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高管詳解一季度業績分化 市場走勢分析師存分歧

本報記者張敏何文英

在疫情的影響下,A股生物醫藥行業熱點頻出:抗疫藥物、耳溫槍、呼吸機、疫苗、原料藥、核酸檢測,而這又催生了一波又一波醫藥股行情。截至4月24日收盤,中證醫藥指數收報11492.52點,自2019年1月4日最低點7165.34點以來累計漲幅達60%。

醫藥股資本盛宴下是否有切實的業績支撐?《證券日報》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生物醫藥板塊企業一季度業績呈現較大分化,業內人士對醫藥股的未來走勢也存在較大分歧。

醫藥品種市場需求分化

抗疫藥物銷售表現亮眼

從一季度藥物銷售情況來看,防疫抗“疫”相關藥品的銷售最為火爆。方盛製藥是一家以中藥、化藥、生物藥的研發與銷售為一體的醫藥類上市公司,其主要產品有血塞通分散片、金英膠囊、蒲地藍消炎片等。方盛製藥董事長張慶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蒲地藍消炎片具有清熱解毒、清咽利喉的功效,因此在疫情期間銷售比較火爆。不僅我們一家賣得好,行業內抗病毒類的藥品都銷售不錯。”

與疫情相關度較低的藥品品類市場銷售情況則難言樂觀。湖南一家醫藥製造類企業主要產品為抗過敏藥、消化呼吸道用藥以及婦科用藥等。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藥品品類跟疫情相關度不高,同時因為疫情防控期間普通門診量下降銷量反而受到了一些影響。”

老百姓大藥房董秘馮詩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進一步印證了上述說法:“從公司旗下門店的藥品銷售情況來看,抗病毒類藥品如連花清瘟膠囊等都賣得很好,公司對於這類藥品的補貨頻率也提高很多。”

陝西省藥品質量管理協會副會長單升高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級市場的情況其實沒有大家預想的那麼好,跟疫情相關的藥物比如連花清瘟膠囊確實賣得很好,但其他藥品的銷售實際上是不升反降的。”

財信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李侃認為,當前醫藥生物板塊保持高景氣度,是由多方因素共同促成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世界經濟短暫下滑,許多行業的市場前景不容樂觀,這更加凸顯出醫藥行業的‘剛需’屬性,不單是A股醫藥生物板塊市場表現較好,美股部分醫藥股也逐漸走出了獨立行情”。

“從市場調研的情況來看,目前製藥企業除了和疫情相關的領域外,一季度業績普遍下滑甚至虧損。此外,疫情對相關醫藥醫療企業的業績推動也是短暫的,沒有可持續性。”一位長期研究醫藥行業的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在稍微好點的醫藥製造上市公司估值甚至達到了100倍,處於絕對的高估狀態。”

不過,財信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李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醫院門診量受疫情影響出現階段性下降,一季度部分藥企業績表現不及預期,但是我們認為這只是需求暫時性後移,長期來看,相應醫療需求並沒有消失,醫療行業長期增長基石還在。”

降價+提升門檻雙壓

行業洗牌在即

醫藥行業內部的洗牌和變革一直在持續進行。

隨著國內疫情走向常態化防控,此前敲定的帶量採購、推動行業一致性評價等穩步推進。4月份起,第二批帶量採購試點陸續落地實施。分析人士認為,集採常態化趨勢下,降價對於仿製藥企業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對於集採承諾量之外的市場份額預計價格競爭仍然激烈。

除了價格之外,市場準入資格門檻也在提高,未來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將不再採購成為懸在藥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據記者瞭解,4月份上海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等發文稱,部分未通過一致性評價藥品停止採購和醫保結算。北京市醫藥集中採購服務中心也發佈通知稱:自本市執行國家集採中選結果之日起,暫停部分國家集採範圍內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在陽光采購平臺網上採購功能。行業變革之下,企業及藥品市場洗牌在即。

不過,李侃認為:“在一系列醫改政策推動下,醫藥生物產業升級進程提速,行業分化呈常態,以創新藥為核心的行業投資邏輯已進入業績兌現期,所以市場也給予這些公司成長股投資邏輯,隨著未來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以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為主的醫療需求仍有很大增長空間,創新藥市場天花板還未到來。”

此外,雖然業內人士對醫藥股的未來走勢預判存在較大分歧,但其均一致認同經疫情推動我國醫藥企業將加速向智能化升級迭代。單升高表示:“隨著我國對藥品質量監管要求的提升以及一致性評價的推進,製藥企業對傳統制藥裝備的淘汰將加速,進而轉向更為智能化設備的升級。”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