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原宿」,凯莉葩缪葩缪在这里被星探发掘;备受日本乃至全球关注「KAWAII文化」在这里诞生;这里有吉他之神「埃里克·克莱普顿」喜欢的炸猪排店;这里有「千驮之原」的闲静之地。

因江户时代(1603~1868年)有许多供人借宿之处,故被称为「原宿」。


01

是时尚还是另类


「原宿」是日本著名的年轻人之街,也是东京时尚的核心秘密。在这里聚集了很多时尚前卫的店铺和一群年轻人,而走在街区的每一个潮人,都是「时尚生态圈」的组成。

有人说:“年轻人在东京,有赶不完的时髦,朝拜不完的时尚殿堂,走访不完的个性小店。

当游人走在原宿的街道,便可以看到各种装扮的年轻人,他们三五成群拖着装有衣服箱子,散布在「窄街小巷」的时尚商店中;在「高档住宅区」光鲜靓丽的设计师们同样出没在这一带,聆听音乐会;日本青少年负荷着生活、学业上的压力,厌恶这个社会总是充满千篇一律。

他们企图在精神上寻找突破与逃亡,原宿街头成了她们标新立异的场所,也塑造了日本新生代的另类文化。

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在明治神宫外端入口处的「神宫桥」上,成群结队的年轻人在这里粉墨登场。

每逢星期天的晌午,也总能见到一个个「浓脂艳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纷纷到此亮相。他们有的打扮成「医生」和「护士」,披上白色外套,颈项还悬着听筒;有的染一头红发,着一身红黑配搭,还穿引了绳线无数;有的则脸上纵横线条,或故意在眼影下残流几道参差不齐色彩......

原宿的「神宫桥」是属于她们的轻松地带,在这儿丝毫不需要顾及旁人的眼光,是躺是坐是站,一切皆是她们的自由!

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警察曾对此地头痛欲绝,巅峰时原宿步行街区聚集了10万人,在存在了20年后,这条步行街于1996年完全被废止,但「自由」的基因还是留了下来,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02

是昙花一现还是源远流长


东京街头时尚弄潮儿在这儿,日本人毫不掩饰表达他们对原宿的自豪,他们把几十年前的「黑白照片」放大挂在路旁,照片上印着垫肩,画着浓妆的街拍潮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空军在原宿站的西侧建起了军营,沿街便有不少面向美军的商店开业,例如「Kiddy Land」、「Oriental Bazaar」等,原宿也成为「流行文化」与「时尚」的中心。

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奥运村建在原宿附近的「代代木公园」,各国的年轻人聚集在此处,成为年轻人的天堂。

70年代初,日本时装杂志代表「ANAN」登出专辑「东京街头发现外国的原宿物语」,一时间原宿声名躁起,此后的十余年间,有关原宿的内容便常出现在代表性时装杂志中,通过时装杂志介绍,原宿的身影遍及全国。

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进入80年代,原宿开始成熟,原宿诞生的「原宿品牌」迎来了高潮,产生出了「竹笋族」。

「竹笋族」是79年夏天开始在原宿的步行天国一带出现的装束独特的少年群体。他们身着原色「披风式外套」、下穿「灯笼裤」、身上挂着的「姓名卡、各种「徽章」、「发卡」、「布制玩偶」,脚下穿着「白色运动鞋」。

当时,有钱的成年人每天晚上可以到迪斯科舞厅跳舞,而没钱的的高中生们只能等星期天在马路边消散自己的过剩能量。

他们把跳舞用的衣服装在袋子里,到了表演场所附近的代代木公园再换上。

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最繁盛时,代代木公园竟然汇集了2000多人跳舞,他们穿着奇特的衣服,与当时的主流时尚不相符,被称为「独特的时尚」,吸引了10万观众去看,被日本国内甚至海外都进行了报道,很快这里便成为全日本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当时那群曾在原宿跳舞的年轻人老了,甚至去世了,但路边演唱的传统却脉脉不绝,竹下通成了日本潮流中心,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来感受其与众不同的文化。

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原宿流行初,是一些青少年乐队的演出服,这些色彩夸张、式样怪异的服装,在自己的家附近穿出来,会被家长或邻居斥责,但在原宿,无论多么夸张都没有什么问题,本身也会带有展览或表演的性质。

这也是为什么原宿的服装显得色彩丰富而夸张的原因。


03

是相机也是潮流


不论你对日本街头时尚抱有何种看法,应该都或多或少地看过几张日本年轻人的街拍照片。有人从中获得灵感,有人则抱着猎奇心态。但是,不可否定,这些衣着花哨古怪的年轻人,已经像樱花、温泉、歌舞伎一样,成为日本的一个符号。

1980年,青木正一用相机记录下伦敦街头年轻人的穿着,印成杂志在日本发行;1990年,以

「原宿」为中心的东京街头时尚风起云涌,青木正一开始把镜头对准身边的年轻人。

最终,他将日本街头时尚推向了世界,树立起一套至今都沿用的街拍格式。

作为第一个记录日本街头时尚的摄影师,青木正一的名字虽不像他的作品那样广为流传,但是,如今世人心目中的「街拍」形式。

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即在城市背景下,街头型人直视镜头的正面全身照的确源于「FRUiTS」。所以,许多人都认为「街拍就是日本人发明的」。

事实并非如此。

1980年代中期,当时还是日本某计算机公司职员的青木正一去伦敦出差时,当地就已出现了街拍杂志。

正是「伦敦蓬勃的街头时尚」促使他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和「摄影」入门教材。

“1980年代的伦敦给我的感觉是,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都很穷,却都很喜欢打扮。

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他们尽管没钱,还是会去一些二手店淘旧衣,搭配得很有趣。”他回忆道。

相比之下,当时的日本人穿得还很单调保守,也没有专门报道街头时尚的刊物。

目前这位街拍教父已经拥有三本街拍月刊,除了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女性街拍杂志「FRUiTS」之外,还有男性街拍杂志「TUNE」,以及欧美街拍杂志「STREET」

街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穷,又很喜欢打扮

青木正一说,「FRUiTS」刚创刊那会儿,刊登的都是十八九岁的高中毕业生。后来,原宿时尚中坚分子的年龄段不断降低,许多都是初三、高一的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