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干餐饮,才能有未来

今天打开了几条微信

昨天看了多少条微信?

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

有哪些是真正对经营的未来有所帮助?

焦虑

这个时代,无疑是最容易让餐饮人迷失、困惑的年代。

那么多餐饮老板在全国各地考察交流,希望能够学到些什么。

那么多餐饮老板关注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公众号,又担心会错失了什么。

新手杀入餐饮圈,这个融了几千万,那个融了几个亿,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拿到第一轮投资?

这种焦虑,让整个行业感到深深的迷茫。

未来是未知的。

在天性里,人类对于未知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和敬畏。

那未来,有什么是可知的呢?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Amazon的创始人贝索斯:“你认为在未来10年内,什么变化最大?”

贝索斯说,这个问题问得不错。但是,我们有个更好的问题:在未来10到20年内,什么不会发生变化?

也许对于经营者来说,明白哪些是不变的,才能消除焦虑,着眼于获得未来更大的竞争力。

体验


如果有兴趣,可以试试从脑海里回顾下这几年人气火爆的网红餐厅。

大多数都是依靠营销和炒作,为门店在短期内聚集了超高的人气。

过度的营销,拉高了消费者的期望值。

可一旦用户到店后体验没有跟上,与心理期望值构成了强烈的落差。


事实证明,在停止炒作之后,很多内功不佳的餐厅逐渐淡出了消费者的视线,还有不少已经悄悄关门歇业。


有很多的经营者为了一时的火爆,选择用营销炒作的方式引流,最终往往是放大了自身的劣势,因营销而来的消费者带着负面的口碑而去,形成恶性循环,加速了品牌的衰亡。

即使外部环境竞争再激烈,仍然有不少的餐饮企业在这个恶劣的竞争环境中能够突围而出。

靠着用户体验积累的良好口碑,延续以往的火爆,业绩持续地增长,开出更多的分店,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

是先练内功还是先推广,不同的先后次序带来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


营销再强,无法解决顾客用餐体验的满意度。

用餐体验,除了练好内功之外没有任何捷径。

积累


成长来自于积累,你积累了什么?

积累来自于聚焦,你聚焦了什么?

聚焦来自于取舍,你舍弃了什么?


每年出几次新产品,对品牌没有任何提升,仅仅只是为了上新品而上新品。

无法对品牌形成积累的新品,真的有必要上么?

在原地踏步,即使步伐再销魂,永远无法向前进步。


这个月学麦当劳,下个月学星巴克,却忘了营销活动对于品牌的意义。 无法对品牌形成积累的营销,真的有必要做么?

没有方向的原地打转,永远无法为品牌蓄势。


没有任何形式的正向积累,自然无法让企业和品牌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


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站在未来角度从原点去思考:

这件事情,究竟能否为未来形成积累?

对于消费者体验的积累?或者对于品牌美誉度的积累?

凡是不能够为品牌产生积累带来未来的成长,都需要斩钉截铁地切断。

没有积累,没有成长。

只有靠积累带来的成长,才是餐饮品牌真正的护城河。


答案


有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博大精深的学问。

苏格拉底听后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苏格拉底示范一遍后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

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时,有八成的学生举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位同学坚持了?”

这时,只有一位学生举了手,这位学生便是柏拉图。


餐饮业的内功,简单到就是QSCV。

QSCV所涉及的工作,比甩手300下要复杂很多,持续地保持高水准,也是非常地困难。


这个行业没有捷径,只有常识和自然法则。

唯有持续地练好内功,形成积累获得成长,才能有未来。

这么干餐饮,才能有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