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學會一致性表達你的情緒,化解很多矛盾

生活中,學會一致性表達你的情緒,化解很多矛盾

面對情緒,光有接納、收下情緒帶給我們的禮物這兩步還不夠,因為情緒是一種能量,如果就此結束,這份能量還在,於是就會有人向外攻擊,有人向內壓抑,而向外攻擊會傷害別人,向內壓抑會傷害自己,這都不是一個好方法。最好用一致性表達的方式,表達出你的情緒,讓情緒能量流動起來。

所謂“一致性表達”,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女士提出來的一個方法。一次良好的溝通,通常要考慮三個要素——自己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和情境。如果這三個要素都能關注到,溝通就是順暢的,情緒的能量就會流動起來,既不會傷害自己,又不會傷害對方,同時又能使雙方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如果溝通中少考慮了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個,就會造成生活中的矛盾、衝突和誤會。

當一個人在溝通中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只關注到自己和情境,他會習慣性地指責對方,這種溝通模式叫作“指責”;若一個人在溝通中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只關注到別人和環境,他會習慣性地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這種溝通模式叫作“討好”;如果一個人在溝通中既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又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只關注到情境,也就是焦點只放在事情是否合理上,他的溝通雖然能夠做到客觀理智,卻考慮不到雙方的感受,這種溝通模式叫作“超理智”;更有甚者,在溝通中同時忽略三個要素,遇到壓力時馬上轉移焦點,逃避壓力和責任,這樣的溝通模式叫作“打岔”。

只有將“自己”“他人”和“情境”三個要素都關注到,情緒的能量才會流動,溝通才能順暢。

比如這樣一個常見的場景:丈夫因工作需要在外應酬,妻子苦等至深夜丈夫才回家,不同的應對姿態就會有不同的對話。

如果妻子習慣於“指責”,她會氣沖沖地對丈夫說:“這麼晚才回來,你心裡根本沒有這個家。”這樣,她的情緒是發洩出來了,可是丈夫會有什麼感受呢?一個男人在外辛苦打拼,陪吃陪喝到深夜,只是為了多做一單生意,為家裡多賺一點錢,讓太太可以過上好一點的生活,可是在精疲力竭地回到家時,卻被妻子當頭一頓指責,心裡能好受嗎?於是,一場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如果妻子習慣於“討好”,雖然一個人獨守空房到深夜,滿肚子委屈無人能說,見丈夫回來時,卻把這一切深深地壓了下去,然後堆起笑臉跟丈夫說:“老公,回來了,我給你留了碗湯,趕緊喝了睡覺吧,別累壞了身體。”這看起來很賢妻良母對嗎?這是不是很多男人心目中夢寐以求的妻子?可是,又有誰知道,這位“賢惠”妻子的肚子裡裝著多少委屈呢?

如果是一位“超理智”的妻子,可能會對丈夫說:“天天熬到這麼晚才回家,這樣的生意值得做嗎?你現在賺的錢都不夠以後交醫藥費,這種需要喝酒才能做的生意,以後不要再做了。”很有道理對嗎?可是,妻子獨守空房時的情緒到哪裡去了呢?丈夫為了生意應酬到深夜的艱辛到哪裡去了呢?通通都被壓抑到了內心深處!一對理性夫妻的背後,是兩個孤獨的靈魂。

生活中,學會一致性表達你的情緒,化解很多矛盾

如果是一位“打岔”的妻子呢?也許她有千百種應對的方式,或許她會跟丈夫說,反正深夜睡不著了,咱們玩遊戲吧?或許她會和丈夫聊最近假期的計劃,也許會使出她的萬種風情,跟丈夫愛愛……反正,她忘了剛才的孤獨,也忽略了丈夫的辛苦,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也許有朋友會很羨慕這樣的人,覺得她們活在當下,享受人生。可是,剛才的情緒哪裡去了呢?難道真的煙消雲散了?情緒是一種能量,它是不會消失的,它只是暫時被忽略了而已。打岔的人習慣用快樂去掩蓋痛苦,他們要永遠地快樂下去。要知道,永遠地尋求快樂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他們要永遠尋找快樂去掩蓋生命中的種種痛苦。他們並不是沒有痛苦,而是沒有勇氣去面對痛苦。所以,打岔的人離生命最遠。

上面三種應對方式都會讓情緒卡住,不利於夫妻雙方的關係及健康。只有同時能關注到“自己”“他人”和“情境”的一致性表達,才能讓情緒流動起來。

“老公,你回來了?我等你一個晚上,你知道我有多難受嗎?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最近你經常這樣,我一個人獨守空房,很孤獨,也很害怕(表達自己的感受)。我知道你做生意也不容易,擔心如果不應酬就會失去這單生意,所以寧願辛苦自己也要這樣撐著(看到別人的感受)。但不能總這樣下去啊!如果搞壞了身體,賺再多的錢也不值得啊!能不能以後不做這種生意了?(情境部分:提出理性的解決方案)”

這叫作“一致性表達”,也就是說,當感受到情緒時,把它說出來,在說的同時,能照顧別人的感受,又符合當時的環境範疇,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