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最鲜活的教科书!北京这所学校的老师们写下76万字教育感悟

下周一(4月27日),北京市高三年级将迎来开学复课。昨天下午,市委书记蔡奇到西城区、海淀区调研检查高三初三年级开学前准备工作。

据“北京日报·识政”消息,海淀区的育英学校共有高三初三年级学生664人。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了多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家长群等向学生及家长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开展心理健康疏导。

高三年级教师办公室里,班主任章淼鑫正通过云课堂开班会,向学生强调复课后的注意事项。蔡奇加入讨论,对同学们说,欢迎你们返校复课。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得益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你们和家长的支持配合。高三是人生重要阶段,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在抗击疫情中历练成长,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蔡奇还在展示师生抗疫日记的橱窗前驻足,得知老师们撰写了76万字疫情下的教学思考、同学们面对疫情也都有着自己的感悟,有感而发说,疫情防控是最鲜活的教科书、最生动的大课堂,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会在困难和磨练中成长。

疫情防控是最鲜活的教科书!北京这所学校的老师们写下76万字教育感悟

育英学校的老师们如何在疫情期间写下近80万字的教学感悟?育英学校于会祥校长向“京城教育圈”透露,疫情期间,我们不仅要聚焦关注对学生居家生活学习的指导,还要考虑到这段时间的工作也是老师们更新观念提升专业水平的很好的路径。因此,在2月上旬,学校面向全体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内容如下:

各位好:

很多年来,我们就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协助者指导者对话者,但业已形成的经验让我们对这写观点并没有更深入的体会;但是,这一次突发的我们谁都不愿意发生的疫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学习样态:

1、不是在我们熟悉的空间————教室;2、学生和老师不再是面对面;3、联结师生的是虚拟的网络、媒体;4、我们没办法直接掌控学生;5、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宽泛........

很多所谓的“先进理念”和“观点”,在这一次真实的疫情期间,全部到来了。我们开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一次网络技术也就是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很多中老年教师开起了“网络直播”(这也说明,学习力与年龄无关)。

估计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既然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汗水不能白流,因此,请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疫情期间对学生的管理、教学,哪些做法或者因素,可以在日后的常态教育、教学中迁移、运用?这段时间的工作,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在这样的问题意识引领下,育英学校的老师们开始了“疫情期间教学感悟”之旅。“京城教育圈”特别摘录部分老师的教学感悟,和圈友们一起分享(顺序不分先后):

车淑芳老师

这次疫情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对生活的认识:不确定性随时都可能到来,人类如此,我自己更是如此!过好当下的生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中国抗击疫情的胜利让我更能理解有难同当的含义。这次疫情中的教学经历恐怕是我教学生涯中的唯一一次, 在上了两个月的网络课之后,我计划写五篇反思,把自己在网络课上做到的,想到的整理出来,因为其特殊,更有留下些整理文字的必要。回望自己两个月来的工作,总结了可以继续实践的做法,比如对课标的研究意识,对深度学习的初步探索。当然在反思中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如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明显不足,此次反思已经让我意识到需要立即改进,刻不容缓!五篇文章写下来发现,只要动笔就是收获!在重读了很多老师的疫情感悟之后,又有更大的收获。疫情让我们失去太多,但是也一样让我们收获很多,所有的人都在感悟,我又在感悟着他们的感悟!

王静老师

最近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课程基本满足了学生对于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训练。英语作业相对丰富,包括下午茶英文菜谱、古代皇帝人物英文传记、英文表情包潜台词大赛、疫情应用文写作、新闻速递听力、主题阅读展示等等,与当前课程搭配,适于学生接受,相对适应当前网络教学设计和特殊疫情情况下的学生心理需要。

李慧荣老师:

最后简单说一说网上教学的感受。我觉得这次网课最成功的地方是,逼着我学会少讲、逼着学生学会看书。因为有网上教学时间限制,逼着自己在教学设计时精简再精简,刚开始觉得太有挑战,难以取舍,渐渐地发现少而精的好处,就是可以讲得很透、挖得较深,学生也容易抓住重点。

宫晶波老师:

打电话和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引导学生使用合理宣泄法(调控情绪的方法之一),老师保持语气和缓,不批评指责,而是和颜悦色地询问,耐心地倾听,让学生在倾诉的过程中尽情发泄消极情绪。同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包容家长。并建议学生学习“番茄工作法”,制定“番茄时间规划表”,给他们讲解方法原理,并给出样例,引导学生过“有规划的生活”,不要沉迷网络。

路青老师:

写感悟不仅需要知识储备,我认为更需要勇气,将自己的观点公之于众,接受老师们的审阅是需要勇气的,看到老师们真切的感受,智慧的方法,不免心中暗暗钦佩。有许多做法我认为非常实用,设计在自己的教学中,丰富了教法。

张庆仙老师:

线上教学期间,同学们的互动更多是在讨论区进行无声互动,即便是连麦,彼此之间的语音互动也很难实现。很多同学都写到自己复课之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跟同学们好好说说话,他们很需要同伴之间的交流。

冯珊老师:

就算是回到正常的教学,自己在家做的小实验,小解剖,小种植,小常识录成个小片子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洋葱数学的讲题视频很短,每次就一个小点,短平快,就像给孩子吃了点小零食,小分子营养更易消化吸收。如果试卷讲评也做个小微课,也许就2分钟讲一个小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那些讲题视频观看,试卷讲评课也就会效率更高,就像当年乔文军老师说的,如果课时不够用,就要努力想办法刷刷存在感。

袁玉娟老师:

在直播课上,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当屏蔽了视觉后,听觉就变得灵敏起来。自己对问题的讲述过程是何等啰嗦也就凸显出来。发现问题后,我开始到网上看一些“大咖”的网络课,学习直播课的语言密度,问题设置,我开始借鉴区里下发的资源课例里授课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准确的用学科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功,我的问题在这轮的网课上暴露无遗。还好,我意识到了,也在不断改进中。

柴晓红老师:

通过这段时间的“主播”经历,我已然从之前的“手足无措”到“渐入佳境”乃至现在的“乐在其中”。从最开始的困惑、质疑,甚至些许的抗拒到现在的接纳、喜欢乃至欣赏,我发现主动拥抱变化,充分挖掘网络授课独有的魅力,才有可能成为受益者。

文| 京教君

部分内容素材来自“北京日报·识政”,北京育英学校;“京城教育圈”进行内容补充和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 北京日报、育英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