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何正確看待《神農本草經》中對藥物“耐老”、“延年”的評價

前言:很多人打著傳統醫學的旗號,教大眾服食中藥養生。殊不知真正搞懂中醫養生,恰恰要經受的住這些甜言蜜語的誘惑,將“不要吃的智慧”進行到底。介紹某某中藥的好處並教授大眾服食的做法,除了別有用心的少數推銷中藥者,大部分人處於誤人而不自知的境況,十分可怕。前面結合中醫經典《素問》之中的內容,我曾寫過幾篇文章,來批駁亂服中藥以求養生延年的做法。四篇系列文章,從養生觀念淵源的角度,繼續駁斥服食中藥養生的做法。這是第三篇。

前文介紹《漢書藝文志》中將“方技”分為“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類。其中以服食中藥為手段而欲達到養生目的的認知模式,更接近於不可能達到的“神仙”,而非“醫經”的養生觀,或是“經方”的治病手段。本文緊接前文,繼續說明這一觀點。

3.如何正確看待《神農本草經》中對藥物“耐老”、“延年”的評價

目前存世最古流行最廣的中藥書《神農本草經》(學術界有異議,不論,下言《本經》)中,不光談治病救人,也有“神仙”、“服食”的成分。

該書分上中下三品的體例,就與葛洪本《神農四經》很相似。不同處《神農四經》比較直白,上藥就是昇仙之藥,大多是礦石類藥,服之“皆令人飛行長生”、“升為天神”;中藥是養性之藥(養生),不能成仙但可以不虛維持不死;下藥是“除病”之藥,只可治病(葛洪這派道家,是有多輕視治病啊)。《本經》的分類雖然與“神仙”相似,但也做出了改變,比如上藥,雖然礦石類藥也列於最前,但並非所有礦物類藥都歸於上品,也有很多草木類藥物提升為上品藥。相較之下,《本經》更貼近醫療用途。

3.如何正確看待《神農本草經》中對藥物“耐老”、“延年”的評價

想象下把這些都吃下去的感覺

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養生中藥,在《本經》的藥物作用描述的最後,多有“輕身”、“耐老”、“延年”、“不飢”的評價,這其中現代人常吃以求養生的,有茯苓、地黃、山藥(薯蕷)、菊花、人參、石斛(鐵皮楓鬥)、杜仲、枸杞、薏苡仁(薏苡子)、肉蓯蓉、阿膠、黃芪、山茱萸等。有了對“方技”分類的瞭解,我們就能知道這些說法,均屬於“神仙”的範疇。

3.如何正確看待《神農本草經》中對藥物“耐老”、“延年”的評價

輕身是追求飛昇,古人認為神仙大多有羽毛

現代人也許不能理解,中國古代的老百姓餓肚子是家常便飯,在這種環境下,服用上述一些草木類藥物,可以解除飢餓,“遭遇荒世,隱竄山林,知此法者,則可以不餓死也”。這些滋補類藥物,其原始的發現與認識,讓人唏噓不已。所謂“耐老”、“延年”、“不飢”大抵如此,之後被神仙家吹噓,功效擴大化,迷惑大眾眼目。漢鏡銘文“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似乎是一種阿Q精神,在飢餓的處境下自樂。《史記.封禪書》載李少君之言,謂“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如果真的有大如瓜的棗子,也許真的可以“耐老”、“延年”、“不飢”吧。所謂“輕身”,有輕斷食經驗的人可能更能有所感悟。

3.如何正確看待《神農本草經》中對藥物“耐老”、“延年”的評價

確實能夠管飽,短期代餐是可以的

這些草木類藥物確實有治病救人的功效,尤其某些藥物能治療外科疾病,比如《本經》記載黃芪可以“治癰疽久敗瘡”,古人看到服用這類藥物後,原本潰爛的皮肉慢慢長好,全身症狀慢慢消失,人的精神體力隨之轉好,會覺得它能夠“補虛”也就不足為怪了。事實上黃芪作為“補藥”可以加速潰破瘡口癒合,是它的藥用價值,機體修復的直接原材料,並不由其提供。

所謂“補”法,也只是一種療病的概念。


3.如何正確看待《神農本草經》中對藥物“耐老”、“延年”的評價

黃芪似乎是現代最被誤解的“養生補藥”

如果我們把這些藥物的論述,不假思索的以現代常識來全盤接受,隨意攝食,不但不能“養生”,甚至可能“害命”。

今天就聊到這裡,明日繼續深入這個話題。有興趣者可以點擊關注,查看往期內容。

感謝您讀到最後。

我是呂醫生,以上就是我要說的話。

在讀書、臨證之餘,我會不定期發佈自己對於中醫的認識與解讀,帶領大家從不一樣的角度認識傳統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