痛風性關節炎致關節變性;沉積在腎臟

,發生痛風性腎病,尿路結石,最終可致尿毒症;沉積在胰腺,會誘發或加重糖尿病;尿酸鹽結晶還會刺激血管壁,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

尿酸升高,不痛也要治!專家給出用藥方案,急性慢性都有

此外,急性關節炎是痛風的首發症狀,痛風的急性發作前可沒有預兆,或僅有輕度頭痛和發熱,而關節劇痛常在夜間突然發生,也有一些在凌晨醒來下地時發生,往往是發生在足部拇趾關節,也可發生在足跟、踝關節或其他關節,90%為單一關節,偶爾雙側或多關節同時或先後受累,受累關節會發生劇痛。

痛風還多於春秋季發病,飲酒、高蛋白飲食、腳扭傷時重要誘因,絕大多數痛風會反覆發作,造成關節永久性損傷,包括長期疼痛,僵硬,活動受限及關節變形、破壞,最終導致殘疾。

痛風無法根治,急需控制血尿酸

痛風究竟該怎麼治呢?

目前,對於高尿酸血癥和痛風,臨床無根治方法,所以,預防最為重要。良好地控制血尿酸,可減少痛風發作次數,減輕發作程度,最大限度地減少尿酸鹽沉積對於人體重要組織造成的危害。具體治療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方面,一般治療,即生活指導和飲食治療,包括:

第一,限制(急性期禁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水產品、濃肉湯、扁肉、幹豆類等)。鼓勵選用鹼性食物(含有較多鈉、鉀、鈣等元素的食物);

第二,忌暴飲暴食及酗酒,保持理想體重,防止肥胖。避免如受涼、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誘因。

第三,每天飲水不少於1500毫升,有利於尿酸溶解排洩。避免飲用濃茶、咖啡、可可等飲料;

尿酸升高,不痛也要治!專家給出用藥方案,急性慢性都有

另一方面,藥物治療。當血尿酸大於475.84微摩/升時,需加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降尿酸藥物使血尿酸保持在正常範圍,防止尿酸鹽在組織中沉積,預防急性痛風發作,保護腎功能。

一是,促尿酸排洩藥物。適用於高尿酸血癥期及發作間歇期、慢性期,如立加利仙等;

二是,抑制尿酸生成藥。適用於尿酸生成過多者,或不適合使用促進尿酸排洩藥者,如別嘌呤醇;

三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消炎止痛藥,如秋水先鹼、非甾體抗炎藥、類固醇等。急性發作期促進尿酸排洩及抑制尿酸合成藥可暫緩使用,具體治療方案需要專科醫生根據患者病情而定。

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痛風一旦發生就不能治癒,所以要注重預防。存在糖尿病、高血壓或血脂異常等代謝異常的患者在關注血糖、血壓和血脂的同時,也要關注血尿酸,定期測定血尿酸濃度,通常每三個月一次是有必要的。由於痛風也常與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血脂異常並存,所以在降低尿酸的同時也要積極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指數。

#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