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能坐拥四州雄霸天下,为何却又败的如此惨烈

袁绍能坐拥四州雄霸天下,为何却又败的如此惨烈

袁绍,字本初,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曾与曹操同为八校尉之一。董卓入京,开始祸乱朝纲之后,他只身逃离,被封为了渤海太守。后来,他大逞雄风,先是从韩馥手中夺得了冀州,又拿下青州、并州,最后大败公孙瓒,拿下了幽州,从此一统河北,成为了最大的诸侯,就连一世枭雄曹操,在官渡之战前,都对他颇为忌惮。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袁绍是一个好谋而无决,难成大事的人物,那么他为什么能够有此成就呢?这除了因为他自身怀有大志,且非常努力,再加上他前期的对手较弱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手下能人异士非常多。虽然在群雄角逐中,袁绍早早出局,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未被单独列传,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人的能力差,相反,他们的能力非常卓越。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袁绍阵营中,能力最卓越的八大谋臣,四大虎将。

八大谋臣

1. 沮授,表字不详,原本是韩馥的手下,后来袁绍拿下冀州,他顺势归降。此人颇有大局观,擅长谋略。当初袁绍刚刚入主冀州,他便为袁绍规划好了发展方向。他建议袁绍可以剿灭黄巾余党,平定黑山贼,并吞并公孙瓒,震慑匈奴,从而一统河北。之后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霸业。《三国志》记载:“(沮授道)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袁绍最初的时候,的确是按照他的规划前进的,只不过在迎奉天子一事上,没有听从他的建议。除了曾为袁绍规划未来之外,他还在袁绍让几个儿子各据一州时,提出了劝阻,称这是祸乱之源;在官渡之战时,提出了打持久战的观点等等,可惜袁绍也没有采纳。

2.田丰,字元皓,他的才能与沮授相差无几,观点也经常与沮授不谋而合。例如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事中,他就曾在建议袁绍攻打许都,夺回天子;在官渡之时也,也曾提出了持久战的观点。除此之外,他还颇有军事谋略,曾在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界桥时,献计破敌,立下大功。当然了,作为一个谋士,他的分析能力也非常出众,官渡之战的时候,因为他力劝袁绍与曹操打持久战,激怒袁绍而被下狱,当得知袁绍果然败了的时候,他便料到了袁绍不但不会反思,还会将自己杀害,事实果如他所料。

3.许攸,字子远,与袁绍、曹操等人皆为旧识。天下大乱之后,他在袁绍帐下担任谋士,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他在这段时间内有什么作为,但是孔融曾评价道:“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将其与田丰相提并论,可见其能力不弱。他最出彩的表现,则是官渡之战时,因家人犯法被捕,从而弃袁投曹后,助曹操奇袭乌巢一事。他的这一谋,直接奠定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的基础。

4.郭图,字公则,也是袁绍的谋士之一。虽然他在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导致袁绍大败;在曹操奇袭乌巢时,坚持劝袁绍派兵攻打曹操大营,不但导致乌巢失守,还逼反了张郃、高览;在袁绍去世之后,劝袁谭灭袁尚,引了袁氏集团的内斗,看起来非常像曹操派去的卧底,但是他能够得到袁绍的倚重和信任,让其他谋士无计可施,肯定也是有几分本事的。而且他也和沮授、田丰等人一样,坚持劝袁绍迎奉天子,只不过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袁绍,在此事上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三国志》记载:“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

5.逢纪,字元图,他在天下大乱之前,就因自己的名望,受到了朝廷的征召,后来到了袁绍的麾下。他对袁绍最大的贡献,就是献计为袁绍拿下了第一块根据地冀州。当袁绍还是渤海太守的时候,他建议袁绍取一州为根据地,袁绍却因冀州韩馥兵强,而自己的士卒疲惫,有些犹豫。这时,逢纪提出,可以诱使公孙瓒攻打翼州,引起韩馥的不安,然后再趁机劝说韩馥让出翼州。《三国志》注引《英雄记》曰:“逢纪说绍曰:‘将军举大事而仰人资给,不据一州,无以自全。’绍答云:‘冀州兵强,吾士饥乏,设不能办,无所容立。’纪曰:‘可与公孙瓒相闻,导使来南,击取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于此之际,可据其位。’”袁绍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顺利拿下了冀州。

6.辛毗,字佐治,他最初曾拒绝了曹操的征召,追随了袁绍。然而袁绍好谋而无决,其子又不顾大局,相互攻斗,于是在袁谭派他向曹操求助的时候,留在了曹操阵营。史料中虽然没有记载,他曾献过哪些谋略,但是从他与曹操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大局观,且擅长分析的人。袁尚和袁谭内斗的时候,曹操纠结的问题,在于袁谭能否击败袁尚,而辛毗却分析说,这两兄弟谁胜谁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内斗,双方的实力都会削弱,而且他们连年征战,士卒精疲力竭,再加上有旱灾和蝗灾,他们粮草不足,以曹操的威望,大军一到,便可消灭袁尚势力。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曹操的认可,他本人也得到了曹操、曹丕、曹叡的重用,曾官至卫尉、大将军军师等职,去世后被追谥为肃侯。

7.审配,字正南,他在袁绍在世之时,倒是没有太大的作为,反而在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导致袁绍大败;还在关键时刻,收押了许攸的家人,导致了许攸的背叛。不过袁绍去世之后,他展露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先是助袁尚抵住了袁谭的攻击,又在曹操率大军攻打邺城的时候,让曹操吃尽了苦头,最终他的侄子给曹操作内应,放曹军入城,他才兵败被擒。由此可见,审配也是一个大才。

8.荀谌,字友若,与曹操麾下的荀彧、葛攸同出一族。他对袁绍阵营最大的贡献,便是取冀州。当初逢记提出迫韩馥让位的计划之后,前去游说韩馥的人便是他。当时他对韩馥说:“公孙瓒的锋芒正盛,冀州必然不能抵挡,只有袁绍才能助你一臂之力。但是袁绍是一世豪杰,必然不肯屈居你之下。作为他的旧友,你不如将翼州让给他,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公孙瓒击败,又可以赢得让贤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在他的一番威逼利诱之下,“(韩馥)乃让绍,绍遂领冀州牧。”

四大虎将

1、颜良和文丑 现如今人们一般将他们相提并论。这二人都是袁绍麾下的大将,与张郃、高览并称为“河北四庭柱”,他们二人皆以骁勇著称。官渡之时,孔融就曾劝说曹操道:“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让曹操小心应对。只不过这两人勇武有余,智计不足——颜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被关羽刺于马下;文丑的所率的大军,则被曹操故意丢下的辎重所吸引,为抢夺财物而大乱,最终为曹操所败,自己也死在了乱军之中。虽然他们的死亡,看起来非常窝囊,但若他们皆是无能之辈,名士孔融会特意提醒曹操,小心这二人吗?

2、张郃,字儁乂,是河间人氏。此人有勇有谋,他在袁绍麾下时,已经成为了一代名将。袁绍与公孙瓒大战的时候,他便立功颇多,官渡之战时,他也料到了曹操必然会攻打淳于琼,袭击乌巢,建议发兵相救。只不过因为有郭图在,袁绍没有听取他的建议,反而派他前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此举无功之后,他又遭到了郭图的诬告,只能转投了曹操。他加入曹魏阵营之后的优秀表现则更多。至此,张郃的能力自然不必多说。

3、高览,又名高奂,关于他的记载也非常少,他的事迹也大多不可考。如今我们只能知道,他在袁绍麾下时,曾是与张郃齐名的存在。而曹操奇袭乌巢之后,他和张郃却被郭图诬告,此事让他难以忍受,于是他主动率兵投靠了曹操。张郃的能力,众所周知,高览既然能够与其齐名,其能力定然也不弱,只不过这样一代名将,仅在官渡之战中,露了这一面,之后便再无记载。

但是官渡之战袁绍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七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归结袁绍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忠言。袁绍刚决定亲征曹操的时候,田丰、沮授就曾建议他先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出兵。袁绍不听,执意要攻打曹操,田丰、沮授并不是一味反对袁绍用兵,而是认为时机不成熟,北方四州虽定,但时间尚短,应该再巩固一下,发展经济,进一步积蓄力量,把握更充足之后再战也不迟,但袁绍不想多等,他急于统一天下。促成了官渡惨败的发生。2、袁军内部不团结,窝里斗。导致实力派谋臣许攸在关键时候投降了曹操,给曹操带去了袁军的重要军事机密情报,促成了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使这场战役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使曹操这一弱势军事集团转败为胜。3.袁绍志大才疏,心胸狭窄,缺乏帅才。袁绍虽有一统天下之志,却无领兵作战之才。曹操驻扎在白马的时候,他不守白马而去救延津,中了曹操的调虎离山之计。许攸让他出奇兵攻占许都,劫持天子,挟天子讨伐曹操,他不屑一顾。曹操偷袭乌巢,他弃全军将士的辎重供给于不顾,却执意要偷袭曹军大营。袁绍所欠缺的,正是曹操所拥有的。正是袁绍的缺点和失误成就了曹操的胜利!曹操会用人、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才,而且办事当机立断,敢于毫不犹豫地采纳谋臣的良谋,袁绍能不失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