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得不到玩具喝農藥自殺,媽媽是個騙子

前幾天,我再朋友家中做客,朋友講述了一個他們村的一個故事。

有個小朋友想要一個玩具,於是找到她媽媽,跟媽媽說想要那個玩具,媽媽可能出於某種原因不想買,於是藉口孩子爸爸回來後,爸爸給買(小孩爸爸在外務工)。

等到爸爸回來後,小孩問爸爸要,孩子爸爸一臉懵,因為小孩媽媽與爸爸沒有提前商量好,爸爸便說:錢你媽管,你去問他要。小孩找到媽媽說,媽媽卻說買那個幹啥有啥用,拒絕了孩子的要求。

孩子想不通,喝了農藥,但喝了口感覺苦,就沒喝了,和往常一樣去玩了。下了拉肚子了,慢慢的第二天第三天吃飯少了,肚子疼,送醫院時已經晚了。農藥的腐蝕性很強,孩子肚子已經被腐蝕掉了,後來沒救過來。

小男孩得不到玩具喝農藥自殺,媽媽是個騙子

對這件事的評價,多數人的想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父母對孩子不講信用,二是孩子氣不過就喝農藥,可見以前對孩子的教育太糟糕。

那我們順著這兩點,深入分析一下,首先父母對孩子不講信用,父母說過的話是在騙孩子,哄孩子。父母對孩子這樣,父母日常生活中就是這樣,經常說一些謊話,因為他們認為說謊沒有什麼大不了,其實說謊是在逃脫責任,因為說了謊,就可以逃避這個問題了。

正如事件中的小孩媽媽一樣,不想買怎麼不把實際的原因擺出來和孩子商量,而卻要忽悠孩子,因為忽悠了,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本質上還是逃脫為人父母的責任。

小男孩得不到玩具喝農藥自殺,媽媽是個騙子

孩子沒有氣不過就喝農藥,以前是對孩子太寵愛了嗎?有這個因素,而且這個因素多發生在爺爺奶奶身上,老人一般都會寵孫子孫女。

很多小孩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向家人要東西的現象,這個問題家長也很頭疼,那麼怎麼辦呢?

和孩子商量,第一次早給他買,第二次要也買,第三次要時不買,任憑孩子哭鬧就是不買,如果這個時候買了,孩子就會認為哭鬧是一種捷徑,可以有效幫助自己得到想要獲得的東西;

等孩子哭完,也可以中途遞個紙巾,和孩子交流,說明那個東西不買的原因,也要問問孩子想買的原因,兩個人在一起商量著來,這個東西最後買還是不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間這個過程。

教會孩子一個道理,咱可以通過交流協商來解決問題,等到孩子下次想買玩具時,孩子就會主動和你商量,要塑造這個過程。

小男孩得不到玩具喝農藥自殺,媽媽是個騙子

那天下午,我們還聊了一個事,孩子玩手機的事情,一個姐姐的孩子玩手機,爸爸不讓玩,孩子說你都玩怎麼不讓我玩,尷尬吧。確實孩子父親經常玩手機,孩子就會對這個事好奇,手機裡是不是有啥,所以他就會玩。

如果為人父母和孩子相處,把玩手機改成看書呢,改成學習,改成鍛鍊,孩子就會學大人。父母一定是孩子的榜樣。關於孩子玩手機的問題,會單獨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