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浅读之四

西周·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籍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以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韩、魏,今又攻秦以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矣。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于秦而君无攻,又无籍兵乞食。君临函谷而无攻,令弊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破秦以张韩、魏,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秦王出楚王以为和,君令弊邑以此忠秦,秦得无破,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必欲之。楚王出,必德齐,齐得东国而益强,而薛世世无患。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薛公曰:“善。”因令韩庆入秦,而使三国无攻秦,而使不籍兵乞食于西周。


薛公,就是小伙伴们所熟悉的孟尝君,他与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君。孟尝君在他的封地薛邑(今山东省滕州市)网罗广结天下俊杰,门下食客最多时达到三千,民间素有“交友赛孟尝”的俗语,赞誉交游广泛之人。孟尝君在齐湣王时担任齐国相国,联合并领导了韩、魏联军击败楚、秦,迎来一生的高光时刻。汉高祖平定天下,孟尝君后世子孙以封地为姓氏,改田姓为薛,成为薛姓的主要源头。

孟尝君主导三国联军对楚、秦的战争,暂时性地消弱了楚、秦对中原区域的威胁,西周国也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压力获得释放的感觉。然而,就这么一丁点儿的好处也绝不是免费的。

为了填补战争产生的巨大消耗,联军统帅孟尝君向西周国提出借兵、借粮的要求。这真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啊。西周国且不说国力难以承担联军昂贵的军需,即便有能力承担,那得罪了秦、楚两个大国,以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大国环伺,生存在夹缝中的小朝廷该如何抉择?西周派出韩庆去游说孟尝君。


在《战国策》中,韩庆是出场不多的角色。历史上关于这位谋士的记载也很少。作为西周国君的使臣,一方面身负王命、身系国家安危,一方面要对话孟尝君这样的大咖,阻止联军向西周索要军费,其难度之大、危险系数之高是显而易见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韩庆如何来化解这场危机。韩庆见到了孟尝君,首先以一名外交官的从容,就当前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向对方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韩庆得出的结论是:齐国在这场由他主导的联军对楚国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国力反而遭受巨大损耗,而联军中的魏韩两国却因为地缘优势占有了大量楚国的土地和利益,同时消除了来自楚国的军事威胁,国力得以增强,国际地位上升。此消彼长,齐国在这场消耗战中,没有获得国土的扩张,换来的却是国际地位、影响力逐渐衰落。

然后,韩庆就孟关心的问题表达了由衷的关切,“窃为君危之”。我私下里为您担忧啊。。。但我有办法替您分忧。那就是“君临函谷而不攻”、“君令弊邑以此忠秦”,孟尝君您发兵函谷关但并不进攻,我西周国借此事向秦国示好,我来告诉秦王,您孟尝君并不想真的发动对秦的战争,只想让楚国割让东部靠近齐国的土地给齐国而已。

小伙伴们是不是一脸懵逼,孟尝君佯攻秦国,就能获得楚国东部的土地吗?答案是:还真的是。

原来,在更早一些时候,楚国国君楚怀王被秦昭公以会盟的名义诓骗入秦地,结果被历来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的秦王扣押了,楚怀王当了人家的肉票。

韩庆继续向孟尝君推演情节的发展:“秦王出楚王以为和”,“秦得无破”;“楚王出”,“必德齐,齐得东国而益强”,秦王释放了楚怀王归国,作为与联军讲和的条件;怀王归国,感激齐国的恩德,麻溜地把东部的土地割让给了齐国。。。。


再然后,韩庆与孟尝君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薛公曰:“善!”于是,孟让韩庆入秦去游说秦王,同时叫停了联军的军事行动,也取消了对西周的军费主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头顶诸多光环的孟尝君,也摆不脱对利益的追逐。籍籍无名的使者韩庆,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中洞察到破解迷局的密码,让各个方面能够各取所需,实现多赢。所谓丛林法则,就是强者制定法则,智者游刃于法则,弱者被法则。


《战国策》浅读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