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原因

今天我們聊聊香港電影是怎麼從輝煌走向衰落的

香港電影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原因

80年代的港產片無論在產量、票房,還是質量與藝術性上均創作出了驚人的奇蹟,形成了龐大的電影工業,電影總產值超越亞洲電影強國印度的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擁有全球市場的泱泱美國好萊塢 .

90年代開始可以說是香港電影工業的黃金十年,一系列新構思的電影,不僅製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還從80年代裡固有電影類型中再創造了其他可能性的電影片種;也做就了很多導演拍了多部經典之作,例如王家衛、王晶、杜琪峰、許鞍華、陳可辛、關錦鵬、陳嘉上、爾冬陞、徐克、陳木勝等等。而當中王家衛的《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春光乍洩》,和周星馳一系列的無釐頭風格電影;更加成為了90年代香港電影的代表。

而更值得驕傲的是香港電影終於受到西方觀眾賞識,周潤發、成龍與吳宇森成為了美國荷里活中灸手可熱的華人演員和導演。然而,具諷刺意味的是,此時香港電影業卻開始陷入困境,除失去區內市場外,更遭盜版影帶與亞洲金融危機之害而一落千丈。

香港電影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原因

踏入2000年,香港電影仍然一厥不振,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一年間,港產片的票房更由十億元萎縮至四點五億,除了經濟不景氣、盜版問題、網上下載和SARS等意外因素,其實一般電影界的「韓流」席捲亞洲市場,他們的電影基礎同樣會受到類似因素的影響,但仍能在數量上和票房上取得佳績,同時美國好萊塢賣座電影開始經常成為票房冠軍,這是幾十年以來未見過的事。諷刺的是,與此同時,香港電影受美國電影業主流的注意.並且有受歡迎的人物進軍好萊塢, 港產片自九三年年產二百四十二部的高峰期,下跌至二千年的一百五十部,步入低潮.

曾經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與好萊塢平分地球的港影,開始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香港電影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原因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香港電影的衰落呢?

港影的成功和現在的不景,氣,其實都是時代的產物.。隨著老一代的優秀導演演員的隱退,香港電影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港影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很多優秀的大牌導演和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離港,選擇去好萊塢發展。香港那時候的巨星是真正紅遍亞洲的(周潤發、成龍、李連杰、王祖賢等)在全亞洲都是火的不行。張國榮梅豔芳等的離開代表著香港巨星時代的終結.

香港電影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原因

還有一大批優秀的幕後製作人的離開,一個好的電影不僅只有演員、導演是關鍵,還有編劇、攝影、剪輯、燈光、特效呢),更是整個行業的損失。

另一方面優秀演員培養跟不上,後繼乏力,加上香港本土有房地產利潤吸引。在電影產業上的收益吸引力降低,投入則減少,然後投資回報少,就更加吸引不了新的人才加入演藝圈磨鍊成才,然後惡性循環……

香港電影從輝煌走向沒落的原因

最後希望香港電影越來越好,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視覺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