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唐明皇诛韦后之乱后,寻登大宝,曾厉精图治创出“开元盛世”,但清平日久,极欲而骄,玩物丧志,不能居安思危,遂使正直之士气短,逆耳之谏日鲜,奸邪谄媚之辈挤身中央枢要,他们结党营私,朋比为奸,以奉迎拍马、揣摩圣意为专长,排贤才、斥异己,只图有利于自己的锦绣前程,行事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窃据相位时间最久的李林甫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李林甫生年不详,卒于752年,本为唐王室宗亲,唐高祖李渊族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后,小字哥奴。其祖父李孝斌,曾官至原州长史,父李思海,亦曾担任杨府参军,可谓是出身贵胄仕宦之家。李林甫自幼聪明过人,机变百出,喜怒不形于色,虽对孔孟之道、诗赋辞章不怎精通,但对音律却颇为通晓,故家人久以“哥奴”称之。此外,尤善于察颜观色,刺探别人隐私,对人际往来极尽心机。年稍长,入宫卫禁军,初任千牛直长。当时极负盛权的楚国公姜皎便是李林甫舅父,李林甫对其百般巴结,早已博得了乃舅钟爱,对林甫多存提拔之意。到唐玄宗开元(公元713- -714年)初年,经姜皎多方荐引,将李林南提任为太子中允,得以位列朝班。

但这太子中允的小京官,远没达到李林甫的鸿鹄之望,他开始将猎取高官的赌注转押到皇帝的近臣身上。楚国公姜皎有一妹夫名源光乘,是源乾曜的侄孙,与源乾曜亲近异常,这源乾曜的儿子名源浩,年龄与李林甫相伤,李林甫早存结交之心,故多方打点终于得以结交源浩。一日,李林甫对源浩道出了心事,想源浩向其父美言提拔自己为司门郎中。等源洁将此意转告其父后,不想这源乾曜甚是正直老成,且素知林甫奸较无行,遂答复道:“郎官必须为人正直,行为端方,才华名望均极高者方能担任,歌奴怎可充任郎官?”竟然拒绝了李林甫所请。过后,总算给了一点面子,将李林甫提任为国子司业。

李林甫走源乾曜的门路虽然不通,但他并没就此罢休,相反却改换了门庭,积极开辟新的投机渠道。他深知,皇宫中的太监们地位虽然不算显赫,但却深知宫中内幕,终日伴随帝后左右,他们的言行可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最高决策者的态度。因此,李林甫一直想从宦官中打开缺口,平时便不惜财力广与结交,阴窥官中内密。当时的内宫总管高力士,极受唐玄宗宠信,已达言听计从的程度,可以说是权倾内外,盛极一时,许多达官显贵竞相奔走于高力士门下。但这高力士原为武三思家内仆臣,虽入宫为宦,与武家交谊仍很深厚。武三思留有一女,深怀才略,嫁与侍中裴光庭为妻。此女美貌,且为人诡计多端,更与高力士情同兄妹。李林甫了然这种关系后,钻营裴光庭门下,终日留连不返,久而久之,竟与裴光庭之妻甜哥蜜姐,勾搭成奸,一个愿结连理枝,一个誓做比翼鸟,真是如胶似漆。到开元十四年(公元727年),宇文融迁御史中丞。宇文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广结党羽,李林甫乘机拜投于字文融门下,先后被迁为刑、吏二部侍郎。当时武惠妃专宠于后宫,玄宗对其宠幸倍至,视若心肝。武惠妃生有二子,被封为寿王、盛王,子以母贵,亦深得玄宗宠爱。太子李瑛因之日益被疏远,寿王大有取太子而代之的趋势。李林甫素与宫中宦官们亲善,早已探得此情,焉能放过此干载时的邀宠拍马之机, 遂通过宦官向武惠妃传口信表示:“愿全力保护和支持寿王立为太子”,武惠妃听后深为感动,遂对李林甫格外信赖,常于玄宗处为之美言请托。事隔不久,侍中裴光庭病亡,光庭遗霜武氏悲诉于高力士面前,显求高力士保荐自己的情夫李林甫接任侍中一职,但高力士深感事关重大,迟迟不敢言于玄宗。时值唐玄宗让中书令肖嵩推荐宰相人选,肖嵩一直认为右丞韩休颇堪相任,玄宗深表同意,乃命肖嵩草写任职诏令。高力士正好在旁,急忙在颁发诏令之前将消息透漏给武氏,转命李林甫将此事预先通知韩休,以便博得韩休的好感,待其入相后,好对林甫能照顾一二。不出高力士所料,韩休被拜为宰相后,对李林甫甚为感激,深存提拔结纳之心。时日稍长,因在商议朝政时,韩休常与肖嵩意见不和,李林甫乘间挑拨,使二人遂生嫌隙,韩休乃向玄宗推荐李林甫大才可用,堪居相位,可取代肖嵩。武惠妃也暗中相助,在玄宗面前对李林甫极力保举美言,使玄宗对李林甫眷遇加深,先擢迁其为黄门侍郎。到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6年)李林甫终于被迁升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银青光禄大夫,不久,于参知政事之外,再历户兵二部尚书。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并列为三宰辅。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此后,李林甫为了加强自己谋取的权力和地位,越发与宫中后妃宦官们厚相结托,严密刺探玄宗动静,测其心意,使每出言上奏必中玄宗好恶,更加骗取了玄宗的亲重。对朝中百官同僚,不请托于自己门下者,表面大加推崇赞誉,使其不备,背地里却阴怀忌恨,寻找借口构陷以重罪罢去之,屈身投拜于自己门下者,则尽力拉拢,并极力举存,使其官居要位。

张九龄为人刚直,声名高于李林甫,李林甫表面虽与之委蛇,内心深为忌恨,时刻寻机设套,以罢夺其相权。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8 年),时值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踞兄弟因生母失宠,对玄宗有怨言,被驸马都尉扬洄听后密告于武惠妃,武惠妃以夸大之词转奏唐玄宗,玄宗震怒,召几位决政相臣商议此事,定三王欺君之罪。张九龄犯颜直谏说:“陛下有三个成年的儿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事。太子又是国家之本,未来的储君,长期深居宫中,受陛下耳提面命,颇有端行,一直未有什么过失,陛下为什么竟因一时的喜怒忍心将太子废掉?我实不能理解而奉诏行事。”玄宗听后很是不悦,只好暂罢度立之事。而李林甫此时却一言不发,暗度玄宗之意,正筹划如何陷害张九龄的办法。事后,经过周密考虑,李林甫才私对武惠妃等宫中责人们宣称:“废立一举乃为皇室家事, 何须与外人商议。同时散言说张九龄为相,将不利于武惠妃母子等语,勾引起武惠妃对张九龄的不满情绪,以便利用惠妃去离间玄宗与张九龄的关系。足见李林甫行事之诡秘阴险。不数日,有朔方节度使牛仙客还朝述职,这牛仙客颇有理政才能,政绩显著,名声传入朝廷,玄宗欲给牛仙客以实封,内调为相。张九龄又上奏相驳,认为“牛仙客身为边防之将,训练兵马,储备军实,这是他职责之内的事情。陛下给他一定的赏赐也就可以了,若给他实封,入调为相,恐怕未必合道,请性下三思。”玄宗听后默然不悦。李林甫又将张九龄之词添油加醋告于牛仙客,牛仙客深恨九龄,次日上朝哭拜于玄宗面前,一再辞让官爵。玄宗不忍,想行实封,张九龄又出言相阻,玄宗震怒:“朕非听你不可?”

张九龄顿首答道,“陛下任我为宰相,政事如又不合之处,我当知无不言,若忤逆圣意,当万死”玄宗怒同,“你是因为牛仙客出身寒门,没有门籍便加以反对吗?难道你不是出身寒门吗?”九龄仍不退缩,慨然答道“臣出身微贱,牛仙客乃名门望族。但陛下迁封臣主持台阁,执掌纶造;牛仙客不过河连一将,目不识文,若执掌枢要,臣怕于国事无益”。玄宗只好暂罢此议。李林甫当百官之面并不表态,但过后却对玄宗言道:“只要有才略,何必要懂文字辞章,圣上用人怎会有错?”玄宗听后,更对张九龄气愤不过,相反,对李林甫却越发信爱有加。

李林甫探知玄宗的态度之后,陷害张九龄之心愈急,到处搜集九龄隐私,恰好得知张九龄平素与中书侍郎严挺之极为友善。严挺之早年曾休去一妻,改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时值王元琰因贪赃被革职查问,李林甫感到这是寻求张九龄过失的最好机会,焉肯放过,遂纵恿玄宗下诏将王元琰交三司使严加推考。严挺之不知是李林甫设下的圈套,出面请托三司各官,以减王元琰之罪。玄宗察觉后,问张九龄:“王元琰没有贪赃之罪,严挺之为何出面为之请托,难道严挺之旧情难忘不成?”张九龄答道:“挺之前妻,今已嫁给元琰,不应存有什么旧情。”玄宗不信,同时勾起以前张九龄犯颜三过,终于借口九龄结党朝廷,下令将张九龄和裴耀卿一同罢免知政事职,降严挺之为洛州刺史,流放王元琰于岭南。李林甫取代张九龄为中书令、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拜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门下省事。时有监察御史周子谅复上书言牛仙客非宰相之才,被玄亲下令诛杀。李林甫乘机诬陷周子谅为张九龄死党,玄亲不察,竟下令再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林甫三谋终于得逞。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玄宗驾幸西京,驸马都卫杨洄再奏:太子李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三兄驸马图谋不轨。玄宗问李林甫如何处置,李林甫复答道:此隆下家事,忘隆下速自决断,臣不应参议。”玄宗乃会其意,终废掉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踞贬为庶人。事后,晋封李林甫为晋国公。

李林甫独掌枢要后,兼领陇右、河西二镇节度使,又加吏部尚书。天宝(公元742- -756 年)初年,改官名为右丞相,罢节度使,改加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天宝六年(公元748年),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三百户,恩宠日深。凡御府膳食、远方珍味、中官宣赐,李林甫无不得沾。时左丞相李适之虽与李林甫同宗,但为人豪放不羁,常与李林甫同议政事,多不顾细节,颇为玄宗所不喜,终至罢相外调。面黄门侍郎陈希烈为人胆小懦弱,一向曲意讨好李林甫,李林甫遂荐陈希烈继任左相。自此之后,天下威权独归于李林甫。所有政要,陈希烈不敢参议,但唯李林甫马首是瞻。

李林甫依仗年少得登高位,主恩隆重,生活骄纵奢华,车马衣食,出入仪仗极为铺张,京中的相府官邸甚为富丽堂皇,所占田园皆为上好膏腴丰利之地。长安城东有薛王别墅,林荫幽雅,亭台别致,被誉为都城之最,玄宗特赠与李林甫,又赐女乐二部,此外,天下各种珍奇异宝,前后赐与不可胜计.按唐旧制,宰相居台辅要职,常以功高德重者任之,不务威权,出入轻骑简从。自李林甫为相,专权显威之盛,开元以来无人能与之相比,以往宰相在任所要工作到午后六刻方始归家休息,李林甫任事之后,常向玄宗谎奏太平无事,很早便离班还家,许多机要政务皆决断于自己家中。李林甫处理政务多用旧制,一心专营谄媚,固权之术。朝野之上不论何人稍展才能,李林甫必暗中设计中伤。

此时有一官员韦坚,本为李林甫舅父楚国公姜皎之婿、垒太子内兄,因裙带关系早登朝班,林甫素与之交结,但这韦坚与李林甫恰属同类,为人极是奸巧多谋,渐为玄宗所亲重。到天宝三年(公元745年),正月已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陕西太守、水陆转运使,兼御史中示,封爵韦城男,九月晋升为刑部尚书,权重一时,直追李林甫。李林甫深怕韦坚入相取代自己,遂指使党羽御史中丞杨慎矜和侍御史王铁暗察韦坚行止,寻找其短而弹劾之。天宝五年(公元747年)正月,韦坚与河西节度使、鸿胪卿皇甫惟明夜游,偶然遇皇太子于途中。李林甫得知后,指使杨慎矜以私结镇将、帮太子谋位之名上本弹劾韦坚,李林甫乘机火上浇油,骗得玄宗大发雷霆,立刻下诏贬韦坚为缙云太守,贬皇甫惟明为播川太守,不久将皇甫惟明诛杀于黔中,抄没家产;六月,再贬韦坚为江夏员外别驾。李林甫意犹未尽,复上本诬陷韦坚与原丞相李适之结党不轨,促使玄宗下令贬李适之为宜春太守,将韦坚流放到岭南;直到当年十月,将韦坚族中兄弟及与韦坚关系较密的官员数十人全部诛连入案,置韦坚于死地,罢除了太子妃韦氏才算了此大案。

李林甫一生不学无术,识字无多,许多文书奏牍皆命郭慎微、范咸等文学之士代为题答,在官期间,曾出过不少笑话,成为时人讥刺之柄。他在主持吏部时,部内郎官于选拔考察官员的评语中曾用“杕(di/duo)杜"二字,李林甫不识问吏部侍郎,“此为“杖杜’, 是什么意思?”韦陟虽觉可笑,但仍俯首不敢回答。又有一次,赶上李林甫内弟太常卿姜度之妻庆祝寿辰,李林甫为送贺仪,手书一幅云:“闻有弄獐之庆”因为李林甫向无才识,子之妻比做獐鹿了,文有专费之庆“宾客看后,皆掩口而笑,原来,李林甫将舅子之妻比作獐鹿了,文义之间狗屁不通,客人怎能不笑。正因李林甫向无才识,因此,对素负才名于当世者,皆有妒意。邺郡太守王琚,年龄尊高负有才名,素与好友李邕、王弼、裴敦,等外官书信往来诗文对娱, 这便引发了李林甫的妒意,暗中寻其“罪证”以泄愤。

天宝五年王琚于一封书信中无意题有“遗谪留落”一语,恰被李林甫抓为口实,以“负才使气、怨谤朝廷”之罪,将王琚贬为江华那员外司马。王琚到任不久,李林甫又暗命江华郡守罗希奭重究王琚之罪,王琚优愤交加,服毒自杀没成,上吊自缢而死。致于李邕、王弼、裴敦诸人,皆借韦坚之狱一举诛除之。

李林甫平生除以忌贤妒能为其所长,性情更兼多疑。一次在睡梦中,偶见一面皮白皙、胡须厚密、身高体大之人逼迫自己,李林甫挥之不能去。惊醒之后,仔细思之,遍查朝中文武诸官,唯有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裴宽与梦中之人相似,遂怀疑裴宽将取代自己的地位。乃留心裴宽举止,欲寻找其过失陷害他。时值李适之被贬,李林甫便乘机向玄宗诬告裴宽与李适之结党构祸,图谋不轨,终将裴宽斥逐出朝。

天宝十年(公元752年)李林甫再受命兼任了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和单于副大都护等要职,次年,因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发动叛乱,李林甫被迫辞去朔方节度使一职,举荐安思顺接任节度使。李林甫为相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极力杜绝出将入相的端源,常向玄宗上本奏称:“文官兼任方镇大将,害怕战阵矢石,不能身临前敌为将士表率,一旦有事,将无法收拾。不如用寒族、少数民族出身的干才为将,少数民族将士骁勇善战,寒族出身的将士不易结成党援,易于控制”。玄宗深以为是安边之长策,遂用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从此之后,陆续有高仙芝、哥舒翰等寒人蕃将得专任方镇大将.李林甫本意是利用这些武将目不识文的弱点,无法再入朝兼任阎臣,使自己得长此独专朝权。然而,却不想被包藏祸心的安禄山之辈钻了空子,不但得越大将之位,后日竟成为身兼三镇节度使的掌兵大帅,遂起“安史之乱”的祸端,直至藩镇割据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衰弱与灭亡。

天宝初年,曾有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洛)杨氏之女名玉环入选为寿王李用之妃。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杨玉环

此女生得风华绝代,一副闲月羞花之容,体态阿娜丰腴,更兼通晓音律。与寿王成婚不久,便被唐明皇这位风流天子所窥视,垂涎之余寝食难安,必欲得之而后甘,竟然不顾世之伦常,仗势至尊皇权,厚颜无耻地父霸子妻,将自己的寝宫变作了藏娇之所。于天宝四年,又晋封玉环为贵妃,老夫少妻,卿卿我我、颠倒鸳鸯-发不可收拾,演出了不知多少宫帷闹剧。单说这杨贵妃有一族兄,名唤扬钊,本为一下级边将,为人低劣粗俗,举止轻率,阴损不羁,无文无才。皆因族妹专宠后官,竟至屡屡迁升,直入为侍御史,又被玄宗赐名为国忠,主眷日隆。李林甫见其无甚才略,并没有什么忌惮,相反却因其恃宠敢言,竟主动加以结纳,援引为党。此后,二人臭味相投,狼狈为奸,联手干了不少造谣诬陷、排挤忠良的罪恶勾当。如:韦坚和杨慎矜两次大狱之兴,李林甫为谋主,杨国忠便充当了前台的打手;李林甫想利用杨国忠这条疯狗来充当排除异己的帮凶,杨国忠更想依仗李林甫的支持与深谋为所欲为,立威中朝,二人配合得堪称默契。然而,时日一久,伴随杨贵妃宠眷的加深,杨国忠之威权也日渐隆盛,越来越被唐玄宗所亲重,李林甫逐渐感受到了威胁,方对杨国忠深为忌恶。但因玄宗年事已高,爱憎之情日重,竟至爱屋及鸟,连迁杨国忠为检校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监水陆运及司农、出纳钱物、内中市买、召募剑南健儿等使。遂又迁升其为度支郎中,直至兼领十五使,再迁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兼权太府卿事,复兼剑南节度使。真正成了李林甫不能轻视的强硬政争对手,李杨二人开始貌合神离,许多原为李林甫的旧僚死党皆去李林甫转而阿附于杨国忠门下。这一群贪鄙龌龊之徒,为了从杨国忠手中得到新的好处,竞相为杨园忠出谋划策以加强其威权:其中吉温曾多次向杨国忠进献谋专相权的建议,使杨国忠又得到了兵部侍郎一职。京兆尹肖灵、御史中丞宋浑等均为李林甫旧党。但因不背叛李林甫,深为杨国忠所痛恨,杨国忠便仿效李林甫害人的手法,制造出种种罪名和借口,将他们陆续遣逐,弄得李林甫只能徒叹奈何。王鉷虽阿附于杨国忠左右,但因王鉷身任御史大夫,兼领京兆府尹,玄宗对其亦是恩庞有加,声望地位仅次于李林甫与杨国忠二人。杨国忠深怕王鉷与自己争权,对其甚为警戒,恰值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初,王鉷之弟王銲勾结邢縡密谋发动兵变,计划策动驻守京师的右龙武军-万余骑杀龙武将军,火烧城门,捕杀杨国忠及右丞相李林甫、左丞相陈希烈等,不意走漏消息,邢縡仓促发作为乱兵所杀;王鉷本不知此事,但因杨国忠忌其威胁自己的地位,想借机打击李林甫,施展一石二鸟之计,遂陷王鉷以知情罪,使其被玄宗下令赐死,这王鉷终于与杨慎矜遭到了同样的下场。王鉷被杀后,杨国忠乘机谋取了御史大夫、京兆府尹的职位,复又兴起了邢縡之狱,企图借王鉷兄弟曾阿附于李林甫之故,穷究深治一举将李林甫板倒。李林甫虽多方为自己开脱,无奈陈希烈、哥舒翰已经彻底背叛自己与杨国忠结成了死党.受杨国忠所主使,陈、哥二人直接出首甘具伪证,弄得一向以算计别人为能事的李林甫百口莫辩,只好忍气吞声暗叫倒霉。此后,唐玄宗方对李林甫怀有了疑戒,感情日渐疏远。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李林甫

然而,此时的李林甫已到了垂暮之年,他对自己近二十年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华经历本该激流勇退静思,原养天年。怎耐这厮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至死尤不忘与人玩斗心机。可能是怕身后祸及于孙,因此,临終之前仍要作困兽的挣扎。李林甫晚年,生活腐败无度,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一心直追求子女玉帛的糜烂生活,姬妾满堂,骄奢淫逸。李林甫心里深知一生害人太多,朝野内外积怨已深,常常耽心有刺客闯入取走性命,将自己的上府居处布置得十分严密牢固,深墙高室之外,多设暗宅于门户路径要处遍设警具机关。就是如此周详的设置,仍忍不足以保身,又常效法秦始皇故事,一天改换一个住处,行踪变得越来越诡秘,连其家人亦甚少知其所居何所。一生作恶,到老心虚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李林甫生所娶妻 妾无法胜计,几乎可与历代帝王的三宫六院偏妃一比高下。身后留有二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五个女儿,男儿大多靠着李林甫的关系出将入台,身居要职,女儿则多嫁与高官显宦之家。

李林甫死后,左相之职被杨国忠接替。杨国忠于后几年同李林甫相互倾轧,积怨颇深。此时,李林甫一去,杨国忠又得以逞一时之奸,遂揭李林甫旧日隐私,以污其名。上表诬称李林甫旧时秉握台辅,曾与少数民族出身的边将阿布思同谋倾覆朝廷,大逆不道,罪在不赦。同时又诱迫李林甫来属中一向对李氏心怀不满者出头作证。唐玄宗见人证“确凿”,安能不信。于是便下诏追夺李林甫官爵,罢去所有封易。废为庶人。其子李岫、李愕等均被罢职流放于岭南。李林甫一生为恶,虽得善终,但却终至祸及子孙,下场亦甚可悲。正如俗语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时间一到,必然要报。

但因李林甫一生行事,城府太深,害人之谋隐蔽得十分巧妙。表面待人甚为宽和大度,作出一副礼贤下士、忠正老成的姿态。就连经常过从往来的唐玄宗和朝中诸同僚都被其骗过,外人更是无法辨其虚实真伪。因此,当杨国忠在李林甫身后构成大狱后,世人却以为冤,多替李林甫不平。足见李林甫的骗术是何等高明。将其形容为“口蜜腹剑”,确实是再恰当不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