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一个小山村的樱茶“联姻”之旅

这个春季,在崇州市街子镇三台村,长期以樱花为主角的一个个山头平添了一丛丛茶树的青翠身影。在一个返乡创业年轻人的带动下,三台村的产业转型正渐入佳境:过去因在市场红红火火而在全村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樱花,逐渐谢幕——樱花树下套种了茶树,标准化茶园呼之欲出,“樱茶文化”多元化发展迈开大步。

快来看,一个小山村的樱茶“联姻”之旅

返乡青年有想法

4月14日,记者沿着崎岖的山路进入三台村,只见一株株樱花树繁花似锦,不少樱花树的行间都套种了崇州地标产品枇杷茶,一个枇杷茶母本园正大量地繁育着茶苗。

“我家有10多亩樱花,都种了10多年了,四五年前还卖得很好,每亩每年要卖七八千元!”三台村四组农户陈桂英说,“可是现在,几乎没有老板来收了,每亩几百元都不一定卖得到,我晓得周围还有好多人还开不了张。哎,过去生产队带我们整过茶园,后来樱花好卖又种樱花,现在樱花不行了,我们又只有转过来,下半年我就要从合作社拿茶苗在樱花地套种。”

原来,三台村有丰富的枇杷茶资源,有一批成百上千年的古茶树。农户们曾经发展过枇杷茶产业,但受“见水脱鞋”观念影响,在樱花行情看好的年代,一度毁茶种樱,即使还保留下来的一批茶树也因采摘困难、商贩收购价低而挫伤了农户积极性。由于最近几年樱花效益日渐低下,因而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返乡创业青年罗皓当起了这个领路人。罗皓说:“我2016年下半年返乡创业,先是利用林下闲置地发展重楼、白芨、黄精等中药材。后来,我觉得中药材生长周期太长、市场波动较大,我才开始了解枇杷茶。”

时任第一书记(现崇州市农业农村局枇杷茶产业办公室主任)胡浩与他进行了一番交流。胡浩说:“三台村是经济薄弱村,老百姓咋个才能增效增收?你们有地标产品枇杷茶的古茶树,资源禀赋这么好,咋个不发展枇杷茶呢?”

罗皓大受启发。于去年3月成立了崇州市寸金林地股份社,还自告奋勇担当职业经理人,开始带动三台村老百姓以林地折资入股由樱花向枇杷茶发展的产业转型。

快来看,一个小山村的樱茶“联姻”之旅

大削樱花展茶业

“尽管要淘汰掉大部分樱花,但我们是陆续淘汰,然后在行间套种茶树。否则,茶树要几年后才能投产,如果投产前几年没有樱花了,农户就少了一项收入。”罗皓说,“从去年4月至12月,合作社已免费向农户发放三四万株茶苗,承诺投产以后进行回收。”

与此同时,合作社对三台村现有古茶树进行保护,以免被农户砍掉或荒掉。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合作社建立了100多亩的母本园,利用成都农林科学院的技术,繁育了600多万株茶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今年下半年将在三台村打造2000亩标准化茶园。

罗皓在做基地同时,还成立农业公司,注册了商标,并在崇州开设了品牌形象店,意在打造枇杷茶从“茶苗繁育-茶树栽种-加工-品牌-销售”全产业链。去年,合作社收购农户古树茶鲜叶,一芽三叶收购价达到35元/斤,比过去卖小商小贩高出几倍有余;成品茶参加国际茶博会一炮打响。去年卖茶产值就达160万元,农户户均务工收入12000余元。

“农户新栽的茶树,3年后投产,一芽二叶的亩产估计有400斤。”崇州市农业农村局枇杷茶产业办公室主任胡浩算了一笔账,“如果按今年35元/斤的行情,亩产值就是14000元,除去人工和管理成本,1亩挣五六千元绝没有问题。”

胡浩还介绍说,茶产业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受三台村由樱花转型发展茶产业的启发,崇州文井江、怀远等乡镇今春也掀起了发展枇杷茶的热潮。

快来看,一个小山村的樱茶“联姻”之旅

“樱茶文化”壮产业

三台村因种樱花而有了远近闻名的樱缘谷,在每年持续一个月的花期,游人络绎不绝。因而,三台村的产业转型绝不是对樱花“一刀切”,按照“宜茶则茶,宜樱则樱”的原则,约有30%的会保留下来。这就为“樱茶文化”多元化发展创造了良机。

罗皓说:“每年樱花的盛花期,也正是采茶期。这两者正好相互吸引,人们来了不仅仅是赏花,还可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

“当然,茶叶要发展,樱花也不可能都砍来甩了。樱花树下套种茶树,形成‘抬头观花,低头采茶’的独特景观,可促进三台村向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方向发展。”胡浩说,“三台村现在的产业转型,并不是哪样挣钱就去整哪样,而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快来看,一个小山村的樱茶“联姻”之旅

三台村村支书李桂英表示:“我们将建设2000亩高标准茶园,将本村特有的樱花产业和枇杷茶产业有机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樱茶文化’。每年3月开始,我们将借助崇州市一年一度的自驾赏花节,并定向链接旅行社、学校、社会团体等资源,将人流量导入园区,使游客深度体验我们特有的‘抬头赏花、低头采茶’的‘樱茶文化’,将其打造成为崇州乃至成都新的一张旅游名片。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释放本地的林地资源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老百姓增收致富。”

文/图: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周金泉

编辑:范莉

审核:闻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