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刺客的真实心理,到底是沦落,还是荣耀

文|青楼大茶壶

城尽空,人空尽

我守着远处城楼上飘摇的旗幡,知晓他此行,多是去而不返了。只是身份如我也明了,若是权势阻挠,注定是无法逆转的吧。

其实他也曾同我说过,他是为大义,不是为太子,我知道。

只是,无论如何,我再无荆轲。

他等我的时候,心里一定很怨我吧。怨我的怯懦,怨我的逃避,怨我的失信。这些我统统都认了,可是,我别无他法。

我希望你们能听我说这些,也算是对我微乎其微的慰藉。

所以在这最开始的开始,我的任务就是带你们走进刺客的世界。

古代刺客的真实心理,到底是沦落,还是荣耀

一、什么是刺客

刺客是用于刺杀或暗杀指定目标的一种特殊职业。作为刺客,首要的任务就是杀人,最忌讳情感的羁绊。一般刺客是受人雇佣而行刺,当然不排除个人恩怨驱使产生的刺客行为。刺客最开始是有组织的,受过专门训练的一群杀手,他们的行动约束力高,对组织的服从力高,大部分情况下是多人协作完成暗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刺客开始大量涌现,或偶然成为刺客者,多为单独行刺。这些刺客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性的训练,因此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但是也正因为他们的出现,刺客行列才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

后人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刺客列传,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大多是通过机缘巧合从事了暗杀职业,而非真正的专职刺客。譬如说豫让这个人。豫让和我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我们隔了将近三百年,关于他的事迹,我也都是些道听途说。

《史记》有云:“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这里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豫让对智瑶,不知是否如荆轲于我之谊,反正那不是一般的感情。

这一点清楚之后我们再看,智伯是攻伐赵氏无果,反被赵氏一举拿下,项上人头也被涂漆当成赵襄子饮酒的器具使。豫让得知这些,必不可能善罢甘休。这也就印证了豫让当时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杀人。这是智瑶死后他唯一的念头。赵襄子这个领导者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的最大仇敌。可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刺客行刺的目的是什么呢。

古代刺客的真实心理,到底是沦落,还是荣耀

二、刺客的义

那么说回豫让,豫让只是个门客,智瑶厚待他,他要报答,要报恩,所以要刺杀赵襄子。

但对于赵襄子来说,智瑶不仅多次三番言语上对他不依不饶地羞辱,还率先出兵挑衅威胁了他。这对于赵襄子来说,是你死我活的事态。因此他杀了智瑶,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所以很多不了解刺客行业的人夸赞刺客,说刺客是正义使者之类云云,这就大错特错。虽然不论是荆轲还是我,都是刺客,但客观地说,刺客的江湖只有道义,并无正义。

就豫让来说,他刺杀赵襄子,从本身正义的角度而言,他是没有理由的。但对于道义,智瑶是他的门主,他是智瑶的门客和知己,单这一方面来看,不管是从我接受的观念还是我所处的时代角度,为智瑶报仇,都是正确之举。

就像荆轲死后,高渐离不惜被熏瞎双眼以接近秦王,只为那铤而走险的一击,他其实也知道失败大于成功的,但明知道会失败,他不惜一切想守护的,只是这份义,他用生命换取不辜负的道义。

这就是刺客组织,聚散离合,看似单打独斗,实则密不可分。

这是其中一部分刺客的动向,他们杀人的目的,在于恩情。

古代刺客的真实心理,到底是沦落,还是荣耀

三、刺客与政客

但这一类的刺客毕竟在少数,并且从大方向来看,不论是否是为了报恩种种,都离不开一个话题,就是政治。

政治,毫不夸张地说,是支持整个刺客界存活至今屹立不倒而不被淘汰的一大根本基石。

没有政客,就没有刺客。

说到这个就立马能提上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聂政。聂政其实以前杀过人,也算是半只脚踏入过刺杀圈,并且呢也是屠户出身,因此我们可姑且把他排进专业刺客行列里。

聂政的母亲在世时,他是死活不愿意做刺客的,可见刺客职业不仅会危及自身性命,也会殃及家人。这聂政后来答应做刺客,一是由于严仲子的“三顾茅庐”的诚意使然,二呢其实还是因为母亲已经去世,聂政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扯得有点远。那么这里就牵扯到政治问题了。严仲子是什么人,严仲子是当是韩国的大夫。他呢和韩相,也就是侠累结了仇,逃往濮阳时,听说这个聂政侠义,就在聂政母亲过生日的时候重金请他出山。

这就是典型的政治斗争。政客需要刺客替他们铲除异己,而刺客也需要政客的重用,实现他们人生意义上的抱负与理想。所以说不论是作为知己还是作为盟友,政客和刺客这个客观存在的关系是无法抹杀的。所以说也无论任何书中说的那样温情,对于刺客们来说,政客们是知己,是好友,但更多是雇主。而政客无论多么与刺客知己交心,最终目的也只有杀了自己要杀的人。

所以不管是聂政与严仲子,还是前面说到的豫让和智伯,其实说到底他们都是有这一层面的关系在里面的。政客和刺客,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相互扶持。但同时,刺客也是政客的杀人工具,对于政客来说,刺客的性命比不上他要得到的东西。

古代刺客的真实心理,到底是沦落,还是荣耀

所以说“士为知己者死”也只是刺客为了不相干的人,为了莫须有的追求和荣光,为了自己心中崇尚的那份道义,强加的一份说辞而已。

现实总是残酷的。

对于公子丹来说,荆轲只是他前进路上的一颗棋子。孰生孰死,于他,只要是为了他的大业,为了国家不灭亡,为了坐上王位,为了掌握大权,与他又有何干呢。

在外人看来,甚至于在田光的眼里,丹的欣赏和荆轲的忠心都是源于彼此的重情重义,但事实并非如此。

荆轲也同我说起过,他对公子丹的看法。他其实心里都明了,我想也没有刺客是不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的。而继续投身于这份职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古代刺客的真实心理,到底是沦落,还是荣耀

四、刺客的执念

我们来看曹沫。其实司马迁的撰文很有意思,每个刺客看似相同,其实侧重点完全不同,虽然只有这拳拳五位刺客,但是每个刺客都代表了当时刺客群体的一大类,非常具有代表性。

曹沫这个人,就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很有执念,很有风骨的一个人。他是没有雇主这一说的,也不是为了什么私仇啊,个人恩怨。他纯粹是出于国家道义,为了天下苍生这一类的人。齐鲁两国在诸侯国面前交接盟约的时候,他拿刀架着齐桓公的脖子,逼迫他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勇猛的。

因为鲁国在齐国面前真不算什么国家势力,完全无法站稳脚跟,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沫心里清楚地知道齐桓公不会真就规规矩矩按着合约来,所以倒也是下下策变上上策。曹沫对于齐桓公是有不满的,对鲁庄公是有埋怨的,他才会凭一己之力来拿下这一局。

这就是他的一个执念,其实每个刺客行刺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说完全因为雇佣关系来执行刺杀任务,对于刺客们来说,雇主的邀约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

真正能够驱使他们走上刺客这条路的还是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执念,至于是什么,每个刺客心里都有答案。

再说我最熟悉的荆轲。荆轲去刺杀秦王确实是公子丹的诚请和老师田光的力荐,但说到底还是由于荆轲自己的执念。毫不夸张地说荆轲这一生除了燕国隐士田光格外欣赏他,并且看重他,进而还把他举荐给公子丹。这对荆轲来说是一辈子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是一个抛洒他一腔热血,体现他人生价值的机会。而且从前他是卫国人,他一心一意为了卫国,但卫元君从不采纳他的意见,也不任用他,荆轲其实很苦恼也很困惑。到了燕国,他发现燕公子丹虽然对他了解还不如卫元君,但对他就是一下子相见恨晚那种感觉,一眼便赏识了他。这个时候其实荆轲感觉他人生的价值就一定要在这一步上实现,其实也是被需要被看重的这么一个心理,所以说这也是荆轲的一个执念吧。

那反观曹沫也好荆轲也罢,实际上刺客本身多多少少就是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在里面的,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这个时代,刺客不抱团行动了,更是凸显出了这种个人的英雄色彩。所以说刺客对于生命都是看轻的,他们看重的是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要被满足,被实现的这样一种结果。

古代刺客的真实心理,到底是沦落,还是荣耀

五、刺客的归宿

其实这个话题可能会有人说没有意义啊。因为刺客的归宿大部分都是死。

唯有这一死,局面安定,帝王攘异。

可是我说的归宿,不是实质上身体上的归宿,而是一种刺客精神的归宿。

其实很多人都在讨论,刺客精神到底有什么表现,刺客这个职业在逐渐消逝以后,刺客精神的延续何在。

对于刺客精神,说实在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就像我之前说的,刺客他的行刺目的来源于他本身的一种执念,而这种执念又会催生出,诱发出人们常说的刺客精神。刺客精神就是刺客观念,刺客信念的一种整合和升华,所以说刺客精神不可能是单一向的存在

春秋战国末期,局面渐渐收束统一,刺客的存在价值被大大削弱,因此刺客群体也就逐渐没落,再加上百家争鸣后,大势所趋的儒家文化与刺客精神正是背道而驰,因此刺客的消亡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一些。

但是刺客精神中的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对立场的无条件坚持,都是一种侠义,勇敢,无畏,忠诚的最好体现,不管这是否是主流价值观念,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至少这是对生活的一种真挚的态度,一个坦荡的人生选择,一次大胆的冒险,一段不辜负自己的过往。

这些无名无姓的刺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锻造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神话,让世人们看到,一个多么卑贱的刺客,也有灿如夏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