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青島倆少婦

青島那倆少婦又來了。

騎哈雷那倆。

上次在山洞餐廳偶遇,加了V,認識的。

這次沒騎摩托車。

開車來的。

三臺車,三個家庭,都帶著老公孩子。

微信聯繫過我,我一聽,老公也來了,那就算了,我說我五一有安排,外出了。

單獨接待你們幾個女人可以,連老公一起?

太尷尬。

他們是要去露營。

目的地是沂南。

五一期間,景區管控不一,例如我們跟沂南只有一步之遙,沂南的景點都開了,我們這邊沒開,原因就是我們縣的防控級別要高一點。

我只是客套的問了一句:午飯怎麼安排?要不要到我們家餐廳吃?我請客。

不用,不用!

跟我關係比較好的那個少婦,她家是做空氣能的,空氣能主要應用就是小區供暖,僅限於沒有集中供暖的區域,例如鄉鎮社區。

上次,我不是帶她們去參觀過養殖場嘛。

養殖場的老闆垂涎三尺。

饞壞了。

養殖場老闆的人生格言是:關係好就要產生合作,否則咋證明關係好?

所以,他主動請纓,意思是他要在本地當業務代表。

幫著推銷。

其實,他本身就是很大的潛在客戶,本地最大的空氣能組就在他的養殖場,不過用的是春蘭的,只能說,認識的時間不湊巧,否則不就成了一單生意嗎?

最初,我以為是開玩笑。

結果,他真當事了,別的鄉鎮跑沒跑我不知道,至少我們鄉鎮上的那幾個社區,他都挨著跑了,聯繫了物業、開發商,還專門給我打過電話,說有點眉目,開發商也很感興趣。

看來,他是真的心動了。

不是為賺錢心動了,而是為那個少婦心動了。

男人是很怪的。

無論你定力如何,修養如何,總有女人能瞬間擊穿你所有防線,我在抖音上經常看到這樣的評論:終於理解了古代昏君了。

下面鄉鎮沒有集中供暖。

採暖一直都是大問題,有些村莊變平房為樓房,規劃的很好,可是住著住著就成了空房,根源是什麼?

解決不了採暖。

一到冬天,自來水都凍住了。

還有,就是隔音太差,打娃的,吵架的,叫床的,整天鬼哭狼嚎的,樓梯慢慢就堵住了,酒瓶子、破箱子、破鞋,甚至還在樓道里生煤球爐子。

農村人,在沒有經過培訓的前提下,不適合樓房生活。

光一個剁餃子餡就能要了樓下的命。

當時,我們村舊村改造時,大家抱團,要求提高賠償門檻,而工作組給出的激勵政策是啥?

誰先簽,誰先選。

並且可以選獨門獨戶的二層小樓。

我就先當了叛徒。

我選了一套,給父母選了一套,緊挨著……

我知道村民不適合樓房生活,所以我連考慮都沒考慮過安置房,現在偶爾我回老家串門,一開樓道門都一股騷味,樓梯髒的要命。

最初選的時候,差6萬塊錢。

現在?

一套差20萬!

這就是眼光問題,他們是怎麼想的?

住夠了平房,一定要住樓房,成為城裡人的標誌是什麼?

就是住樓房了。

後來,差別越來越大,例如停車問題,我家與父母家隔一條馬路,我們又是最後一排,我直接把兩家給連在一起了,中間蓋了車庫,可以停兩輛車。

還有很多,例如我安裝了柴油取暖設備,用柴油帶動地暖,他們住樓房的就沒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柴油機有震動問題,在平房無所謂,在樓房就要了命。

還有,我自己打的井,水不要錢。

當叛徒,會不會被罵?

不會!

因為,你看著一個個很剛烈,其實弱不禁風,凡是子女有正式工作的,你不簽字是吧?那直接給你的子女停工,什麼時候把事解決了,什麼時候再來上班。

不可能有釘子戶。

從倔強到反過頭來搶,也就是一週的事。

我是通過其它村總結出的規律,所以一出政策,我就跟我爹講,咱不扛,咱先搶,理論上選二層小樓也是需要抓鬮的,但是抓鬮不是可操作嘛,看似很透明,其實都是劉謙。

有多透明?

紙條寫好了放碗裡,每個人用筷子夾。

養殖場老闆也考慮過我們社區,我們社區算是本地鄉鎮第一大社區,他談到了一點,為什麼一到冬天就沒人住了?就是因為太冷了。

我問,誰掏錢安裝設備?

他說,這個項目有三種合作方式,一種方式是廠家出錢,然後每年收取暖費。一種方式是開發商或村裡出錢,收取暖費。一種是村民出錢,每年繳運營成本費。就是說,我們既可以出全部的錢,也可以一分錢都不出,也可以長線,也可以短線。

我說,農村這些樓房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保溫層,即便是你馬力全開,也很難到20度。

他說,這個情況咱要提前說明,例如城裡25度,咱這裡就到18度。

我問,那取暖費怎麼收?

他說,一樣的價格。

我說,村民可不傻。

他說,他們現在用空調,一個冬天電費好幾千,也到不了20度。

我說,用空調的也是少數。

他說,你不瞭解,現在農村人在享受的問題上,很捨得投入。

我說,沒有太大意義,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做外牆保溫,另外還要重新布管,最終涉及到收取暖費的時候,肯定是一地雞毛。

這種業務,只有一種可能是最靠譜的。

就是開發商自有物業,有計劃做長線,然後直接在開發期就把這一項投入進去了,把房子保溫工作也做好,然後每年收取暖費。

至於說讓哈雷少婦他們投入設備,再每年來收取暖費?

最終就是爛攤子。

一般人駕馭不了村民,而且會出現一個什麼現象?大家普遍蹭暖,樓上或樓下有一家交錢的,那麼就不交了。

別說農村了,縣城也很多這麼做的。

我對農村取暖還真是略有研究,各類取暖方式我都試過一遍,包括現在很流行的空調帶地暖,但是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成本太高,例如我老家那房子,前期投入就要8萬元。

我想了想,太貴。

不如我使用柴油取暖機,也是溫控的,噪音也不大,我有這8萬塊錢,買柴油能用20年。

我總想起養殖場老闆那句話,喝了幾瓶啤酒後,感嘆了一句:媽的,要是能讓咱摟一次,哪怕死在上面都行。

他是說哈雷少婦。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玩機車的,有一個算一個,腰都特別細。

我給養殖場老闆發了個信息,問他知道不知道青島這幾個少婦又來了?

他說,知道,媽的,我回不去,我在呼和浩特出差。

到了下午。

哈雷少婦給我發信息:這邊有什麼地方比較適合安營紮寨?

我問,過夜還是不過夜?

她說,過夜。

我問,沂南不是有不少房車基地嗎?

她說,都滿了。

我問,私家果園可以嗎?

她問,景色如何?

我說,就在沂河邊上。

她說,行。

我說,我先給問問。

她說,以為疫情期間,遊客不多,結果,景區人擠人,都成肉餅了。

我說,別急,我現在就問。

這個果園是個示範基地,門口掛了很多牌子,什麼什麼農業研究所,什麼什麼教學基地,其實就是個私人莊園,最初裡面搞了不少桂花,後來桂花不值錢,又搞了垂柳櫻花,也沒賺到錢,主要是整個綠化行業都不行了,乾脆,就改成了自己的花園,什麼都種,什麼都搞,買了一些老樹,還放了鞦韆啥的,另外偷著蓋了幾個小屋,裡面裝修的很好,並且配有廚房。

偶爾,也請人來吃飯。

能被請來的,也不會是一般人。

在風聲最緊的日子,說是隻要是耕地裡的建築物全拆,這幾間屋子也保留下來了,保留下來的原因是什麼?

專門招呼了個客人,這個客人就是準備拆房的人。

客人給出了個主意:不是不能有建築物,而是不能有違規建築物,你這個又吃又喝的,肯定不行,若是放上農具呢?

那是允許的!

成了看護房,哪怕今天去,你也覺得挺有意思的,房子一半是農具,一半是桌椅,有點類似我們皮卡改屬性,皮卡若是後面拉個電焊機,就可以改為小專手續,可以進城,而且是30年報廢,普通的皮卡是15年報廢,但是呢,你要一直拉著這個電焊機……

我接著聯繫了果園主。

答應,只是,晚上也有招待,不知道會有衝突不?

我說,不要緊,他們是露營,可以讓他們去南邊的草地上,你們該吃吃,該喝喝,無所謂的。

他說,我的意思是影響到他們不?

我說,不影響。

算是安排好了。

我把位置、電話都發給了哈雷少婦,到了以後打電話,因為平時門都是鎖著的,不打電話不開門。

哈雷少婦問:費用怎麼算?

我說,不用了。

她說,該收的必須收。

我說,真不用。

果園主又給我打電話:要不要給他們炒上幾個菜?

我說,不用。

他問,客人重要不?

我說,很有味道的幾個女人,你可以去聞聞,一聞就不能自拔。

他說,至於嘛。

我說,至於!

下午4點左右,哈雷少婦給我發了個小視頻,他們已經進去了,開始安營紮寨了,感嘆了一句:真是世外桃園。

我說,這個老闆是一個很有品味的人,不土吧?

她說,一點都不土。

我說,有現代氣息。

她說,你帶孩子一起來燒烤吧。

我說,我媳婦會吃醋的。

她說,家人都在,哪那麼多事。

我說,我看情況吧。

媳婦和娃喊著去燒烤,N久了,無奈,我不會烤,爐子都買了好幾個,桌子椅子也是全套的,該有的設備都有,就是沒去烤過。

我一說去燒烤,媳婦和娃很開心。

媳婦準備了一些水果。

出發。

我帶了幾個馬紮,帶了一張木頭桌子,他們肯定也帶桌子了,但是隻有木頭桌子才有靈魂,這個木頭桌子是我結婚的時候找木匠打的。

路上,我還在想,見了人家老公,會不會略尷尬?

真見面,一接觸,很好。

娃跟娃玩,老婆跟老婆玩,三個老公都不錯,至少給人的感覺很好接觸,兩個差不多跟我同齡人,有一個年齡略大,72年的,從而推測,應該是二婚。

串是他們從青島帶來的,各類海鮮串。

我以為是自己串的。

也是買的成品。

72年的那個會烤,而且烤的很專業,甚是熟練。

我只能當個吃貨。

整個果園裡都是有地表活水的,這點是很神奇的,水也比較清澈,他們好奇,這水是用地下水做的活水嗎?

我說,這就是沂河的水,用管道引過來的,橡皮壩攔截狀態時,幾乎是無動力的,既可以灌溉又可以觀賞,裡面的魚也都是野生的。

孩子們圍著小池塘在餵魚。

六點左右。

果園主也去了,先找我,算是請假,意思是晚上有重要的應酬,那麼就不能陪大家了,不過他會串場,讓我們吃好喝好,有什麼需要就找他,全力滿足。

怕晚上我們看不清,特意安排人把電線扯上。

把燈架上。

女人們在聊減肥,可能是永恆的話題,我媳婦說自己也在減肥,很羨慕她們的身材,她們在談自己的減肥經,就一點,少吃。

每天要準確記錄攝入量。

吃了什麼都要記錄。

烤串?

一串都不吃。

他們帶來了扎啤,兩大桶,外面還用泡沫箱包著,用手一試,還是冰涼的,咱的主場,必須是咱提議喝點。

邊烤,邊吃,邊喝。

好多年沒喝過這麼正宗的扎啤了。

果園主安排廚房給這邊炒了六個菜,有魚有雞有肉,擺盤也很有講究,這個廚師之前就是在大飯店幹大廚的,後來又在私人會所幹,再後來被他挖來了。

做菜比較講究。

果園主這樣安排,是很給董老師面子。

72年提議,把那桶扎啤送給他們……

我覺得這個提議不錯。

就讓廚房夥計搬過去。

中間,果園主過來敬過酒,說這個扎啤太好了,給他長足了面子,他過來坐了十多分鐘,又回去了,說是很重要的客人,應該是某位重要客人的客人,外地人來這邊旅遊,重要客人負責接待,重要客人又安排在了這裡,他負責招呼。

當然,都是免費的。

晚上,他們是要住這邊的,帳篷都紮好了,兒子饞,非要也住,我不同意,畢竟咱家就兩步遠,有家不住,住野外幹什麼?

他們都是沒見過世面的城裡人,你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咱不饞這些。

酒足飯飽。

他們想點篝火。

但是呢,沒有合適的地方。

除非有個很大的鐵盆,不好找,我發信息問果園主,果園主出來後,給了一個解決方案,在草坪上鋪一層沙,很厚,起到隔熱的作用,然後在上面篝火,既有感覺,又不會破壞草坪。

說幹就幹,找來推車和鐵鍁。

他們還帶著音響。

城裡人就是開放,又蹦又跳的,咱都覺得不好意思。

屋內也酒足飯飽了。

可能被我們感染了,也加入進來。

最初,他們中有幾個還比較矜持,看打扮就知道了,穿著襯衣,腰帶紮在外面,彷彿永遠在工作……

72挨著分杯子,又倒上扎啤。

沒一會,都開始了。

也蹦也跳。

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我剛參加工作時,在後勤,負責拍照,單位的500D,傻瓜相機,我覺得我還是比較懂審美的,拍的也不錯,甚至我一直都覺得報社那幾個搞攝影的都是笨蛋,不知道怎麼搞上的攝影協會會員,是不是買的?

你看看他們拍的新聞稿。

那像啥?

可是,真當我開始拍了以後,我才發現。

呈現出來的照片,不取決於攝影師的水平如何,而取決於把關者。

今天,照片方面管控鬆了。

誰都可以拿手機拍。

過去,跟大人物合影是不能用自己的相機的,是經過審核以後,再次發到你手裡……

但是,在小地方,特別是要放出去的照片,依然是這般審核。

所以,你所謂的構圖、美學,在這裡都不好使。

就問你一句:為什麼不重點突出?

你只要記住一點就行了,不管什麼照片,都當大頭貼來拍,肯定是合格的,頭越大越好,越重點越好,別的都是次要的。

只要主角,只要頭,只要突出。

在又蹦又跳間,果園主給我發了個信息:草,真完美!

我問,沒騙你吧?

他說,太好了!

在扎啤的刺激下,幾個襯衣也扭起了腚,手裡還端著扎啤,碰杯的時候還不忘來一句:歡迎青島的貴賓來投資……

繼續講我在後勤攝影的日子。

有年,有個旅遊節。

邀請了兩波名人。

一波白天的。

一波晚上的。

白天的是一個群眾基礎很好的老歌唱家,當時我還有張合影,畢竟我有工作優勢,當時很多人跟他合影,負責給他打傘的就是我。

我姐姐、我外甥他們去合影,都是靠我幫忙。

一般人沒有機會。

我記得我在騎友群曬了我的合影後。

有騎友問了一句:一個戲子值得你為他打傘嗎?

突然把我問住了。

我沒思考過這個問題。

大部分老百姓,知道他是誰,也能哼出幾句歌,但是更多信息就不瞭解了,只是知道這麼一個人名而已。也有真粉絲,特別是年齡大的,有一定文化基礎的,真的能跟老藝術家聊幾句,包括唱過的什麼歌,有什麼背景,都瞭若指掌,真粉絲,遇到這樣的,老藝術家往往不僅僅會合影,還會給寫句話。

這些人跟電視上區別大嗎?

大!

單純從顏值,不如電視上好看。

因為近距離的時候,能看出一層很厚的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如此……

從氣質、氣場而言。

比電視上,更大。

有點什麼感覺?

所到之處,皆,俯首稱臣。

說的難聽一點,今天,是個人就把李小璐往死了罵,李小璐真在你面前,你都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崇拜……

合影?

你都會顫抖!

我要講的是晚場,就是閉幕會的時候,搞了個大型晚會,500多位觀眾,這些觀眾,基本都是各單位派出的代表,包括一些鄉鎮上的。

當時濟南有個西部酒城,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幾乎是請了原班人馬。

這些搞夜場的,很擅長搞氛圍,一直都想把場子熱起來,做的還比較成功,例如掀起人浪之類的,你要知道,你面對的這群觀眾,都是很正經的,從來沒去過夜場的,哪怕來看演出也是在工作。

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了不起了。

高潮來了。

有個DJ小王子,白酒直接吹瓶,啤酒隨意來,唱著唱著直接就跑到觀眾席裡了,讓女孩把頭髮鬆開,陪他一起搖頭。

女孩也很配合。

把氛圍搞起來了……

站凳子上不過癮,直接站桌子上了。

這小子不知道怎麼想的,覺得光互動觀眾沒意思,他想去挑戰一下第一排,他直接站第一排的桌子上了,挨著拉到桌子上對著搖頭。

前面幾個真的有配合的。

到了核心區域,他拉不動了,就在此時,後排有工作人員迅速小跑著出來了,想把他拉下來。

當時我就在想,這個安排晚場的人,應該寫檢查了。

這弄了些什麼?

若是真的在夜場,應該沒有人能拒絕DJ小哥,他把氛圍搞的太好了,但是,在現場,他就是沒說服核心幾個,為什麼?

大家內心都要端著,我作為董副主任,若是跟著一個DJ站桌子上跳舞,傳出去成何體統?

是不想唱?不想跳?

不是。

私下裡,大家也是又唱又跳的。

是場合不行!

繼續說哈雷少婦。

次日,一大早,果園主就給我發信息,要哈雷少婦的微信,讓我推給他,他說給買了一些本地特色早餐,給送去。

我問,魂不守舍了?

他說,沒,沒,人家在咱這邊,要照顧好。

我說,把我車給開回來,鑰匙在桌子上。

他問,你不過去了?

我說,我不去了,把機會留給你。

上午9點多,果園主把我車給送過來了。

我問,伺候走了?

他說,他們要去採槐花,進山了。

我問,晚上還住你們那邊?

他說,不了,說晚上住青州,明天就回去了。

進屋,泡茶。

我問,今年生意如何?

他說,基本停滯狀態。

我問,虧的厲害?

他說,那倒沒有,業務沒開展,就是幾個員工工資,忽略不計。

我問,是整個行業都如此?

他說,是的,前段時間我把他們的錢都清算了。

我問,按什麼清算的?

他說,每人我都多給結算了半年的利息。

我說,這麼做是對的,至少可以減負。

他說,是的。

什麼意思?

他企業做的不錯,不少人,特別是有頭有臉的,借款或入股了,因為現在業務停滯,資金基本是空閒狀態,他覺得持續下去不行,於是主動提出先給大家清算了,多給算了一些利息。

高明之處是什麼?

他需要的時候,這些錢隨時可以回來。

同時,他再次加深了人們對他的印象:一個風控意識一流的人、絕對安全。

他問,董老師,是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我說,不一定吧?我覺得機會有的是,有個基本常識是這樣的,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4年,98%的企業是會被淘汰的,九成以上的企業活不過前三年,所以,大部分創業者必然會說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他說,反正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了。

我說,貧富差距會再次拉大。

他說,董老師,咱玩個遊戲,倘若給你10萬元,你多久能賺到100萬?

我說,我不具有代表性,因為我現在有一定的加持,我創業也不需要錢,我賣什麼都有人買,若是說最快的話?一週吧?

他說,假如你是個路人甲。

我說,類似的問題,我問過兩個人,一個是炒股的專家,叫小黎飛刀,十年前就是很火的股神,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我給你10萬元,多久可以幫我變成100萬?他想了想,認為好年頭需要5年,一般的年頭需要10年,就是說他比較有把握的前提下,我一聽,太慢了,不行!還有一個你也認識,就是白色大G,他說一年就可以,前提是足夠勤奮,勤奮的標準是什麼?你就是整個縣城房產中介的頭號人物,你自己至少要加滿3個微信,1萬5千人,無論你賣什麼房子,都是秒賣。

在一個縣城,再牛的房產中介,也比不過這個領域的頭號網紅。

前提是,你要有這個霸氣:除了我,你們誰都不行!

前幾天,出去騎行的時候,我還跟騎友講,既然你進軍了地產領域,你就先從房產中介做起,你要堅信自己不久的將來是有錢人,因為這個行業有個特點,只要是從業者,從業時間足夠長,都有錢。

那麼,你也不會是例外。

你要有什麼霸氣?

做中介,你就是頭號選手。

做地產?你現在不是,未來一定是。

捨我其誰?

有年,我帶隊去芬蘭,其中有個隊友是陝西的,他就是小鎮青年,在一個縣城做房產中介,貌似還比較有錢,開了一輛卡宴,當時我問他年收入,他說上一年他的利潤在300萬左右,應該是包括新盤銷售。

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去西安發展?

他是這麼說的,我們縣的同行多是初中畢業,對打敗他們我還是有絕對自信的,到西安的話,暫時還沒有太大的底氣。

你知道嗎?

出色的人都是絕對自信的。

甚至,很自負!

………………………………

特別說明:

A、文章非紀實文學,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對號入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