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之起源

陸羽的《茶經》記載了唐代的信陽茶,其實,信陽在2000年前的周代就已有了茶,它是巴蜀之茶經陝南和漢水傳人的。

巴蜀是中國茶的原產地之一。巴蜀之茶向北擴展時,在氣候適宜的秦嶺之南找到了落腳生根之地,很快發展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陝南茶區。陳椽教授在《茶葉通史》一書中說:“西周初年,雲南茶葉傳入四川,後往北遷移至陝西,以秦嶺山脈為屏障,抵禦寒流,故陝南氣候溫和,茶葉在此生根。因氣候條件限制,茶葉不能再向北推進,只能沿漢水傳入東周政治中心的河(東周建都河南洛陽)”。

信陽毛尖之起源

陳椽教授

茶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向西北方向發展,受到了秦嶺屏障的阻隔,於是順漢水向東傳播。發源於陝西漢中的漢水是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它流經陝西南部,進入湖北,注入長江。河南南部有許多河流,河道縱橫密佈、皆匯入漢水。而信陽、羅山一帶是量接近漢水流域的地方,也是自然條件最適宜種茶的區域,於是順漢水而下的茶樹就開始在這裡繁們起來。這就是陳橡教授所說的:”折南沿漢水下流到襄州,而達河南的義陽郡(即信陽)至光州,再向東移動入安徽西部的壽州(六安)形成陸羽所稱的淮南茶區和信陽茶區。

信陽毛尖之起源

巴蜀國

函谷大道則是周朝貢茶的陸路通道。殷商末年,周武王姬發與巴蜀和各地諸侯組成反紂聯盟其同討伐紂王,並一舉推翻了殷朝的統治。周武王滅殷後, “封邦建國”,把宗親、各地首領和功臣加以分封。分封在巴地的巴王每年都向周武王進獻貢品。《華陽國志。巴志》中有一個“貢單”記載進貢的貢品有:五穀六畜、桑蠶麻紅、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等等,茶名列其中。這裡,巴地所進貢的茶,絕非野生,而是經過加工的珍貴茶葉。西周王室把貢茶作為何用?史書《尚書,顧命》記載:“王(指周武王)三宿、三祭、三 詫(即茶)”。說明茶不僅供飲用,而且是重要的祭品。

信陽毛尖之起源

公元前771年,周朝東遷,定都洛陽,史稱東周。貢茶從陝西通往河南洛陽的函谷大道被送到洛陽,茶葉隨即在洛陽及周邊地區盛行起來。因此,僅靠巴蜀進貢的茶葉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加之後來戰亂不斷,諸侯並起,巴國是否仍源源不斷地進貢茶葉也未可知。朝廷在洛陽就近尋找適宜種植茶葉的地方,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也是迫不得已的事。這樣,離洛陽最近又適宜種植茶樹的桐柏和信陽一帶就成為 “御用茶園”的風水寶地。

民間把茶從漢水傳入信陽與周王室從都城洛陽把茶傳入信陽互相契合,茶很快在信陽等地發展起來。當地的鄉民至今還保留著把茶作為祭品的習俗,鄉民們每逢祭奠先人,就把酒、茶、肉等放在靈位和遺像前供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