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傻傻的做法,大多都是高明的方法

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美国有一个小孩,当别人把1美元和10美元摆到他面前让他选一张、选哪张就给他哪张时,他都会选1美元那张。听说了这个“傻子”的这种“傻傻的”做法后,周围的人纷纷跑到这个“傻子”那里,让他在1美元和10美元里进行选择。果然,每次这个“傻子”都选择1美元。

“傻子”的这个做法,甚至成为了某些人的乐子。比如有一个人就连续让他选了100次,让他在1美元和10美元之间选一张,每次选了的那张都给他。结果,他还是每次都选1美元。这个人很好奇地问这个“傻子”,为什么有10美元不选,偏偏要选1美元。“傻子”笑而不答。

相信读者都知道答案。答案就是,正因为“傻子”每次都选择1美元而不是10美元,人们才会源源不断的来给他送钱。如果他选了10美元,恐怕以后就没有人再来给他送钱了。

这位“傻子”的做法,看似傻傻的,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方法。因为假如像绝大多数人那样,在1美元和10美元里选了10美元,恐怕就只能得到10美元。而选1美元,却能得到成千上万张1美元!

其实,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不少这样的“傻子”,他们的做法在大多数人看来都“傻傻的”,然而,了解了真相后的人才会明白,他们不但不傻,还比绝大多数人都聪明。他们那些看似“傻傻的”做法,只不过是一种帮助他们收获长期利益的很高明的方法而已。

那些看似傻傻的做法,大多都是高明的方法

创业:吃“独食”不如“傻傻的”“分肉”

这句话在商界很有名:“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看看那些财富人物的成功史,我们会发现,任何一位创业成功的超级富豪,在创业过程中,都会做很多在普通人看起来很傻的行为。

例如众所周知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地把自己的股份稀释掉,通俗地说就是不断把股份分给别人。这种做法,在一些人眼里,是很傻的做法。因为股份就代表着金钱啊!

正常人都是想方设法把钱尽可能搂到自己怀里的,哪有不断往外分的?但事实证明,马云越是“傻傻的”“分肉”给越多的人吃,他的公司就越成功,市值就越高。于是,“怪事”就发生了,即使马云最后手中剩下的“肉”并不多,但因为公司市值实在太高,他还是拥有数千亿身家,还时不时坐一坐“中国首富”的宝座。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把公司的很多股份分给了保罗·艾伦、史蒂夫·鲍尔默等许多人,但这样他反而坐了十数年“世界首富”的“交椅”。

事实上,任何一位愿意把股份分给身边得力助手、骨干精英的人,都能迅速把公司做成,做大,做强;相反,爱吃“独食”,什么好处都只想着一个人占有的人,即使也能赚到一些钱,但很难做强,更不可能做大。关键是,不愿意“分肉”的人,即使赚到了钱,也赚得很辛苦,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分担他的辛苦。

像马云、比尔·盖茨、俞敏洪、史玉柱、马化腾等等愿意不断把“肉”分给别人吃的人,在普通人看来,就是那个“要1美元不要10美元”的“傻子”。殊不知,看似“傻傻的”行为,其实是很高明的致富方法。

那些看似傻傻的做法,大多都是高明的方法

职场:太计较不如“傻傻的”努力付出

任何一位能够在职场里脱颖而出、受到重用的人,都一定是从入职开始,就无怨无悔地付出的人。领导、老板交代给他们什么任务,他们都能努力做到尽可能好;没有交代给他们的事,如果他们觉得应该去做,也会主动去做,努力付出。

而那些碌碌无为、收入不高的人,往往差不多到上班时间才来到办公室,下班时间一到,就立马走人。他们把愿意加班的人看成是“傻瓜”,认为“老板不给我加班费,甭想我加班”。他们认为他们的时间很宝贵,要珍惜自己的时间。

他们这种太计较的做法看似聪明,然而几年后才发现,愿意主动付出甚至领导不在时也努力去做该做的事的员工,不断受到重用,职位和薪水都一步步地提升。而那些太计较、“不肯吃亏”的“聪明”员工,依然原地踏步。

曾任时尚集团总裁、《时尚芭莎》总编辑的苏芒,在刚入职时尚集团时,公司给她安排的是广告业务员的职位。因为对时尚和文字的热爱,所以才选择进入时尚集团的苏芒,初衷是想在其中的编辑部当一名编辑。

没想到,当时编辑部并不缺人手。苏芒想,只要待在时尚集团里,总是有机会去到编辑部当编辑的,所以领导安排她去当广告业务员时,她就接受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一边努力联系广告业务,一边钻研杂志知识。过了一段时间,她在广告业务岗位上已经做得很出色了。又过了一段时间,编辑部缺人手,她一得知这个消息,便去申请调往编辑部。

经过考核和面试,她成为了《时尚芭莎》杂志的记者、编辑。新岗位的工作是她热爱的,所以她不但把领导交给她的工作做得异常出色,还主动去做了很多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努力。由于她在工作上突出的表现和成绩,她获得了一步步的提升,最终做到了总裁和总编辑。

身在职场,那些为了把工作做到最好、总是在“傻傻的”努力付出的员工,是最有前途、最容易被重用的。他们就像那个“只拿1美元”的“傻子”,短期看似乎很吃亏,长远看实则收获最丰厚。

那些看似傻傻的做法,大多都是高明的方法

交际:怕吃亏不如“傻傻的”被利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家是否发现一个现象:那些越是怕吃亏、怕别人占其便宜的人,往往在需要找人帮忙时,越找不到人来帮助自己;那些平时愿意被别人利用、肯主动付出、被别人占了便宜也毫无怨言的人,在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会有非常多的人主动前来帮忙。

有句话叫“平时不烧香,急时无神帮”。假如这个世界上真有神灵会保佑世人,那么肯定也先帮助那些经常给神烧香进贡的人。那些“平时不烧香,临急抱佛脚”的人,即使真的有佛,佛也不会帮忙。

著名作家刘墉年轻时和一家小公司合作,负责一个类似于联播晚会的节目。在这个节目组,刘墉既要负责当节目制作人,又要担任节目主持人;既要负责写脚本,又要去联系各路人马;既要能充当临时角色,又要能和大家一起录音,负责和声,等等。

而报酬方面,他只能拿到行业内这个位置所应该拿到的钱的一半。不过刘墉从来没有过怨言,而是一直在认真细致地把工作做好。很多公司看到可以给刘墉这么少的钱,而他还这么乐意去干,于是纷纷来找他合作。

行业内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刘墉是个傻瓜,因为他“干活多,拿钱少”,还乐呵呵的接受,从来没有怨言。刘墉也知道那些公司在利用他。但他知道,他现在最需要的是积累方方面面的经验,而且,正是自己有可被利用的价值,别人才愿意找自己合作,自己该庆幸才对。

就这样,他方方面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极为迅速的提升,经验也飞速的积累着。

后来,最开始合作的公司让他去主持的节目《分秒必争》,这让他一炮而红,迅速成了大名人。而各种“利”也迅速随着“名”而来。无数事实证明,越怕吃亏越吃亏,越乐意被利用越收获得比别人多。这句话要过来人才能迅速看得懂,你越早懂得越好。

那些看似傻傻的做法,大多都是高明的方法

结语

前“香港首富”李嘉诚说过:“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在和别人合作做生意时,如果双方投入的成本都一样多,但你只拿40%甚至更少的利润,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找你合作;如果你只拿10%的利闻,全天下的人都愿意和你合作。

日本有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就是这样做的。他和别人合作,都只拿10%的利润,结果无数人来找他合作,所以其实他能拿到的钱,要比其他单个人能获得的收益多很多倍。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又在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个“只拿1美元不要10美元”的“傻子”的身影了?

那些看似傻傻的做法,大多都是高明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