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城市慢跑者笔记(6)


孤独的城市慢跑者笔记(6)


题记:在一个近800万人口的城市里,我是一个“孤独的城市慢跑者”,近一个月的城市慢跑中,几乎没遇到过像我一样的城市街跑者。

基于城市慢跑的减肥、健身、快乐、低碳等等益处,我决定写一个系列笔记,以带动更多的市民们慢慢地跑起来、跑起来,跑出一个个健康的身体,跑出一座健康的城市。

孤独的城市慢跑者笔记


6.四肢发达起来的同时

自去年7月份开始游泳,今年新冠疫情渐渐消散时开始城市慢跑以来,平均每天投入运动的时间在两个半小时以上,加上准备、洗漱,健身占用时间超过三个小时。

如此这般的投入,有三大收获:一是明显减肥了;二是肌肉发达了,特别是上臂肌群、胸大肌凸显出来;三是精神饱满了。

在四肢发达起来的同时,统计了最近几个月的读书量,开始每天10公里慢跑前,没有读书5—6本,开始慢跑以来没月仅2—3本,其中首月仅读书1本!读书量大致减少了二分之一。是不是运动、健身影响了学习呢?

自参加工作以来,三十年里,自己所做之事无非三件:工作、学习、生活。我经常自嘲:真是一个没有自己的事业的人——太大公无私了!

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平衡是个难题。20——37岁之间,总觉得工作很忙、很忙,没有时间学习,健身更是无从谈起。关于健康,是消耗学生时代在篮球队打中锋以及年轻力壮积累的资本,日程中健身方式有两种:一是有机会走路则务必“小跑”——一则健身,二则挤出更多的时间工作;二是坚持洗凉水澡——也就是用自来水冲,那时候没有热水器,烧热水很耗时间,案牍劳形到深夜,用自来水冲,一则醒脑,二则节省时间,挤出点时间就可以多睡一会儿。记得二十五六岁的时候跟人到中年当教师的舅舅聊天说:“特别希望发明一种液体食物,就像橙汁,咕嘟咕嘟喝了就饱了;进餐馆就像到加油站加油,滋滋几分钟就灌满。多好!”那些年,学习的广度是不够的,集中学习自己的工作业务。无意间实现了“专注”——专注于业务。业务倒也精进,抛开所谓“自己的事业”来看,勉强算是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38—47岁之间,工作上需要跑腿、小跑的机会少了,洗澡都用上了热水器,不用冲凉醒脑了。每天能够拿出三四个小时来学习,我就抓住机会,抓紧时间恶补学习亏欠。工作之余,看、读、听、写、背!每天读书不少于2小时,还要坚持写作1小时以上。十年下来,在新浪博客作文3000余篇,在红网发帖更多。这期间,关于锻炼、健身,仅仅只是一个念想而已。人,一天一天慵懒了,体型一天一天肥胖了,体重从70公斤增加到90公斤。几次体检医生先后告诫:体重超标了、体重严重超标了、血压处于临界状态、身体出现“富营养化”,尿酸高了——紧跟着可能出现“三高症”……这十年间,工作平平淡淡,学习有所进步,体重是进了几大步——健康更是突飞猛进到“提前老年化状态”!直到2018年夏季,单位上来了一名中医指导保健,连续一个星期测血压,结论:舒张压偏高,处于高血压临界状态。这时候才引起我的“高度警觉”,下定决心运动起来。尽管下定决心,运动方式还是懒人运动——工作、学习疲劳之际散散步。有时候,每天运动不过2000来步,就在座椅上拿了计步器到膝盖上抖,抖到10000步,耗时仅十几二十分钟,自欺欺人,自欺欺计步器,还自以为聪明得很。

最近三四年年,工作繁杂,但业余时间倒也悠闲,读书不少,平均每年读书50册以上,算是“赶日超德”了!每当谈及读书,就自鸣得意。可是,这肥胖、这可能即将来临的“三高”让人担忧,忧心忡忡往往胜于得意洋洋。这样就有了健身与读书,或者读书与健身的矛盾。真不知道业余时间应该以读书为主还是健身为主。有一段时间,就打主意侵占陪孩子、陪家人的时间,拿来读书,拿来锻炼。可是,孩子们才不管你忙不忙的,你读书,她们就到书桌边打闹;你健身,她们就爬到你背上要你做俯卧撑!时间,终究只能挤占自己的。

读书的时间被慢跑挤占了,读书的精力被慢跑消耗了。晚上十点,躺上床,拿着手机盯着淘宝,总不想放下,淘运动鞋,淘运动裤,淘运动背包,淘计步器,淘蓝牙耳机,淘擦汗巾,淘游泳镜,淘速干衣……一直淘到手机掉下来,打在下颌上,幸福地打着呼噜睡去。

昨天,翻开近几年的日程记录,看看自己都读了些什么书,学到了多少知识;哪些有用,有多少用;哪些没用,纯属为了读书而读书。发现有很多——占三分之一,是可读可不读的,真正有用,派得上大用的书,不过十分之一二而已,也就是说按原来读书量五分之一足矣,多读书又有何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大道至简。四肢发达起来的同时,我的头脑也简单起来:健身是为了生命的质量,只有生命有了质量才能承载生活的质量。生命为本,智慧为末,岂能本末倒置——把学习置于健康之上!

不啰嗦了,换上运动服,戴个护腕当汗巾,跑步去……


孤独的城市慢跑者笔记(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