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從小到大就喜歡吃甜的,這情況得糖尿病的風險會高嗎?

啦啦萌萌噠


  • 甜食與糖尿病的關係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 高糖飲食並不是誘導2型糖尿病發病的根本原因.

  • 知網數據庫中有一篇論文針對不同年齡人群食用甜食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關係進行了分析論述, 主要結論是說從成年至老年, 隨著年齡的增加, 胰島調解血糖的功能逐漸退化降低, 對甜食的耐受性逐漸降低。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 應該明確甜食是指哪些食品以及它和糖是什麼關係。所謂“甜食”, 是含有大量蔗糖、葡萄糖的食品, 比如糖水、蔗糖、雪糕、巧克力、冰淇淋等。吃了這些食品, 糖會很快被人體吸收, 導致血糖陡然上升並會持續一段時間。

  • 而我們平時吃的糧食如米飯、麵條、饅頭等, 都是澱粉類食物, 屬於多糖, 這些食物進到胃腸道會逐漸被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吸收入血, 引起的血糖上升程度遠不及進食同等量的甜食。

糖尿病發生的原因與年齡呈正相關, 甜食並不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只是老年人由於胰島功能衰退, 大量吃甜食超出了胰島調控能力, 致使血糖調控失常, 會使許多隱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轉為顯性, 從而增加加糖尿病的發病人數, 這在老年人群中尤為明顯。如再不注意, 未能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 則會進一步演變成糖尿病高滲性昏迷, 危及生命。所以老年人要儘量少吃糖和甜食。

  • 年齡越大越容易罹患糖尿病, 老年人屬於糖尿病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隨年齡增長患病率會逐漸增高, 呈線性增長, 以每10歲作為一個年齡段計算患病率的話, 調查表明患病率的高峰年齡在70歲以上, 就是說20、30、40、50歲每增加10歲, 相應年齡段的患病率即呈增加的態勢。

  • 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原因主要在於其胰島調控血糖的功能下降, 胰島中的α和β細胞是分泌胰高血糖素及胰島素來調控血糖的主要細胞, 在人的一生中經歷了發生、發展、成熟與衰老的發育過程, 當人成年至中老年, 就會由於胰島素的分泌減少、胰島素抵抗的增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失常, 造成血糖容易偏高。
  • 根據糖尿病調查表明, 人20歲至70歲由於胰島功能逐漸減退, 其發病率也隨著年齡逐年升高, 而70歲以上應該是胰島功能衰退的高峰。所以老年人要儘量少吃糖和甜食。

肥胖是誘發中青年患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有家族遺傳傾向, 也與生活富裕、飲食不合理、體力勞動減少有關。如攝入的甜食過多, 其中一部分糖會進入肝細胞和肌肉細胞裡, 轉化成肝糖元和肌糖元, 以供機體空腹時或大量運動時產生能量。如果糖分過剩, 一部分就會轉變為脂肪儲存起來。

  •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8年在對全國14個省市近5萬人調查後發現, 在20至70歲的人群中, 男性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2%, 比女性和總人口的患病率均高出約2%。

  • 在相同的遺傳背景下, 男性尤其是中青年男性糖尿病患者比同齡女性還要高, 這是歷次調查中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中最根本原因就是中青年男性肥胖率明顯高於同齡女性, 而且甘油三酯水平也明顯高。調查還發現中青年男性患病率的增加非常明顯, 30、40歲人群增長速度很快。

  • 分析該結果產生的原因發現, 男性中青年肥胖比例比較高, 並且更容易伴發糖尿病相關其疾病, 如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血癥等。這部分中青年男性可能由於生活方式的顯著轉變、社會壓力等, 造成肥胖、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血癥以及糖尿病等發病率高於女性。

  • 從40歲以後發病的糖尿病患者中的統計來看, 有60%以上發病時體重超重或肥胖, 因此肥胖常為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也是糖尿病的—個重要誘發因素。肥胖者的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 胰島素受體減少, 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弱。


參考文獻

[1]張振祥,許茂思,李莎莎,劉玉堂.淺析2型糖尿病與甜食[J].糖尿病天地(臨床),2010,4(11):492-495.


子樂健康科普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增高為主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發生是遺傳、環境、年齡、感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糖尿病不一定是吃糖吃多了,吃糖和糖尿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但是愛吃甜食,糖吃多了容易導致總熱量超標,造成體重增加甚至肥胖,在肥胖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顯增高。


小小黃芪


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來的,是虛出來的。


好人好報hrhb0982


會,我就是愛吃糖得的糖尿病。


Tgtats


喜歡吃糖有助於糖尿病的發生,但是不是主要的因素,因人而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