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女孩子長大後,是沒有家的

原來,女孩子長大後,是沒有家的,忘記了起初是在哪裡看到的這句話,只是每一次想起這句話時,總是會下意識的沉默了很久,也許是因為深有所感吧!我已經很久沒有體會到家的感覺了,好像我們在被迫成長的同時,也不得不去接受一些離別。

我從小在老家長大,至今那段回憶對我來說,只有快樂,小時候不知道什麼是留守兒童,長大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留守兒童是社會的問題,因為父母面臨著養家餬口的問題,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也許小時候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是長大後,我真的挺理解他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只是,我不會再選擇他們這樣的生活而已。

在那段與爺爺奶奶相處的日子裡,其實,並沒有感受到多大的孤單,也沒有發現,自己與那些可以和父母朝夕相處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因為,爺爺奶奶給了我足夠的愛和關心,他們始終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親人,這個答案是永恆不變的,現在也一樣,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得心疼我了,包括我的父母。

感情的生疏,終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許是因為小時候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也許是因為我們都還不夠熟悉彼此,他們不夠了解我,我沒能真正的體諒他們,所以,我們一直以父母和孩子這樣的身份,維持著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關係,長大後,才猛然間的想起,原來我對家庭早已經沒有了期待,特別是在爺爺奶奶離世了之後,我好像逐漸的開始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並且喜歡上這種一個人了無牽掛的感覺。

哪有人不渴望被愛呀,只不過是失望多了,也就不再期待了,奶奶離開的那一年,我十三歲,她的離開不是毫無症狀的,我十二歲的時候,她生了一場重病,後來,她也只是繼續陪伴我了一年的時間,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關於離別這件事,既然會來得這麼快,也不曾想到過,我需要在十三歲的時候,就去面對生死離別這樣的大事,而且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親人。

十二歲的那一年,我的人生髮生了很多的變故,幾乎可以用人生階段的分水嶺來形容這段經歷了,都說性格改變命運,而在很大程度上,卻是命運決定了性格,在此之前,我沒有那麼內向,也不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只是太早的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變故後,讓我變得越懂事的同時,也逐漸丟失了一些真實的東西。

原來,女孩子長大後,是沒有家的

成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甚至有時候,是一個慘重的代價,我們總以為,有些經歷,就像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一樣,誰不是磕磕撞撞的成長,做人哪有那麼容易,卻不知道,在我們內心底處裡,還有一個小小的世界,當我們開始去抗拒外面的世界時,就會逐漸的開始把溫柔留給自己,也不再渴望任何的溫暖。

長大後突然的某一天,我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是那麼的格格不入,我開始恐懼所有的社交活動,開始不知道怎樣去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開始一味的追求內心的平和,甚至,我開始追求自己所謂的清高,這個世界是很喧雜的,只是,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又怎麼可能能夠真正的做到獨善其身呢!只是,我開始懶得去維持任何關係了而已。

也許是因為這麼多年來的經歷,讓我開始變得靦腆內向的同時,也逐漸的懂得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上,開始顧及到自己的感受,我就像是一頭刺蝟一樣,用渾身的刺去保護自己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傷害了一些想靠近我的人,在自己認知的世界裡,我是一個有感情障礙的人,我時常需要很用力才那能感受別人的熱情,也需要別人很多很多的愛,才能讓我真正的放下所有的防備。

這些年來,我很少跟身邊的人提及到自己的成長經歷,因為十二歲那年,真的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了,那一年我沒有朋友,面對的是,家庭的變故,鄰居的誹謗,朋友的疏遠,以及,孤單無助的自己,奶奶的病情有所好轉的時候,父母選擇了把兩個弟弟帶在身邊,把我留了下來,那個時候,我只有不解和怨恨,我想過要離開這個世界的,在我十二歲的時候,可能那個時候還太小了,就算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勇氣做這件事。

十三歲的時候,奶奶離世了,五年之後,爺爺也走了,我潛意識裡所有最想守護的人,都離開了,後來,我嘗試著去跟父母相處,卻再也找不到那種家的感覺了,我時常忘了,我也曾經也是那個被拋棄的人,儘管長大後,我說著可以理解他們的話,但是,成長中的那些經歷,傷害了就是傷害了,所以,我一直都在一邊療傷,一邊自愈。

許多年後的今天,無意間看到了女孩子長大後是沒有家的這句話,再次想起之前的種種經歷,突然發現是那麼的深刻,我們總是一邊說著,誰的成長是沒有疼痛的,一邊又學不會原諒曾經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