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昨日(9月26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發佈了《“東莞醫生+雲南患者”:醫者仁心 攻堅貧困》一文,文章肯定了自2017年以來東莞對口幫扶昭通的成果,其中,東莞醫療骨幹和省內外專家合力通過“傳幫帶”,為當地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2016]69號),昭通昭陽、魯甸、巧家、鎮雄、彝良、威信,這6個縣區是東莞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幫扶的對口城市。


對口幫扶以來,昭通、東莞兩市真抓實幹,落實落細,決戰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


苦幹不會白乾。截至目前,東莞對口幫扶昭通市6個縣區,已有5個縣區實現脫貧摘帽。


據動態監測,昭通市15.99萬未脫貧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104個未出列貧困村及鎮雄縣均達到出列和摘帽標準。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黃金生於麗水,白銀出自朱提。” 歷史悠久、山川秀麗的魯甸縣坐落於雲南省昭通市南部,牛欄江北岸。


高原山地,氣候寒冷,加上紫外線輻射強,當地老百姓患白內障、黃斑病變等致盲病的致病率特別高。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為了充分發揮醫療援助植根性強的優勢,提高魯甸縣眼科診療醫療條件,補齊老百姓急需的健康扶貧短板,2018年,在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及駐魯工作隊的協調下,全國眼科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教授、醫學博士、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副院長於強,帶領眼科專家隊到魯甸幫扶。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從駐點醫院科室建章立制、規範管理到培訓技術……東莞整合了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優質資源,以項目共建的形式發動東莞24家醫院結對幫扶昭通20家醫院,先後選派60多名技術精、作風好、醫德佳的醫療骨幹到對口點開展為期12個月的扶貧協作工作。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2019年7月5日,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葉向陽到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指導醫療幫扶工作

▲2019年7月5日,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葉向陽到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指導醫療幫扶工作


2019年3月,魯甸縣人民醫院成立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掛牌後短短一年半時間,魯甸縣全縣十二鄉鎮衛生院成立了眼科工作室,村、鎮、縣三級眼科診療網絡也建立起來了。


截至目前,診療中心已接診超萬人,完成白內障篩查1500多例,1000多人通過免費手術重見光明(其中白內障復明手術近800臺)。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接受進修培訓,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在東莞市衛生健康局統籌下,2017年起,東莞市每年先後接收了昭通市醫務人員三批,至今已累計接收十批共202人

(其中2020年接收了一批共39人到莞進修),分別安排到直屬醫院、厚街醫院等綜合醫院進修學習。“期間,免去所有來莞進修學員的培訓費、教材費、住宿費及減免伙食費等,安排資深帶教老師進行輔導。” 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曾平治介紹說。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2018年9月,16名東莞“最美天使志願者”赴雲南昭通義診


目前,已派魯甸2名醫生到東莞光明眼科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密集跟崗培訓,其中1人已可以獨立開展部分手術。通過傳幫帶,把高精尖的技術傳授給魯甸的醫生,留下帶不走的技術。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我們到昭通就是要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把我們先進的醫療理念和規範引入當地醫院,真正實現技術和管理幫扶。”從醫15年的東莞東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鍾俊賢擲地有聲地說道。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鍾俊賢作為東莞東華醫院神經導航立體定向技術的領頭人,2019年9月,帶著對偏遠山區患者生命與健康的敬畏,鍾俊賢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號召,從東莞來到昭通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幫扶工作。


經過調研鍾俊賢瞭解到,昭陽區的神經外科腫瘤病人多,但昭通市第二人民醫院沒有專門神經外科門診。


鍾俊賢相信,憑藉自己的力量和技術,能夠帶領大家把神經外科建立起來。


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籌備,2019年11月20日,昭通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正式開科,結束了建院43年來無神經外科的歷史,也標誌著東莞對口幫扶在昭通醫療衛生領域再結新果。


人民日報拍了拍東莞醫生:醫者仁心,攻堅貧困在雲南!


“患者信任我,才將自己的生命託付到我的手中,我必竭盡所能。”鍾俊賢說。


會診、手術……成功完成手術的鐘俊賢走下手術檯,常常疲憊不堪。而這種高強度的生活對他來說,已然成為習慣。鍾俊賢說:“因海拔的原因,同樣的手術在昭通做對我的體力更是挑戰,一臺手術檯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甚至更久。”但是在鍾俊賢看來,患者能夠康復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