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日记1 | 隔离!立刻!马上!

环顾了下四周——这个15平米左右的区域将是我接下来13天全部的生存空间。

——2020年4月21日 的盐大虾记

01 封门隔离,贴封条的那种

收拾完行李不久,两位女性社区工作者上门,登记了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工作人员说要全家封门隔离,贴封条的那种。想象了下那个画面,不由得笑出了声,莫名觉得有点搞笑:这样会不会太严肃了些?家人有事出去了,没有都在家,所以工作人员决定封条明天再贴。

为什么身体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的我会被如此区别且特殊地对待甚至还得拖累家人?

我在X市的居住地属于中风险地区,因此跨省流动时受到较为严格的管控。

隔离日记1 | 隔离!立刻!马上!

图源:社区工作人员截图

封门隔离,虽说有社区工作者帮忙买菜啥的,但终究会给家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于是反映了情况,希望能够找到其他更可行的解决办法。

02 回去隔离!立刻!马上!

傍晚,想到明天开始就要与世隔绝了,趁着能自由活动的最后时刻见个人。出门不多久,几个连环call打来,回去隔离!立刻!马上!瞬间蔫了。立刻,马上,半路折回,直奔隔离宾馆。行李由我妈收拾好送过来,不然来不及。

隔离日记1 | 隔离!立刻!马上!

酒店有些偏僻,下了地铁后还得步行十几分钟。7点半左右的街道,车辆、行人异常稀少,红绿灯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还是老老实实等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进。穿过路口再走200米,终于到达目的地。

僻静,远离市区,果真是个隔离的好地方。

酒店两侧的大门上都贴有一张A4纸打印的指示牌,分别写着「隔离人员通道」「工作人员通道」。看到我在门口东张西望,一位工作人员走出来,确认过眼神,我就是他们在等的人之后,他让我先在外边儿公园里转转,等行李到了再安排入住。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过去,一个小小的,黑夜中非常不起眼的,亮着鬼火般灯光的小公园渐渐进入我的视线。沿着小道往里走两步,看到一座最多可以容纳5人站在上面的「玩具小桥」,小桥底下是蜿蜒曲折,反射着幽暗光泽的「小溪」。身边灌木丛里藏着几盏彩色灯光,从下至上投射光芒,把这小块儿地方照得青一块儿紫一块儿,像被人打了一样。

这氛围,有点诡异。算了,还是出来等吧。

03 管饭!免费!

8点半时已在酒店门口的寒风中瑟缩了近1个小时,社区的一位工作者也跟我一起等——他需要在我入住之后与宾馆工作人员做个交接。发消息问老妈是不是迷路了,老妈情绪特激动地给我发了段语音:

迷什么路啊?!我还要借车呢!我哪就那么方便呢?!这里门又不好走,门都封了,不要转圈啊?!不要借车啊?!你烦死了你!

为了把这段非常情绪化的方言听写完,重播了语音好几遍,还是能够非常清晰地感知到老妈说话时的急躁。

8点40,老妈骑着借来的小电驴到了。一个行李箱,一个背包,还有一箱酸奶。

“奶一天喝一瓶……”见面时,老妈早已恢复平静,简单交代几句,娘俩道了别。酒店门闭上的那一刻,听到一声呼唤从门外模糊地传来。推开门,探出个脑袋。

“明天早上我来给你送饭啊!”

“妈你等一下,我先问问。”

“您好,请问这边管饭?”

“管。”

“吃饭免费吗?”

得到工作人员的回答后,瞬间心情舒畅,神清气爽,推开酒店门:

“妈!管饭!免费!你回去吧!”

隔离日记1 | 隔离!立刻!马上!


04 这流程也太简单了吧?

走隔离人员通道进去,在拐角处的桌台上领了一袋东西,尾随一名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医生上了二楼,左转,右手边第三间房门前停下脚步,到了。

入住过程超乎意料的简洁、高效。

进门后,医生用额温枪测体温——36.1度。

「你是从中危地区过来的,每天要测两次体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明天会有人来核酸检查。」

「医生,那什么时候放饭呢?」

「早饭是7点到7点半左右,午饭11点半到12点,晚饭下午5点到5点半。」

简单交代几句后,医生离开。

隔离日记1 | 隔离!立刻!马上!

额温枪 图源:网络

05 15平米生存空间

关上门,环顾四周——这个15平米左右的区域将是我接下来14天全部的生存空间。

隔离日记1 | 隔离!立刻!马上!

图源:网络 虾某住的地方与这个照片格局类似

打开刚进来时领的那个黑色塑料袋:两双一次性拖鞋,4块酒店专用小香皂,4盒牙具,2小包抽纸。

清点老妈仓促整理的行李,必需品都带了,还有一些我没有交代的东西也都贴心地塞进行李箱,另加一大袋沙琪玛、面包之类的干粮。民以食为天,

老妈比虾某自己还担心虾肚子受委屈。

收拾洗漱完毕后爬上床。宾馆的床很软,书上说软床适合我这种臀部较为突出的人,但当晚翻来覆去,直到凌晨才进入梦乡。一夜无梦。

隔离日记1 | 隔离!立刻!马上!

图源:网络

本文首发于个人原创公众号「历史心跳」 忠实记录历史长河中值得的人和事。

作者「盐大虾」 争做一枚有才华有温度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