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怎樣的股市才具戰略價值?——關注資本市場“國17條”中的看點

文|鈕文新

2020年12月將是以滬深交易所成立為代表的新中國股市30週年“紀念月”。30年過程中,相關股市的“國N條”隔幾年出現一次,比如2004年1月31日,針對股市連續多年低迷及市場長期積累的股權分置矛盾,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發展資本市場提升到國家戰略任務的高度,提出了九個方面的綱領性意見(簡稱“國九條”);2008年國務院確定“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其中同樣提出“9條措施”,而與之配套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2013年12月27日由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其中同樣包含九個方面的內容,從而被市場稱為“新國九條”。

新中國歷史上最為完整的一次有關資本市場建設的表述出現在2014年5月9日,國務院頒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整體提出33條意見,系統闡釋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和具體措施。這是極具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性文件,中國資本市場人士通常稱之為“國33條”。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頒佈,其中提出六個方面17條舉措,藉以強化中國資本市場質量。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為“國17條”?在我們看來,今天的“國17條”與當年的“新國9條”、“國33條”一脈相承,都體現了中國最高決策層對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戰略價值的重要認知。

從具體內容看,“國17條”可圈可點之處很多,但從市場反饋看,投資者最為關切的有兩條:其一,全面推行、分步實施證券發行註冊制。其二,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監管力度,同時拓寬退市渠道。

很顯然,兩條內容針對股市的“進出制度”。如果註冊制擴大了市場進入之門,而退出通道卻相對狹窄,那麼中國股市健康發展之路勢必會因資金供求失衡而受阻。從發達國家的股市看,一個國家股市的市場容量基本處於3000到4000家的數量區間,這是一個市場規律,而絕非可以任意擴容。所以,針對中國股市,退市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必須儘快提上議事日程,而這也是中國股市投資者目前最為關心的問題。

還有就是註冊制“全面推行”的推行問題。投資者之所以關心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們希望股市所有板塊執行同樣的交易規則,不僅是一級市場的註冊制,同時還有二級市場的交易規則。比如,目前科創板、創業板與主板市場執行不同的漲跌停板制度,科創板、創業板為20%,而主板市場為10%。我們必須意識到,這其中存在制度錯位問題。

為什麼股市需要漲跌停板制度?實際上,它是一個投資風險控制手段。如果某隻股票出現問題而大幅漲跌,那麼一天最多漲跌10%的幅度,從而延緩漲跌速度,給市場以識別風險和冷靜評判的時間。由此基本原理,我們應當理解,越是不易判斷、風險較大的市場板塊,漲跌幅限制應當越窄,反之則寬。但現在看,科創板、創業板這類風險巨大的市場反而漲跌幅限制比主板市場要寬,這是不是“制度錯位”?

實際上,20%的漲跌幅限制,給了市場操縱者以更大的操縱便利性。比如,操縱者必須通過大幅拉高股價吸引跟風盤,然後達到順利出貨的目的。顯然,20%的漲跌幅限制給了操縱者更大的拉高空間,使得他們能夠以更為兇狠的方式拉高股價,誘惑散戶跟風。反之,操縱者通常需要不斷打壓股價以達到散戶割肉、自己吃進——吸貨的目的,而20%的漲跌幅限制顯然要比10%更能兇狠地逼迫散戶割肉。再比如,股市投機風氣盛行,更鑑於科創板、創業板股票股本規模小、容易被操縱,而市場又真實表達出大起大落的特點,這勢必吸引大量資金從主板市場流入科創板和創業板,使得股票市場失衡。

有人會說,大量資金流入科創板、創業板不正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體現嗎?這樣的說法實際似是而非。第一,主板市場的創新型企業不在少數,只是因為其股本規模較大,不易被炒作,從而被價值低估;第二,引入過多投機資本,市場大起大落而無法體現科技資本的真實價值,這是我們建立股市科技板塊的初衷嗎?第三,市場大起大落過程中,一旦對大多數投資者構成過大的利益傷害,那市場長遠發展的潛力勢必被嚴重消耗,這樣的市場能對科技創新構成堅實的支撐嗎?

所以,摒棄一時熱鬧和短期政績,尊重原理、尊重常識、尊重市場自身規律地謀求長遠健康的發展之路,才是中國資本市場真正的戰略價值所在。

(版權屬《中國經濟週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