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一次疫情,打破了家庭教育的舒适区。疫情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也让家长们的焦虑愈发严重:孩子玩手机、打游戏、作息不规律,让家长陷入抓狂境地;孩子写作业不认真,听网课走神,眼瞅着功课越落越多,又让家长忧心忡忡,焦虑不已。持久居家学习带来的情绪烦躁、沟通不畅,网上学习的动力不足需要怎么来解决呢?

1.转变理念。作为家长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是对于我们每个家长的成长需求,只有我们把这个理念铭记于心,才会真的用心做事,用行动成就每个孩子的成长。

2.以身示范。镜像神经元是人身体一种神经元,当一个人做某项动作时,他们会观察别人做同样的动作,这些神经元对别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就像你自己在做一样。这种反应不限于视觉。当一个人知道或听到别人做类似的动作时,镜像神经元也会发出提示,去幻想同样的行为。而这种模仿有时候是潜意识进行的。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的镜像,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像。

3.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从心智化角度促进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要用这个行为来呈现?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的接纳和认可支持都会成就孩子的习惯养成,孩子现在的习惯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家长。

4.觉察自己的言行后的效果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如果不是需要反思:针对每个孩子的行为我们不接纳的时候,都会去改变孩子的行为,为了达成解决之道,就会放大孩子的行为或者泛化孩子的行为,让我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改变孩子的行为,适得其反,破坏了关系激化了矛盾;当父母处于失控的恐惧时,反而想各种办法再去控制孩子,这样孩子更加“叛逆”,形成恶性循环。

5.边界要清楚,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当孩子的行为习惯出现的那一刻,我们是做老师还是家长呢?做老师就要去改变孩子,做妈妈就要处理彼此的关系?此刻的身份定位至关重要的?我们是要孩子快乐还是自己舒服呢?

6.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规则意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孩子一起协商定好规则,共同来执行规则,让后让孩子去适应这样的一种方式。规则定在先,规则包括对结果的奖惩。如果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父母要鼓励孩子自我管理,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