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文/清白相承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嚴格地說,杜牧這首詩並非詠二喬的,詩人只是即景抒情,因赤壁而想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並進而產生聯想﹕如果周瑜不是藉助東風發動火攻而打敗了曹操,東吳很有可能戰敗,那樣的話,江東二喬也會被擄到銅雀臺充當曹操的玩偶了。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在大大小小的戰爭中,戰勝者把被征服者的妻室姐妹女兒掠為己有,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只是勝利者的一種附屬品而已。曹操滅袁紹之後,便毫不客氣地把袁紹的媳婦甄氏納為自己的兒媳﹔孫權也曾把袁術的女兒佔為己有。

因此,如果曹操真的滅掉東吳,要擄走二喬也毫不奇怪。不過,如果把曹操南征的目的說成是奪取二喬,那就歪曲了赤壁之戰的意義,也太貶低曹孟德了。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銅雀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18公里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古稱鄴,古鄴城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後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臺,即史書中之“鄴三臺”。

史載,銅雀臺原高十丈,殿宇百餘間。臺成,曹操命其子曹丕登臺作賦,有“飛間崛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之語。次子曹植,才思敏捷,援筆立就,也寫下了《登臺賦》一篇,操大異之,傳為美談。其略曰:“見天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新營。建高殿之嗟峨兮,浮雙閥乎太清。立沖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川之長流兮。望眾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可見銅雀臺不但地基高,地基上的建築更高。曹操既是政治家、軍事家,又是開一代風氣的文學家。聚集在他身邊的那些文人,被稱為“鄴下文人集團”。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他們的聚集,主要是由於曹操對文學的熱愛。他們的活動方式,則有遊銅雀臺歡宴時的賦詩,如“建安七子”中大量的《公宴》詩,又有命題創作、同題共作、互評詩作等。這種有組織的文學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當時的文學繁榮,併為後世的文學活動提供了範例。由於這些人深受曹氏父子的影響,創作風格大體相近,一改東漢以來在文學創作上瀰漫的華而不實之風,形成了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的“建安風骨”。曹操的《登臺賦》、王粲的《登樓賦》、曹丕的《典論》、曹植的《洛神賦》、蔡文姬的《悲憤詩》等,至今仍深受世人的喜愛。而這些作品,大都是在鄴城銅雀臺所作。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所以,銅雀臺並非像有些文章中所描繪的是一個絃歌豔舞、驕奢淫樂享受纏綿的春色所在。至於二喬究竟有多美?根據《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記載:“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喬),瑜納小橋(喬)”;《三國演義》44回描述:“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這種美實在是有點朦朧加模糊了。這樣的描寫,只能間接的說明二喬只是個繡花枕頭,根本就沒有任何內才可以展示。所以“銅雀春深鎖二喬”,對於二喬來說應該感到榮幸才是!假如能真正融入到“鄴下文人集團”,像蔡文姬一樣寫下千古流傳的《胡笳十八拍》,那倒也是一段佳話。估計二喬沒有這個才華,也根本入不了曹操的法眼,即使進入銅雀臺,也只是銅雀臺大門前的一個迎賓小姐。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