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四)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四)


觀察的範圍性

我們是怎樣觀察的呢?我們來觀察一個物體。比如,我的面前有一個裝方便用的紙箱。現在,我就來觀察這個紙箱。在適於觀察的範圍內,我看到了這個紙箱,看到了紙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但是,其它的面我卻看不到。而且,無論我怎樣調換觀察角度,總會出現,先前沒有看到的面看到了,而先前看到的面卻又看不到情形。況且,我無論怎樣改變觀察角度,紙箱底部這個面,我始終觀察不到。要想看到它,就得有一個過程出現,即動手翻動紙箱,而不僅僅是調換觀察角度了。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四)

無論我怎樣調換觀察角度,總會出現,先前沒有看到的面看到了,而先前看到的面卻又看不到情形。

這只是一般意義上的看而已。如果我的目的是要了解紙箱每個面之間的細微差別,如大小、圖案、顏色、文字等等的不同。那麼,處於最佳觀察範圍的面,只有一個,這就是正前方的這個面,而紙箱其它的面則被排除視野範圍之外。只有這樣我才能仔細地觀察這個面。也只有這樣一個一個面地觀察,才能發現它們之間的細微的差別,瞭解它們各自的特徵。從而瞭解整體的紙箱。這就是說,就觀察而言,客觀事物的整體性表現在,我們觀察客觀事物時,總會出現,一些面觀察到了,而一些面卻又觀察不到的情形。而且,具有探究意義的觀察面只有一個。我們看到的只是部分,而不是整體。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四)

處於最佳觀察範圍的面,只有一個,這就是正前方的這個面。

依照觀察的這種特性,我們可以理解那些邊界模糊的物體的整體性。比如球體以及形狀不規則的物體,似乎看不到界限分明的部分。但是,一旦我們觀察這些物體,就如同觀察紙箱的情形一樣,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總會出現,這一部分觀察到了,而另一部分卻觀察不到的情形。我們看到的只是部分,而不是整體。

依照觀察的這種特性,我們還可以理解那些比較抽象的事物的整體性。我們依然以紙箱為例。紙箱是裝方便麵用的,這是事實;但現在它擺在屋角落裡被當作廢紙簍使用,這也是事實;紙箱總有一天會毀壞而消失的,這也是事實。如同觀察紙箱的情形一樣,當我們看到裝方便麵的紙箱這一事實時,我們看不到它被當作廢紙簍使用的這一事實;當我們看到它被當作廢紙簍使用的這一事實時,我們看不到它被當作廢品賣到廢品回收站的這一事實。沒有發生的事實,我們無法觀察。我們看到的只是部分,而不是整體。

有沒有無處不適用無處不正確的理論呢?請看範圍論怎樣說(四)

當我們看到5分硬幣的正面時,我們看不到它的反面,當我們看到反面時,卻又看不到正面。

這種特徵,在觀察具有兩個面的物體上表現的格外明顯。比如,現在我的目光投向書桌。桌面上放著一枚硬幣,在明視距離內,我對它進行觀察。硬幣是正面朝上,中間是“伍分”字樣,上面是“5”字,下面是“1986”,“伍分”的左右是穀穗。我看清了這枚硬幣正面的圖案,可是反面的圖案卻看不到。要想看到反面的圖案,就得有一個過程出現,即動手翻動硬幣,使其反面朝上。只有這樣,才能看到二分硬幣反面的圖案,但是,當我看到反面的時候 ,卻又看不到其正面了。我看到的只是部分,而不是整體。因而也只是某一範圍的東西。

我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觀察的客觀事物,就認識過程,也就是程序而言,我們每次所觀察的都只是部分,而不是整體。我們看到的只是某一範圍的東西,在這個範圍之外,每每總有我們看不到東西在。觀察的這種特徵,我稱為觀察的範圍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