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不是講理的地方,成年人不講對錯
在公司的形象要體面,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有理就可肆無忌憚的去撕逼和理論,老闆沒時間給你斷官司。即使老闆面上支持你,心裡也會認為你太過耿直,不利於團隊融合,而且不容易親近,很難成為老闆的心腹。以後好事兒多半輪不到你,裁員可能第一個想起你。記住,老闆就是普通人,只是他在老闆的位置上。你即使再有理,如果表現出情緒過激或者失態,你在公司的形象都會大打折扣。
舉個大家都可能經歷過的例子:你在路上或者地鐵看到兩個人爭吵起來,一個人氣勢洶洶的,另一個反而很弱勢,這時你會支持誰,你又會討厭誰?其實可能那個吵的兇的人有理,但是沒用的,外人不會去詳細瞭解這些。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一定管理好自己情緒。
成年人不講對錯,只談利弊
2.績效激勵是公司低風險策略
很多公司都希望弱化底薪,強調績效激勵,(這裡不包括銷售,市場等與業績直接掛鉤的職位),目的是降低公司成本和用人風險,背後邏輯就是:你幫公司賺到錢,公司一起來分;你沒幫公司賺到錢,公司也不給你承擔風險;從企業角度是沒問題的,從員工角度要分情況,職場新人需要平臺鍛鍊能力和承擔風險,所以去有底線保障的大企業;職場老手可以去高績效的企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
這裡我建議所有人都儘量去“底薪高”的公司,因為這背後證明了公司的文化和態度,他願意給員工時間,幫助他去成長,而不是一上來就想割韭菜,榨乾員工的剩餘價值。
3.公司的福利政策其實是為了省錢
現在很多創業公司,以互聯網公司為主,都會有意的提供各種福利政策,用以吸引員工,比如提供午餐,娛樂設施,往返班車,定期團建等,其實從公司財務角度,這些成本要遠低於直接給員工加工資,因為工資不只是你的收入,還有五險一金,稅費等等,公司的支出會高出很多。這個策略最早的創造者是谷歌,後來企業都在學習。
很多職場新人都會被這些迷惑,我甚至看到有些招聘廣告寫到公司福利中的一條是:公司老闆帥氣,美女如雲。這種福利是為了養眼麼?我們來工作是賺錢的,其他的都是浮雲,一定要切記。
4.努力只能感動自己,老闆只看結果
商業社會的核心就是利益驅動,老闆的真實心理狀態是:最好我躺著底下人就把錢給我賺了。真正能給公司帶來持續收益的才有價值,我們努力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公司沒有直接關係,老闆只關心你能為公司貢獻多少價值。
我們和公司就是合夥關係,我們出賣時間和智慧,換取工資。所以功夫用在平時,多提升自己實力,但是在公司層面最後就是看你的實力,以及最終產出的結果。
5.不要奢望公司幫你制定職業規劃
公司招聘員工前,人力資源部會根據公司的戰略和計劃,設定不同的崗位和招聘需求,希望招到過來直接幹活,在這個崗位完成公司戰略目標的人。不要奢望公司給你做職業規劃,你進來是完成公司戰略規劃的。你以A職位被招進來,可能一直就在A職位工作,直到你的能力達到B職位的要求,公司才會考慮調換或者晉升。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提升自己實力,並且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不受平臺左右,而是自己左右自己的人生!
常青藤大叔,職場老司機,某投資基金投資總監;
常青藤MBA,國內985本科;
對職業規劃、擇業求學、海外留學具有多年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