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ROSA神外週刊

北科-ROSA神外週刊 第21期

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神外前沿訊,11月初,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簡稱“山醫大一院”)功能神經外科連世忠團隊成功挑戰了在心臟起搏器下由ROSA機器人輔助下行DBS手術治療帕金森病的各種技術難題。

連世忠主任介紹,該手術選取雙側STN核,即丘腦底核,位於腦深部,丘腦的內下方,腦幹的上方為此次手術的目標靶點,應用神外手術機器人無框架立體定向輔助,將手術的精度控制在0.5mm以內;術中二次系統註冊,實時電生理監測患者腦波,術中喚醒患者給予電刺激後臨床症狀改善,多重驗證確保電極置入精準無誤;術後患者震顫和僵直的症狀明顯改善,無嚴重併發症,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動,第七天就拆線出院了。

此前,該團隊在機器人應用形成全系列手術能力,包括機器人輔助立體定向腦深部病變活檢術、腦幹出血穿刺引流術、立體腦電圖(SEEG)診治複雜的難治性癲癇、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治療帕金森病等等。

“沒有精準,何談微創?”連世忠主任表示,世界神經外科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大體神經外科、顯微神經外科和微創神經外科,而手術機器人的應用是實現神經外科手術邁向精準、微創的有力保障。

近日,就神經外科開展機器人輔助系列手術的工作和體會,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簡稱“山醫大一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連世忠接受《神外前沿》新媒體的專訪。

談話要點如下:

神外前沿:請您介紹下,貴院功能神外的特色和手術機器人開展的概況?

連世忠: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創建於1957年,是山西省神經外科的發源地,山西省重點學科,山西省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點(1978年)和第一批神經外科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為省內乃至全國源源不斷地培養和輸送著神經外科人才。

早在2003年我院神經外科功能組就在山西省率先開展了立體定向腦深部核團損毀術治療帕金森病,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也一直在進行難治性癲癇的術前評估和手術治療,但受限於設備,較複雜的功能手術無法開展。

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近幾年,功能神經外科發展迅猛,在院領導和專家的大力支持下,與神經內科、精神科、影像科等相關科室成立了山西省首個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中心和癲癇中心;並且,我們在去年8月引進ROSA機器人系統,順利開展了許多過去受限制的新工作,如機器人輔助立體定向腦深部病變活檢術、腦幹出血穿刺引流術、立體腦電圖(SEEG)診治複雜的難治性癲癇、多模態影像後處理技術、機器人輔助的腦深部電刺激術治療帕金森病、梅傑綜合徵、特發性震顫等。

神外前沿:以DBS手術為例,請您介紹下,和以往的技術相比,機器人輔助全系列手術主要有哪些優勢和技術難點?

連世忠:ROSA機器人是國內最早臨床應用的神外手術機器人,象徵著神經外科最高端的設備和技術領域之一。機器人系統運算能力強,多模態醫學影像融合避免了很多人為主觀經驗,可以在手術更高精度的基礎上,保障更加安全、快捷、微創的完成神經外科手術,而且數據可重複,更加科學。

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是對於精度要求最高的外科手術之一,以往可以通過框架立體定向技術實現;現在,ROSA機器人輔助手術,省去了機械框架的繁瑣,避免了人為誤差,人腦結合電腦,節省了手術時間,可以將手術精度穩定控制在0.5mm以內。

精準,精準再精準,這是以往任何技術難以穩定實現的。沒有精準,何談微創?我認為,這是手術機器人的最大優勢。

神外前沿:機器人輔助立體定向腦深部病變活檢術和腦幹出血穿刺引流術方面,對其精準要求是否同樣高呢?

連世忠:對於腦內微小病變、多發病變、深部病變和難以診斷的疑難雜症,神經內、外科的許多疾病依賴於病理診斷。而ROSA機器人集神經導航、無框架立體定向等特點於一身,在其輔助下腦活檢術的開展,既可以補充影像技術對病變定性診斷的不足,又避免了開顱手術導致神經功能損害,而且微創、精準,安全可靠,併發症少,患者痛苦小,醫療費用較低。對於腦腫瘤、神經變性疾病、顱內感染等疾病的診治具有重大意義的。

今年4月,我們團隊在手術室、麻醉科、CT室、核磁室密切配合下順利完成2例ROSA機器人立體定向腦深部腫瘤穿刺活檢術和1臺ROSA機器人立體定向腦室腹腔分流術,系統誤差控制在0.5mm以內。

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神外前沿:貴中心如何從傳統框架輔助DBS手術過渡到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您有哪些經驗和後來者做分享?

連世忠:2019年之前,我們採用傳統立體定向框架輔助來做功能神經外科的DBS手術。2019年8月,我們中心引進了ROSA神外手術機器人,這令我們功能神經外科團隊歡欣鼓舞,但同時也是一個挑戰:這麼好的設備買來了,如何才能快速、熟練的運用起來呢?

我們和三博腦科欒國明教授、北部戰區總醫院陶英群教授等為代表的一批應用ROSA機器人團隊都有相同的感受:剛開始,對於我們來說,手術機器人的操作確實非常複雜,需要團隊不斷摸索配合:在前期的準備過程中,除了必要的電生理、頭架等傳統設備外,術前的頭部標記點定位、打骨性MARKER、多模態影像後處理等步驟需要一個團隊,這些都不會憑空出現,需要做好人才儲備。在手術過程中,至少需要有三位助手,包括操作手術機器人、把控手術進程和術中電生理的醫生。此外,最好能培訓相應的專業護士來配合機器人手術。

其實對於規模不是特別大的中心,配備專業護士和多位助手是比較困難的,那就得在有限的條件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多學習、多積累,經過最少半年時間的磨合,在原有框架立體定向手術經驗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向機器人手術的過渡,保障每一臺機器人手術順利、流暢和安全的實施。

神外前沿:您如何看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未來定位或發展的?

連世忠:從腦出血穿刺引流術、腦深部組織活檢術到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以及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對手術的精準度要求越來越高,ROSA機器人在無框架立體定向手術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隨著5G技術的普及,健康大數據和智慧醫療的不斷推進,機器人輔助手術必將帶來醫療技術革新。機器人強大的CPU運算能力和經過多模態影像融合後的數據處理、手術路徑規劃能力,完美的設計個性化可重複性手術方案,患者將最大化受益,解決更多健康問題。

附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案例

患者女性,63歲,四肢僵硬伴抖動,受帕金森病痛折磨已7年之久,不服藥生活無法自理,服藥後異動明顯,痛苦不堪,多次調整抗帕金森藥物後治療效果不佳。經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中心MDT綜合評估後,患者和家屬決定手術治療。

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手術在BIS監測全麻下進行,經過術前詳盡的手術計劃和註冊校準,該患者手術精度達到0.18mm,完全滿足腦深部電刺激的手術要求。

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術中電生理監測信號理想。(動圖)

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腦深部電極放置到位後,術中複查頭顱CT,並與術前計劃靶點複合,實際置入電極與術前預置軌道完美重合。術後由於微毀損效應,患者肢體活動即刻改善,再次印證電極位置理想。“開機”後患者肢體顫抖和僵硬症狀明顯改善,活動自如,療效滿意。

受訪者簡介

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連世忠,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功能神經外科主任,中國神經調控聯盟理事,中國抗癲癇理事會譚啟富外科協作及手術計劃學組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電生理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抗癇理事會常務委員。主要進行神經外科功能疾病如帕金森、運動障礙疾病、癲癇、各種疼痛如三叉神經痛、周圍神經痛、脊髓、及中樞神經源性疼痛、神經肌肉痙攣以及昏迷喚醒等外科治療。2006-2008年期間即成功開展了皮層定位術中喚醒功能區病灶切除術,取得很好療效。2010年獲中華外科雜誌主辦的全國中青年醫師技能比賽一等獎。發表國家級科研SCI論文3篇,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2010年參與科研項目獲山西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北科-ROSA神外週刊 往期

ROSA週刊 | 專訪陶英群:率先開展全麻下機器人輔助DBS手術的經驗與體會

ROSA週刊 | 專訪哈醫大一院林志國: 機器人精確定位和輔助SEEG適形毀損FCD病灶(附相關案例分享)

ROSA週刊|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和應用體會(附相關案例分享)

ROSA週刊| 三博腦科關宇光:SEEG引導的射頻熱凝 機器人輔助怎樣用好

ROSA週刊 | 專訪宣武醫院單永治:機器人輔助下SEEG引導的射頻熱凝治療下丘腦錯構瘤

ROSA週刊|三九腦科郭強:機器人引導下的SEEG電極置入診療室管膜下灰質異位症 案例及思考

簡訊| 廣東省中醫院隋立森團隊 完成廣東首例ROSA二代機器人輔助下小兒SEEG電極植入術

視頻編譯 | ROSA輔助螺釘置入治療兒童脊柱側凸 | 王勁點評

文獻編譯|ROSA機器人在兒童神經外科中的應用 | 張冰克點評

ROSA週刊 | 打開“意識開關” ROSA機器人輔助腦深部電刺激促醒長期意識障礙患者

文獻編譯 | ROSA機器人輔助內鏡三腦室造瘻術:單中心的9例經驗 | 劉獻志點評

ROSA週刊|專訪深圳二院蔡曉東: 詳解世界首例ROSA輔助下韁核電刺激治療抑鬱症等手術

簡訊|三博腦科欒國明教授關宇光主任近日完成中國首臺ROSA二代機器人輔助下帕金森病DBS手術

快訊| 三博腦科欒國明教授關宇光主任 完成中國首例ROSA二代機器人腦深部電極植入術

ROSA週刊 |專訪千佛山醫院孫希炎: 機器人輔助DBS手術 從哪三個層面可以減少誤差(附演講視頻實錄)

ROSA週刊| 機器人輔助內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技巧 | 王貴懷點評

ROSA週刊| 專訪南京腦科醫院張銳:MRI陰性額葉癲癇的診斷和手術效果 機器人輔助系統起到哪些作用

ROSA週刊 |專訪千佛山醫院孫希炎: 首創機器人輔助腦室分流手術 如何做到一穿到位

ROSA週刊 |專訪三博腦科周健:癲癇切除如何保護腦功能 避免出現術後復發“雷區”

ROSA週刊| 專訪梁樹立:結節性硬化相關癲癇研究越來越深入 正在啟動前瞻性臨床試驗

ROSA週刊 |專訪三博腦科欒國明: 機器人輔助電極植入已超500例 融合DTI後將更好保護腦功能

支持機構

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ROSA前沿

ROSA週刊 | 專訪山醫大一院連世忠:機器人輔助神經外科全系列手術的實踐和體會

本欄目由技術領先的北京市北科數字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與神外前沿新媒體共同製作,旨在傳播基於ROSA的神外臨床與研究前沿進展。本欄目投稿郵箱為 [email protected],歡迎業內投稿;轉載無需授權亦無需註明出處,但請務必保障文章完整性,不得做任何修改與增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