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点法解读“授人以渔teaching how to fish”

授人以渔,翻译成英语“Teaching How to Fish”,这个词语其蕴涵的道理主要有:其一,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达到目标的方法更重要;其二,帮助他人及管理他人的长远有效的方法是使人自立。那么,我们今天这里用布点法,这个当下中国唯一本土化的教学方法,用其独特的话语来解读“授人以渔”。

布点法是教师组织、引导、促进学生知与不知互动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客体进行知与不知区分、互动与转换,是一个不断由不知向知转化的运动,不知向知转化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的运作是对学生捕获知识过程的运作,这一运作过程的特点是,教师边组织学生捕获知识,同时又以捕获的知识织成一张捕获知识的网,即所谓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布点法的由知、不知与策略构成的问题图就是这张“授之以渔”的用以捕获知识的网。问题图运动是一张动态的具有活性的网,它随问题图运动的4个阶段而不断生长:

1、感知激图:对捕获对象区分知与不知,并形成策略,以知、不知与策略初步织成一张整体性的网━问题图。

2、布点优图:以问题结构为知与不知的区分工具,以知识能级为任务分析工具,在知与不知互动中明确目标与任务,初步织成的网得到优化。

3、分层育图:按任务层次进行不知向知的转化,目标逐步实现,网在捕获知识过程中不断生长。

4、反思评图:将网的捕获成果及网的生长过程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去。

布点教学法的这一运动过程,为有效教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窗口:

1、紧咬客体的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

学生与客体互动,对客体区分知与不知,以区分出来的知、不知及策略织成一张整体性的问题图,问题图运动是针对客体进行知与不知的互动、不知向知转化的运动,这种紧紧咬住学习客体的知与不知的区分、互动与转换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2、形成有效教学链的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

四步操作是按问题图的运动层次组织起来的教学步骤,步步都是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当学生对客体无所知时,最有效的步骤是感知客体,对客体区分知与不知,生成整体性的捕获知识的网,这就是第一步感知激图;学生激活的问题图是不完善的,有很大差异,作为课堂教学最有效步骤是对学生有差异的问题图进行同步优化,这就是第二步布点优图;布点优图要优化知、不知与策略之间的联系,在知与不知的联系中明确目标与任务。实现目标与任务的最有效步骤是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次组织学生进行不知向知的转化,这就是第三步分层育图;然后的最有效步骤是检验内化。四步操作步步都是有效教学的一环,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组成了有效教学的长链。这条长链教学的有效性还在与它是学生逐层先学的长链,是教师在学生先学后逐层精讲的长链,是一条紧咬客体的先学后教的长链。

随着有效教学长链的展开,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环节将得到不同深度的加工,如激图时是表层的初加工,优图时知识点之间形成了结构性联系,育图时知识点从识记到理解到应用逐层加深,最后是新学的知识融入认知结构。知识点加工的深度随环节的递进而逐层加深,知识点的加工呈现间歇性加工,学生的学习则是间时学习,间时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是有效学习。

3、确保学生自主性、参与性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按问题图运动的内在要求组合的有效教学长链也是学生自主学习长链。四步长链是学生学习的四个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每一环节都是先学后教,这就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供了可能性,因而环环相扣逐层加深的布点法能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投入是教学有效性重要指标之一。

讲授法是师生语言互动型教学方法,它由教师语言组成传递知识的长链。教师为了从学生的知讲到不知,使不知转化为知,他也要区分学生的知与不知,但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区分,是预设的。在启发式讲授中,学生知与不知的互动与转换都是由教师的启发式讲授调动与安排的,学生对知与不知的区分、互动与转化处于被动地位。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师要设计启发性问题。研究如何由启发性问题组合成讲授的长链,这是讲授法的有效教学研究,而布点法的有效教学则是研究如何将学生与客体的互动组合成有效教学长链。讲授法与布点法分属两种教法类型,讲授法属语言直接传递型,布点法属客体间接传递型,教学方法的类型不同,其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向也不同。

4、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培养能力是有效教学。

有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养成辨别知与不知的能力”,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区分知与不知的能力却是教学中未能解决一个难题。

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学什么都能自主区分客体的知与不知,在知与不知的互动中生成目标,形成任务,通过知与不知的互动与转换不断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创造能力。当他们去执行一项任务时,当他们进行创造性工作时,都能自主地整体性地区分出工作的条件与目标,不断生成任务,形成步骤,分层次地去实现目标。

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客体的知与不知只能进行一些局部的零星的区分,也不能在互动中生成目标,形成任务,他们死记硬背,套公式,背答案,不会区分,懒于区分,更谈不上按层次进行不知向知的互动与转化。

由此可见,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客体或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工作客体能否进行整体性的、生成性的、分层次的知与不知互动是重要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是学生自我捕获知识的能力与创造性工作能力。任何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都在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进行运作,但是不同教法有不同的运作,不同的运作有不同的能力效应。填鸭式教学,教师不问学生知与不知,一律按教师的意志反复训练,机械训练,强制学生进行知与不知的互动,其能力是负效应;启发式讲授,教师对学生知与不知的局部性、预设性运作适应了直接、高效、快捷传递知识的需要,学生虽然是跟着教师的讲授进行知与不知的互动,无需主动区分知与不知,但教师讲授中的思辨能力,人格魅力,师生互动应对能力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则是讲授法独到的能力效应;布点法自觉地探索培养学生知与不知的区分、互动、转化能力,形成了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进行整体性、生成性、层次性运作的具体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客体进行整体性、生成性与层次性区分、互动与转化的能力是布点法独特的能力效应,这一能力是学生进行研究,走向创造的基础能力之一。洪泽中学的布点法教师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的整体性、生成性、层次性运作,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古人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来比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鱼渔是一分为二的对立关系;布点法教师对学生知与不知互动的运作,既是授鱼过程,又是授渔过程,鱼渔是合二而一的共生关系。这就为新课改提供了一个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交织在一起的教学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