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太子想當暖男,皇帝卻處處逼其變渣男

在《鶴唳華亭》中,皇太子蕭定權不會反抗、挑戰長輩、君王的權威。因為“孔融讓梨”的儒家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他對自己有要求,即使再大的委屈,再痛的打擊,他都要求自己必須保持“君子”的氣節。

在兒子蕭定權眼裡的老皇帝渣爹,包庇張貴妃害死了自己的母親妹妹,做丈夫做父親哪點都不稱職。面對父親處處相逼,他卻始終認為這是父親教他如何做一個好皇帝。

蕭定權這樣一個人物,在多次的打壓和殘害下,始終堅守“真善美”的品德,堅守“千刀萬剮只在我,一心為百姓謀福祉”的赤子之心,這是他閃閃發光的個人魅力。

鶴唳華亭:太子想當暖男,皇帝卻處處逼其變渣男

小說中的蕭定權矜傲敏感、節制謹慎,他在步履維艱的棋局中逐漸從自負醒目洗練成為精明警醒的皇太子,最終看破錦繡地獄,蕭定權比他的皇帝老子更有皇帝氣節,可也是這樣,蕭定權從始至終沒有那放下一丁半點的風度和端正,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君王之道便註定了蕭定權在窮山惡水的寶座上高樹多悲風。

在老師盧世瑜的眼裡,他不僅僅是學生,也是自己的兒子。老師自殺時對天長嘯:“瑞始四年六月七日,先帝召臣入宮,手指時年五歲太子殿下對臣言,請你來教我家子弟,望你盡心竭力,成就他作忠孝仁義,堂堂正正之君子。”可見,老師想用一生,讓他成為一個好皇帝。

鶴唳華亭:太子想當暖男,皇帝卻處處逼其變渣男

忠孝仁義的確是一個君子最為高潔的品質,宋襄公也仁義,可他最後還是成為了刀下魂,死也死在仁義上。老皇帝坐上王位時,是踩著自己親二哥的血上來的,哪裡去談兄友弟恭呢?

電視劇中,皇帝在看到蕭定權百罹成人的那副字時,和李重夔嘲諷的說“你說朕這個太子是聰明,還是天真呢?”

其實,皇帝希望蕭定權早日成為他那樣一樣的人,做一個六親不認,只會帝王權術的渣男。

鶴唳華亭:太子想當暖男,皇帝卻處處逼其變渣男

這個皇帝父親,一直強調,他與太子是先君臣,後父子。太子的表哥戰死後,皇帝悲憤交加,病倒在床上。他對太子說,對太子不能有父子情,因為太子將來要掌管一個國家,一個無能的人是沒有權利去坐上皇位的。皇帝的言下之意,太子要會用帝王權術,而這背後的是擯棄親情、感情等一切雜念。

看到這裡,也能相同,皇帝為什麼要逼死太子的老師,因為太子的老師盧世瑜與太子走得太近了,這是皇帝不願看到的一幕。

鶴唳華亭:太子想當暖男,皇帝卻處處逼其變渣男

有人說,電視劇裡的蕭定權總哭是個毀人設的安排。其實,仔細看過劇情的人很快會明白,他除了對老皇帝、對老師、對舅舅哭,也不會對李柏舟、對他哥、對後孃哭,前者總是要他做一個犧牲和成全兩難選擇,斷腿還是斷手哪個都得痛一下,而後者只是想要碾壓他超過底線,他還是會義無反顧的打回去。

。與其說這部門電視劇是太子兒子和皇帝老爹的博弈,太子想當暖男,皇帝卻處處逼其變渣男。《韓非子》一再教會帝王,以勢為後盾,以術馭君臣,即使是明君,也不得不犧牲自己平衡各方。蕭睿鑑就為了做好一個皇帝,其他身份都不能做,這樣的代價,蕭定權真的坐得下嗎?所以蕭定權出走之後,要麼造反,要麼自殺,看起來是個二選一,但是在已經悖逆了所有中華傳統美德之後,只剩下忠於國家這一項還來得及彌補,這本來就沒有選擇。

鶴唳華亭:太子想當暖男,皇帝卻處處逼其變渣男

蕭定權的確是個無力改變歷史秩序的樂觀的人。他是人,他只想要愛,這簡簡單單的要求,始終都是他做人的全部代價。

蕭定權這個過分美好的人。他應該面熱心冷,裝傻充愣,手握風雲,但他偏偏要人心,要自己的赤子之心,要父親的信任之心,要臣子的職守之心,還要那一人的可待之心。你怪他什麼都想要,但恰恰這就是這部劇想說的:作為一個“人”,於理於情的自覺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