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過清明,過的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又到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也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

對於中國人來說,清明是緬懷,也是一個梳理人生的日子。

清明

是對孝順的重新思考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為人的基本。

但許多人明白孝順的含義,是從失去雙親後才領悟。

如果父母健在時,能多孝順,父母離去後,就會少些遺憾。

國學大師季羨林六歲離家,九十高齡時回鄉掃墓,跪在父母墓碑前,不住磕頭,熱淚長流。

回京後,他寫下長達二萬多字的《故鄉行》:娘啊,這恐怕是兒子最後一次來給您掃墓了,將來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家有百歲母,常念八十兒。

父母在,我們就永遠是孩子,父母去,人生就只剩歸途了 。

歌壇巨星費玉清也在父母離世後毅然退出歌壇,他在信中寫道:

當父母親都去世,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和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演出地點都讓我觸景傷情......

名利、財富擁有再多,人終究是靠愛和親情來連接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畢淑敏在《孝心》一文中說: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但這世間有多少父母並沒有等到這一天就撒手人寰。

也只有失去父母的人,才懂得這份痛有多麼的沉重。

生前多端一碗飯,勝過死後百柱香。

願每年的清明,少一些這樣的遺憾,是清明該有的哀思。

清明

是對世事的放下

馮唐說:實在放不下的時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經得到太多。

人生在世,一年到頭,每個人都為生計奔波。

只有在清明這一天,當我們回到老家,面對著一堆堆黃土,才明白應該放下什麼。

人這一輩子,也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清明幾處有新煙,滿坡哀思與塵埃。

靜立塋冢默然,你會感嘆匆匆百年,如夢一場。

正如紅樓夢《好了歌》中唱到的:“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沒了”。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古往今來,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布衣草民,在生死麵前人人平等。

百年之後,這世間終將忘記你的存在。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活著的時候,爭名奪利。走的時候,萬貫家財,家親眷屬,一樣帶不走。

這樣一想,很多事自可放下、淡然。

清明清明,清潔、清淨,清廉,不過是求一個清白;明事、明禮、明法,無非是悟一個明白!

清明,教我們克己復禮,如何做人,清清白白之人,自有清風拂面滌心,自有明月皎潔般的真善美。

面對先祖,內心是否坦然,心裡自有答案。

豈能事事如意,但求無愧於心!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

不求輝煌騰達,只求不愧先祖,坦蕩一生。

清明

是對擁有的感恩

在中國,感恩節就是清明節,清明節就是感恩節。

也許我們現在的生活還不盡人意,但活著已是莫大的幸運。

想想這次的疫情,多少人失去了生命,而全球的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很多人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有句話這樣說: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

我們覺得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死亡其實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活著的人更應該珍惜和感恩。

感恩生我養我的人,感恩極難中救濟過我們的人,感恩低谷時拉我們一把的人,感恩黨和國家,以及時代的英雄們在疫情期間為大家,舍小家的醫護工作者和那些平凡卻偉大的志願者。

這世間除了生死,所有的痛都是擦傷。

懂得感恩,珍惜擁有,做一個惜福的人。

父母健在,善待父母。

父母離去,善待自己,因為這就是父母最願意看到的。

清明,落英繽紛,滿地的悲泣打溼了塵世的哀傷。人生種種的愛與牽掛,都化作山水的煙雨,沉默不語。

這樣的季節,總會牽動幾許思念、幾許哀愁。

你會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幾聲離別時的切切蟲鳴,一縷農家黃昏的裊裊炊煙,半點夜深幽夢裡的婉然音容。

紛紛春雨,紛紛的歸人!活著,知足惜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